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有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否需要精细规划?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社会分工的精细,工作对个人来说不只是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而是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社会和心理的满足。工作和人的关系,由以前的为生活而工作,发展为工作即生活。工作的选择也是生活方式的选择,不再只是赚钱的手段,因此有必要进行生涯规划而从小培养生涯规划的理念和能力就显得很重要。
一、大、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
(一)中学生情况: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初三和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5.2%,初三学生只有11.4%的城市学生和7.1%的县镇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从容就业。高考生对所选专业与学校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2.1%,完全不了解10.0%,比较了解26.8%,不太了解35.5%,说不清楚25.6 %。
(二)大学生的专业及求职
1.专业的不满:
据了解,已经考入大学的许多大学生因为对其所报学校、专业缺乏了解,导致入学后学习兴趣不高。某高校研究所调查显示,逾5成大学生认为目前就读专业不理想,近2成大学生对就读学校不满意,3成学生对所学专业热情不高,仅有3.4%的学生入学前了解所报专业。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因不满意所考入的大学或专业选择复读,甚至厌学。大学生出现的这个问题已经带有普遍性。
2.对毕业后的发展前途
对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为50%,41%目前没有考虑太多,而有明确目标且充满信心只有8.3%。
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学生将学习的目的定在了考大学,而不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能在中小学阶段,学生们就对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有一些思考和探索,肯定会在未来的求学和职业生涯中少走很多弯路。尽量早地认识自己,寻找“我是谁”与“我要什么”之间的联结,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3.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去向何方,我如何到达
目前,大学生毕业后求职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一到邻近毕业的时候就开始盲目的投简历、找工作,这种现象出现的愿意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生们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如何发展完全没有概念。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现象,甚至起薪水平一年不如一年:教育的高投入与毕业后的产出根本不成正比。对此,许多职业测评专家指出:普遍的就业情况不甚理想反映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职业规划,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规划,在招聘会屡受挫折,就算进了一家用人单位也难以适应;一些人接受职业测评后发现自己的个性、能力倾向与所读的专业根本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但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招聘往往着眼于所学专业,专业成为毕业生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一旦专业与个性不匹配,在职场自然难以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认为,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应该将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课程中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各部门的压力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职业指导应定位在意识、能力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这就要求我国应该及早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二、不同地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我国情况
1.我国大陆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已经普遍展开,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而在中小学则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职业生涯教育,我国中学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意识到如何实践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只是极少数。
2.中国台湾
我国台湾地区的生涯教育就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连续体系。在国小(小学)就开始提供儿童生涯辅导,以增进儿童的自我觉察,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工作态度,让学生了解教育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及学习做决定的技巧等。中学阶段则更是采取了形式多样的生涯辅导,有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还要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另外,许多高中在录取初中生时会将职业生涯课程作为成绩的参考标准之一。大学录取学生时,除了高考分数外,还需要经过面试的程序,其中一项是自传,内容必须包括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我国港台地区出版了许多有关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读物,如《生涯定位》、《生涯发展与辅导》、《生涯规划的艺术》、《职业生涯规划》、《一辈子的事:生涯规划与潜能开发》《人生的决策:生涯规划》等
(二)其他国家
美国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日本专门在初中、高中开设进路指导课程,并规定具体学时数。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德国等职业系统非常规范和发达的国家,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尝试操作等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瞄准目标发展。在学校里也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而职业测评更是铺天盖地。“职业规划早做一些,对个人的发展定位能够准确一些。实际上,可以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理想的确立都是在中学阶段。
三、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当然,不得不承认,就业的压力让许多高校日渐重视职业生涯辅导和教育(姑且不谈论其方法与效果),可是,如果我们一定要等到去找工作的时候才重视这件事情,往往为时太晚。 很多学生直到进入大学学习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有很多学生直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那么无能为力,对职业、对自己的人生完全缺乏方向感。因此,大学生需要生涯规划,但这不再仅仅是大学生的事情,中学生也需要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生涯(career)指个人一生的道路或进展途径,它不仅止于工作或职业,还包括事业、前程、生计、爱情、家庭、休闲等方面,它包含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所从事的一系列与个人工作生涯有关的所有活动。生涯是一个人选择并透过他的工作或专业、生命去追求人生价值的课题。生涯的发展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通常被视为与工作有关的个人成长、学习和发展过程。
生涯规划是以人生命历程中的事业生涯发展为核心,关心个体一生当中的教育、职业,并涉及与教育、职业有关的生存角色的选择与发展。生涯规划的观念认为,(1)每一项职业对社会都有独特的贡献。(2)相信事业是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人有一个寻求生命意义和方向的动力,即追求梦想与理想。(3)要求我们探索过去、现在和将来,回顾过去,可以寻找阻碍我们成长的经历,重建自我的信心,把握现在的状态,为将来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4)应该探讨一生中的不同角色,这些角色之间相互关系和影响,如事业目标与人生角色的互动作用,透过规划不同的生命角色,才能迈向多元的人生目标。(5)相信生命意义和目标可以在不同的活动领域中实现(如工作、学习、休闲)。(6)探索自己、认识自己的需要、技能、价值观和兴趣,了解自己是什么、要什么。(7)个人在事业规划过程中,对社会环境须仔细考虑可操纵因素与不可控制的因素。(8)相信生涯规划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从适当的辅导与教育中学习获得。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1.自我发展。
学习了解自己和发展其能力,着重于认识自我。需发展的心理因素包括:从总体自我概念指向学业的自我概念、自我功效感、自尊感、主观幸福感。预防的负面心理因素是:抑郁、焦虑、无助感、自我妨碍等。需要了解的自己的心理因素为:多元智力倾向、价值观取向、兴趣、人格特征等。
2.生涯探索。
学习探究和工作等生涯机会,着重于认识自己学习境况与将来职业世界。需发展的心理因素包括:元认知能力、认知策略、创造性、理想等。
3.生涯管理。
学习生涯规划、实践和调整其生涯计划,着重于培养规划与努力实践理想的能力。需培养的心理因素为:自我决定与自我支持因素、对他人和人际关系的社会知觉、社会交往能力等。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也不同。根据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及有关新课程的相应内容我国青少年生涯教育的阶段和主要内容。我们认为小学阶段为生涯认知阶段,因此学生在这个阶段须知道周围的工作环境和其它广泛的职业知识,并了解自身与工作世界的关系。即:小学一二年级了解自己, 三四年级培养:基础能力 五六年级认识生涯发展。初中阶段为职业生涯探索阶段,让学生在这个阶段有机会深入了解他们所知道的职业群,通过实习、参观、访问等各种方法获得具体切实的职业体验。即:初中一二年级;进行生涯探索 初中三年级着手生涯规划。到了高中阶段为职业生涯准备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须学习职业领域的有关入门技能,具有从事技术性工作的能力,或具有进入专科教育的知识准备,使他们顺利进入工作世界。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童年。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大学,也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工作。如果职业生涯规划从中小学做起,将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意义。
生涯规划对青少年学生特别重要,因为他们在从学校过渡到工作世界的过程中,要面对很多和事业相关的抉择,包括升学、分文理科的选择,兴趣培训或技能进修的选择,以及职业的选择。能够有效地规划人生和事业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成长任务。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单个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即将毕业的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也不管他们是否继续升学,职业选择对他们来说是迟早的事。而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则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步入社会? 因此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人生。特别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从而确定人生的方向,为准确定位提供奋斗目标和策略,并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认真分析个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找准职业方向,把握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同时应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重塑自我形象,认识自己的价值并最终促使其增值,实现个人兴趣、能力、价值、事业、就业单位及家庭的多赢局面。
(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1.结合素质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在中学阶段,各学校可以结合素质教育活动,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内容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中学生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及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帮助中学生了解各类大学及专业的具体情况,提高将来考入大学及专业选择的满意度。
2.各学校应配备一名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
专业化的指导教师是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力量,在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在中学中选拔推荐一批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或心理辅导工作的骨干进一步深造,提升专业水平。组织各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积极参加各大学的招生咨询会和用人单位的就业洽谈会,熟悉就业市场,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目前,网络已成为学生汇聚思考、交流思想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在学校主页上链接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网站,引导学生登陆官方的网站学习相关知识。
4.组织中学生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光想不做不行,不做分析、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也不行。因此,即将毕业的中学生可以通过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即形成文字,时刻对照、鞭策自己的职业生涯实施情况。方案的编制一般包括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目标、措施及时间安排等。有可能的话再请有经验的老师或职业指导专家点评,以便改正和完善。
5.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鼓励、指导学生创办“职业生涯发展”协会等有利于自我成长与锻炼的社团组织并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让这些社团组织成为中学生交流社会实践感受的场所。同时,针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要求,通过社团开展的各种职业技巧比赛、应聘艺术、就业市场调研等社团活动,帮助中学生提高就业技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素质和信心。
反观大陆的情况,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可以学习这样的方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具有规划观念和自主意识的学生呢。 最后,让我们好好思考思考来自雷恩•吉尔森所著《选对池塘钓大鱼》一书中的话吧——“无论你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硕士博士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第一门课也是最后一门课。”
一、大、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
(一)中学生情况: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所做的一项针对初三和高三学生的调研显示,高三学生对高考志愿中专业的了解程度为“一小部分”和“全不了解”的比例为75.2%,初三学生只有11.4%的城市学生和7.1%的县镇学生认为自己可以从容就业。高考生对所选专业与学校的了解程度:非常了解2.1%,完全不了解10.0%,比较了解26.8%,不太了解35.5%,说不清楚25.6 %。
(二)大学生的专业及求职
1.专业的不满:
据了解,已经考入大学的许多大学生因为对其所报学校、专业缺乏了解,导致入学后学习兴趣不高。某高校研究所调查显示,逾5成大学生认为目前就读专业不理想,近2成大学生对就读学校不满意,3成学生对所学专业热情不高,仅有3.4%的学生入学前了解所报专业。每年都有许多学生因不满意所考入的大学或专业选择复读,甚至厌学。大学生出现的这个问题已经带有普遍性。
2.对毕业后的发展前途
对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为50%,41%目前没有考虑太多,而有明确目标且充满信心只有8.3%。
而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学生将学习的目的定在了考大学,而不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如果能在中小学阶段,学生们就对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有一些思考和探索,肯定会在未来的求学和职业生涯中少走很多弯路。尽量早地认识自己,寻找“我是谁”与“我要什么”之间的联结,在职业生涯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3.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去向何方,我如何到达
目前,大学生毕业后求职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一到邻近毕业的时候就开始盲目的投简历、找工作,这种现象出现的愿意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学生们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许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如何发展完全没有概念。
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出现了就业难现象,甚至起薪水平一年不如一年:教育的高投入与毕业后的产出根本不成正比。对此,许多职业测评专家指出:普遍的就业情况不甚理想反映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职业规划,很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规划,在招聘会屡受挫折,就算进了一家用人单位也难以适应;一些人接受职业测评后发现自己的个性、能力倾向与所读的专业根本不一致,甚至南辕北辙。但用人单位对应届生的招聘往往着眼于所学专业,专业成为毕业生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一旦专业与个性不匹配,在职场自然难以发展。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曹志祥认为,大学生能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应该将工作做在前面,如果初、高中课程中涉及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各部门的压力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大,职业指导应定位在意识、能力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这就要求我国应该及早对学生开展职业规划教育。
二、不同地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我国情况
1.我国大陆
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校已经普遍展开,称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而在中小学则几乎没有对学生进行过职业生涯教育,我国中学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意识到如何实践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只是极少数。
2.中国台湾
我国台湾地区的生涯教育就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的连续体系。在国小(小学)就开始提供儿童生涯辅导,以增进儿童的自我觉察,培养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工作态度,让学生了解教育与未来职业之间的关系及学习做决定的技巧等。中学阶段则更是采取了形式多样的生涯辅导,有专门的生涯教育课程,还要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另外,许多高中在录取初中生时会将职业生涯课程作为成绩的参考标准之一。大学录取学生时,除了高考分数外,还需要经过面试的程序,其中一项是自传,内容必须包括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规划。
我国港台地区出版了许多有关生涯规划与发展的读物,如《生涯定位》、《生涯发展与辅导》、《生涯规划的艺术》、《职业生涯规划》、《一辈子的事:生涯规划与潜能开发》《人生的决策:生涯规划》等
(二)其他国家
美国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重视职业生涯教育;日本专门在初中、高中开设进路指导课程,并规定具体学时数。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德国等职业系统非常规范和发达的国家,通过职业模拟、看录像、实际尝试操作等方式使孩子从小就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瞄准目标发展。在学校里也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而职业测评更是铺天盖地。“职业规划早做一些,对个人的发展定位能够准确一些。实际上,可以看到,很多成功人士理想的确立都是在中学阶段。
三、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当然,不得不承认,就业的压力让许多高校日渐重视职业生涯辅导和教育(姑且不谈论其方法与效果),可是,如果我们一定要等到去找工作的时候才重视这件事情,往往为时太晚。 很多学生直到进入大学学习后才发现原来自己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也有很多学生直到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那么无能为力,对职业、对自己的人生完全缺乏方向感。因此,大学生需要生涯规划,但这不再仅仅是大学生的事情,中学生也需要生涯规划。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定义
生涯(career)指个人一生的道路或进展途径,它不仅止于工作或职业,还包括事业、前程、生计、爱情、家庭、休闲等方面,它包含一个人在其一生中所从事的一系列与个人工作生涯有关的所有活动。生涯是一个人选择并透过他的工作或专业、生命去追求人生价值的课题。生涯的发展是个人终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个过程,通常被视为与工作有关的个人成长、学习和发展过程。
生涯规划是以人生命历程中的事业生涯发展为核心,关心个体一生当中的教育、职业,并涉及与教育、职业有关的生存角色的选择与发展。生涯规划的观念认为,(1)每一项职业对社会都有独特的贡献。(2)相信事业是生命的一个重要部分,人有一个寻求生命意义和方向的动力,即追求梦想与理想。(3)要求我们探索过去、现在和将来,回顾过去,可以寻找阻碍我们成长的经历,重建自我的信心,把握现在的状态,为将来制定短期和长期的目标。(4)应该探讨一生中的不同角色,这些角色之间相互关系和影响,如事业目标与人生角色的互动作用,透过规划不同的生命角色,才能迈向多元的人生目标。(5)相信生命意义和目标可以在不同的活动领域中实现(如工作、学习、休闲)。(6)探索自己、认识自己的需要、技能、价值观和兴趣,了解自己是什么、要什么。(7)个人在事业规划过程中,对社会环境须仔细考虑可操纵因素与不可控制的因素。(8)相信生涯规划的技巧和方法可以从适当的辅导与教育中学习获得。
所谓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让中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教育与职业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
1.自我发展。
学习了解自己和发展其能力,着重于认识自我。需发展的心理因素包括:从总体自我概念指向学业的自我概念、自我功效感、自尊感、主观幸福感。预防的负面心理因素是:抑郁、焦虑、无助感、自我妨碍等。需要了解的自己的心理因素为:多元智力倾向、价值观取向、兴趣、人格特征等。
2.生涯探索。
学习探究和工作等生涯机会,着重于认识自己学习境况与将来职业世界。需发展的心理因素包括:元认知能力、认知策略、创造性、理想等。
3.生涯管理。
学习生涯规划、实践和调整其生涯计划,着重于培养规划与努力实践理想的能力。需培养的心理因素为:自我决定与自我支持因素、对他人和人际关系的社会知觉、社会交往能力等。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也不同。根据国家新基础教育课程计划及有关新课程的相应内容我国青少年生涯教育的阶段和主要内容。我们认为小学阶段为生涯认知阶段,因此学生在这个阶段须知道周围的工作环境和其它广泛的职业知识,并了解自身与工作世界的关系。即:小学一二年级了解自己, 三四年级培养:基础能力 五六年级认识生涯发展。初中阶段为职业生涯探索阶段,让学生在这个阶段有机会深入了解他们所知道的职业群,通过实习、参观、访问等各种方法获得具体切实的职业体验。即:初中一二年级;进行生涯探索 初中三年级着手生涯规划。到了高中阶段为职业生涯准备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须学习职业领域的有关入门技能,具有从事技术性工作的能力,或具有进入专科教育的知识准备,使他们顺利进入工作世界。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职业规划要趁早,人生设计在童年。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大学,也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今后有一个自己喜欢的、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工作。如果职业生涯规划从中小学做起,将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意义。
生涯规划对青少年学生特别重要,因为他们在从学校过渡到工作世界的过程中,要面对很多和事业相关的抉择,包括升学、分文理科的选择,兴趣培训或技能进修的选择,以及职业的选择。能够有效地规划人生和事业是青少年学生的一个重要成长任务。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单个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即将毕业的初中生还是高中生,也不管他们是否继续升学,职业选择对他们来说是迟早的事。而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则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步入社会? 因此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人生。特别是在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从而确定人生的方向,为准确定位提供奋斗目标和策略,并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认真分析个人目标与现实的差距,找准职业方向,把握职业机遇,增强职业竞争力。同时应根据不同的职业要求重塑自我形象,认识自己的价值并最终促使其增值,实现个人兴趣、能力、价值、事业、就业单位及家庭的多赢局面。
(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1.结合素质教育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在中学阶段,各学校可以结合素质教育活动,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内容包括个人探索、职业探索、就业形势和政策、职业素质塑造、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帮助中学生合理地思考和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及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激发其主动学习的动力,帮助中学生了解各类大学及专业的具体情况,提高将来考入大学及专业选择的满意度。
2.各学校应配备一名专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
专业化的指导教师是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力量,在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在中学中选拔推荐一批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或心理辅导工作的骨干进一步深造,提升专业水平。组织各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积极参加各大学的招生咨询会和用人单位的就业洽谈会,熟悉就业市场,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3.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
目前,网络已成为学生汇聚思考、交流思想的一个重要平台。可以在学校主页上链接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网站,引导学生登陆官方的网站学习相关知识。
4.组织中学生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职业生涯规划光想不做不行,不做分析、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也不行。因此,即将毕业的中学生可以通过编制职业生涯规划方案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即形成文字,时刻对照、鞭策自己的职业生涯实施情况。方案的编制一般包括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目标、措施及时间安排等。有可能的话再请有经验的老师或职业指导专家点评,以便改正和完善。
5.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
鼓励、指导学生创办“职业生涯发展”协会等有利于自我成长与锻炼的社团组织并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让这些社团组织成为中学生交流社会实践感受的场所。同时,针对“职业生涯教育”的要求,通过社团开展的各种职业技巧比赛、应聘艺术、就业市场调研等社团活动,帮助中学生提高就业技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素质和信心。
反观大陆的情况,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可以学习这样的方式,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具有规划观念和自主意识的学生呢。 最后,让我们好好思考思考来自雷恩•吉尔森所著《选对池塘钓大鱼》一书中的话吧——“无论你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硕士博士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第一门课也是最后一门课。”
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
2024-10-21 广告
2024-10-21 广告
详情请咨询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是由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主办的全国性教育装备专业展会,以整合营销、调节供需、技术推广、聚焦联系和交易、产学研结合与产业联动等为功能,已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教育装备行业规模大、影响广、专业...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拓银展览(上海)有限公司_提供
展开全部
正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未来无定论,规划得精细又如何呢?到头来大都归于纸上谈兵。更何况在这个多元化、日新月异的时代里,职业规划大多只具备暂期的指导意义而已,当你真正上岗你会发现太多的事情和我们的预期完全不一样。那么…… 补充: 额~ ~ PS:真正的强者敢于直面突如其来的危机,善于打没有准备的仗!即使规划书做得再好那也只不过是我们储蓄的知识的一个外在的书面表现形式罢了,与其将规划书做精做细不如将你头脑时刻保持最佳状态。我方认为。 追问: 还能从更加具体的角度进行辩论吗?(不仅仅是大的方面,请细化) 回答: 要偶引经据典啊?乌鸦飞哦~ 举个例子喏,嬴政一统江山依的是哪条精规哪个细化?即政那会其弟悉其身世(当然大家都知道他可是赵姬与吕不韦之子)图谋反判他都没料到……汗啊!给你个方向咯,外援嘛要的就是影响力,去大树那挖挖材料喏。额~难为我咯要采纳喏 追问: 呵呵。一定会采纳的。可不可以在麻烦你从他们正反的角度提供一下辩论的理由啊。先谢谢啦。 回答: 军师诸葛以匡复刘氏江山为职业素称料事如神更可谓是精细之至的圣人,可是马稷的街亭失守是惨痛的事实,人算岂如天算呢!职业规划做得再精细也难保职场滑铁卢。鲁迅早年还以行医作职业规划呢可后来呢?在现实面前精细连根值地都没有!MM我好累啊!给点动力咯 停止跳动… 的感言: 谢谢啦。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当然是。。。不需要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否认有规化可以起一定的作用,但那应该只是少数的吧,就算我们写下来不执行,它也只是一纸空文而已。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