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蜡烛的优秀品质是:牺牲、奉献。蜡烛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为他人带去了光明。
蜡烛在燃烧时,蜡油滴滴,火苗闪闪,消耗着自己,无声无息的把光明送给人们,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这是何等高贵的献身精神啊!
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
扩展资料
在古希腊,人们对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十分崇拜,每年都要为她举行生日庆典,在祭坛上,供放用面粉和蜂蜜做成的蛋糕,上面还插着很多点亮的蜡烛。他们将蜡烛发出的光亮,比喻成月亮的清辉,以表示对月亮女神特殊的崇拜之情。
后来,古希腊人在庆贺自己孩子的生日时,也喜欢在桌子上摆上蛋糕,蛋糕上插入许多点亮的小蜡烛,而且还增加了吹灭蜡烛的内容。他们相信,燃烧着的蜡烛具有某种神奇隐秘的力量,当过生日的人在心中默默许下一个心愿时,一口气吹灭所有的蜡烛,便可如愿以偿。这一习俗一直流传到现代,并且在许多国家流行开来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蜡烛 (石蜡照明物品)
蜡烛精神是一种“隐喻”,蜡烛虽然平凡,却有着一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世纪,蜡烛精神就是黑暗中的一道希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最初来源于李商隐的《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蜡烛”隐喻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明亮的光、温暖的爱和不图报答也无以报答的恩,它们如空气一般充盈在青少年学生的周围。
“蜡烛”这个隐喻喻指的内容可能包括:
第一,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帮助学生撕开了无知的黑幕,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真理之途(这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洞喻”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教师是学生的健康、幸福和未来的守护者。
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如同太阳给地球的爱(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将“教师”比作“太阳”)、春雨给庄稼的爱(“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自然予人类的爱(老子的“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既温暖又慷慨,既充裕又静谧,既深厚又绵长。
第三,教师是无私和高尚的,他们一生之中所给予众多学生的启蒙、激励、关心、指导、爱护、帮助是无从言说、无法计量,也从不谋求学生报答的,他们从工作中所能获得的最大幸福就是学生的健康成长。
2017-05-24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蜡烛的优秀品质是:牺牲、奉献。
蜡烛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为他人带去了光明。
写蜡烛,最有名的诗句是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蜡烛的一生很平淡,白的、红的,五颜六色的,头上竖起一个羊角辫。生命就从羊角辫上开始。渐渐地,火苗吞没了羊角辫,开始熔化蜡烛的身体。滴滴蜡珠犹如一串串泪珠,凝固了。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形容矢志不渝的精神。是啊!
蜡烛的精神不仅是古人赞美的对象,而且是我们的榜样。
所以,蜡烛的一生是辉煌的,从生到死,始终为人们奉献着光明。在电灯走进千家万户的当今时代,蜡烛的作用好像消失了。不!
没有。在停电的时候,蜡烛仍然有着自己的用途,玉柱似的白烛安送西去的灵魂,玛瑙般的红烛喜迎新生的家庭。还有那五彩的生日烛,象征着又一岁的开始,每一根都洋溢着幸福的纪念。在微微烛光下读书,感到温暖,在微微烛光下行走,感到安适。
在赞颂蜡烛的同时,也不由得想起了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老师。他们就像蜡烛,时间的火苗熔化着老师的青春。老师是学生征程中的蜡烛,永远为学生胜利的终点,而教诲则是那不灭的烛光,永远照亮着学生的心灵。
蜡烛啊!
我赞美你,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身体!
蜡烛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为他人带去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