冠冕堂皇 什么意思
冠冕堂皇的意思是形容庄严体面、气派高贵的样子。亦用于形容表面上光明正大的样子
解释:冠,帽子。冕,古代官员的礼帽。「冠冕」,引申为首、体面之意。语出《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法正传.庞统》。「堂皇」,古代官员办事的大堂,引申为气势宏伟的样子。语出《汉书.卷六七.杨胡朱梅云传.胡建》。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有一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堂皇;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句:看这副冠冕堂皇的面目,哪里会知道骨子里是个道地的小人!
扩展资料:
冠冕堂皇的近义词:
1、堂皇冠冕: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出处:清·薛雪《一瓢诗话》四八:“人言应制、早朝等诗,从无佳作,非也。此等诗竟将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诵善祷之辞,献谀呈媚,岂有佳作?”
2、堂而皇之: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多含贬义)。
堂皇: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也指表面上庄严正大,堂堂正正,实际却不然。
2024-12-10 广告
冠冕堂皇 [ guān miǎn táng huáng ]
注解--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
释义--形容外表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
例 句--他说起话来信誓旦旦,冠冕堂皇,实实在在的事倒没做过一件。
扩展资料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四回:“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风情藏起来,换一幅冠冕堂皇的面目了。”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参考资料:冠冕堂皇-百度百科
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跑的旖旎风情藏起来,换了一副冠冕堂皇的面目了。——清· 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①庄严正大。 太平天囯 朱翔庭 《建天京于金陵论》:“较之妖穴罪隶,其冠冕堂皇之盛,不更判以天渊乎?”
②常用为贬义,形容表面上庄严正大,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十章第四节:“你们当议员的,只要表面上冠冕堂皇,大家过得去就行,不必吹毛求疵罗!”《<艾青诗选>自序》:“人民不喜欢假话。哪怕多么装腔作势,多么冠冕堂皇的假话,都不会打动人们的心。”
③形容某种行为是公开的或合法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这京城里面,逛相公是冠冕堂皇的。”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我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昌帝君阴骘文图说》和《玉历钞传》。”
摘自汉典→http://www.zdic.net/c/0/143/312367.htm
释义
形容外表庄严体面的样子(含贬义)。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
详细释义
【解释】:冠冕:古代帝王、官吏的帽子;堂皇:很有气派的样子。形容外表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四回:“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风情藏起来,换一幅冠冕堂皇的面目了。”
【示例】:少说些~的话,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语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有一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堂皇;都说;某人虽有嗜好;尚还有自爱之心。”
造句
1. 他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听起来似乎很有理。
2. 这个讲题虽是冠冕堂皇,可是其论点和论据却只是皮相之谈。
3. 他能很冠冕堂皇地说上一通,但从来不涉及实际问题。
4. 看他冠冕堂皇地坐在主席位置上,真有董事长的架势。
5. 每次迟到,他总是会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
6. 他光会说些冠冕堂皇的话,能不能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
7. 他嘴上说得冠冕堂皇,私底下的行为其实十分卑劣。
8. 在职工大会上,经理也是冠冕堂皇地讲了几句,没有正面回答职工提出来的问题。
冠冕堂皇是形容故意显得外表庄严体面或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
冠冕堂皇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四回:“他自己也就把那回身就抱的旖旎风情藏起来,换一幅冠冕堂皇的面目了。”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描写的是1884年中法之战到1904年前后20年间,社会上的种种怪现状。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干线,从他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终止,
通过这个人物20年间的遭遇和见闻,广泛地揭露了从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前后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左右的清末社会的黑暗现实,并从侧面描绘出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扩展资料
冠冕堂皇的近义词:
堂皇冠冕: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出处:清·薛雪《一瓢诗话》四八:“人言应制、早朝等诗,从无佳作,非也。此等诗竟将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诵善祷之辞,献谀呈媚,岂有佳作?”
释义:“有人说应控制、早上等人的诗,从没有佳作,不是啊。这些诗最终将堂皇冠的字。连续好读好祈祷的话,献媚呈迷人,难道有佳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冠冕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