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的故事

各位帮忙啊,我们老师的作业... 各位帮忙啊,我们老师的作业 展开
 我来答
小鱼无海
高粉答主

2019-11-14 · 说的都是干货,快来关注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72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73万
展开全部
2天外银龙2
推荐于2017-09-27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7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912万
展开全部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

杨靖宇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毛泽东曾撰文称赞:“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高度评价他和东北抗日联军,致电赞誉他们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37年12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杨靖宇被确定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委员。

杨靖宇的军事指挥才能令狠如豺狼的敌人胆寒且无奈,因而一直妄想诱使他投降“归顺”。伪满1940年4月出版的日文《协和》杂志263期登载的《杨靖宇讨伐座谈会》一文有这样的记录:杨靖宇“不但有武功,而且有文才”,“才干不一般,不是一个寻常人物可比的人”。伪通化省的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在场记者解释为什么非要劝杨靖宇“归顺”时说,“我们为了让杨(靖宇)活下去,使他的才能向好的作用方向转化,才考虑劝他归顺。”

1939年秋季以后,为了消灭东北抗日联军,敌人发动伪通化、间岛、奉天“三省联合大讨伐”,对抗联部队发起长时间的大举进攻。敌人为能早日抓到杨靖宇这个“大头目”,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部实行野蛮、残酷的“包围追击”,“梳篦式”、“踩踏式”的“讨伐”。

对敌斗争进入到异常艰苦的阶段。仅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几仗。杨靖宇充分发挥他的指挥才能,一次又一次突破敌人的围攻,但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我方无粮食弹药补充,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饥困交加,难再力战。杨靖宇不得不决定各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以保存实力,待机重新集结。

对于抗联部队与日寇斗争的艰苦程度,彭真同志曾予这样总结:“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现在的人想像不出那时的艰苦卓绝具体是个什么样子。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喀吧喀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我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在与敌人反复周旋的过程中,为了缩小目标,杨靖宇又将队伍化为小组分散突围,他只留下十几个战士。由于他指挥作战机动灵活,使敌人始终无法掌握他的行踪和去向。后来叛徒供出了杨靖宇的行踪和去向,敌人遂缩小了包围圈,把杨靖宇和6名警卫战士围困在深山。

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的最后两名警卫战士,在向群众购买粮食和衣服时被叛徒认出,壮烈牺牲,敌人因此更加缩小了对杨靖宇的包围圈。

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的周保中,在《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中写道:“到2月18日,他仅有的2名警卫战士也在大东沟牺牲。至此,他只身一人,陷于敌魔爪中。敌人妄图生擒,但恐伪军不力,以日寇合围蒙江东南地区,封锁大小路口,迫他于绝境。在万分紧迫时,活动于蒙江、抚松间的曹亚范同志,获知他险状,便率突击部队自东南秃砬子、牛槽沟向黄花甸子疾驰,但敌人兵力过厚,曹部也被重重包围,敌飞机数十架轮流轰炸。2月23日下午,迫近之敌被击毙者20余人。敌人步步逼近,且高呼:‘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回答敌人的是他手中枪射出的子弹。敌人见招降无效,遂集中火力,他因而身中数弹,光荣殉国,时年35岁。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当杨靖宇牺牲的消息传来,抗联一方面军全体将士抱头恸哭。他们攥拳宣誓:头可断,血可流,坚决把抗日的大旗打下去,打到底,为杨司令复仇!仅3月2日至6日,一方面军在魏拯民、曹亚范、伊俊山率领下,对敌人发起三次拼死攻击,被敌人惊呼为“打疯了”的部队。二方面军、三方面军也在各自地区频繁出击,不断毁列车、断交通、阻击日军,使敌人屡受创伤。

1946年,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杨靖宇牺牲地蒙江县改为靖宇县,保安村改为靖宇镇,以示永久纪念。人民在靖宇镇杨靖宇遗体埋葬处修建了靖宇陵墓,举行了追悼大会,并在群众强烈要求下,在墓前当场枪决了汉奸王士洪、桑文海和告密者李正新、赵廷喜,为将军报仇雪恨。抗战胜利时,我地下党组织寻找到了杨靖宇的遗首,恭送到东北烈士纪念馆暂时寄存,并隆重举行了公祭大会。

1947年底,杨靖宇的家乡河南省确山县解放了。杨靖宇生前曾多次告诉别人,家乡还有母亲、妻子和一双儿女。当年杨靖宇离开家乡时,他的女儿马锦云刚降生五天,等组织上找到他家时,才得知杨靖宇的母亲和妻子早已被国民党反动派毒打致死,抛下一双儿女相依为命,那时女儿已经出嫁。当地人民政府立即拨给兄妹俩1000斤麦子,并把杨靖宇的儿子送到开封上工农速成中学。

1957年9月25日,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党政军民为杨靖宇隆重举行遗首恭送仪式,通化市党政军民举行隆重迎归仪式;1958年2月23日,由通化党政军民组成的公祭安葬委员会将他的遗体与遗首对接起来,覆盖国旗,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安葬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送了花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金日成、金一等同志,也送了花圈、挽联。大会高度评价了优秀共产主义战士杨靖宇光辉的一生。会上,悲壮的哀乐声起,人们吟唱着怀念他的歌曲:“洒热血,遍地红,杨靖宇是英雄,万古千秋留英名,永远活在人心中……”一时哭声大作,震撼山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060bfbf
推荐于2018-04-01 · TA获得超过178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8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4.9万
展开全部
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等职。他率部长期转战于长白山麓、松花江、鸭绿江畔,活动足迹遍及30个县。

杨靖宇指挥所部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扩大了游击根据地。毛泽东曾撰文称赞:“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高度评价他和东北抗日联军,致电赞誉他们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37年12月,经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杨靖宇被确定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准备委员会委员。

杨靖宇的军事指挥才能令狠如豺狼的敌人胆寒且无奈,因而一直妄想诱使他投降“归顺”。伪满1940年4月出版的日文《协和》杂志263期登载的《杨靖宇讨伐座谈会》一文有这样的记录:杨靖宇“不但有武功,而且有文才”,“才干不一般,不是一个寻常人物可比的人”。伪通化省的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向在场记者解释为什么非要劝杨靖宇“归顺”时说,“我们为了让杨(靖宇)活下去,使他的才能向好的作用方向转化,才考虑劝他归顺。”

1939年秋季以后,为了消灭东北抗日联军,敌人发动伪通化、间岛、奉天“三省联合大讨伐”,对抗联部队发起长时间的大举进攻。敌人为能早日抓到杨靖宇这个“大头目”,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部实行野蛮、残酷的“包围追击”,“梳篦式”、“踩踏式”的“讨伐”。

对敌斗争进入到异常艰苦的阶段。仅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几仗。杨靖宇充分发挥他的指挥才能,一次又一次突破敌人的围攻,但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我方无粮食弹药补充,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吞咽身上的棉絮,饥困交加,难再力战。杨靖宇不得不决定各部队化整为零,分散突围,以保存实力,待机重新集结。

对于抗联部队与日寇斗争的艰苦程度,彭真同志曾予这样总结:“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现在的人想像不出那时的艰苦卓绝具体是个什么样子。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喀吧喀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我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在与敌人反复周旋的过程中,为了缩小目标,杨靖宇又将队伍化为小组分散突围,他只留下十几个战士。由于他指挥作战机动灵活,使敌人始终无法掌握他的行踪和去向。后来叛徒供出了杨靖宇的行踪和去向,敌人遂缩小了包围圈,把杨靖宇和6名警卫战士围困在深山。

1940年2月18日,杨靖宇身边的最后两名警卫战士,在向群众购买粮食和衣服时被叛徒认出,壮烈牺牲,敌人因此更加缩小了对杨靖宇的包围圈。

曾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的周保中,在《杨靖宇将军生平事迹》中写道:“到2月18日,他仅有的2名警卫战士也在大东沟牺牲。至此,他只身一人,陷于敌魔爪中。敌人妄图生擒,但恐伪军不力,以日寇合围蒙江东南地区,封锁大小路口,迫他于绝境。在万分紧迫时,活动于蒙江、抚松间的曹亚范同志,获知他险状,便率突击部队自东南秃砬子、牛槽沟向黄花甸子疾驰,但敌人兵力过厚,曹部也被重重包围,敌飞机数十架轮流轰炸。2月23日下午,迫近之敌被击毙者20余人。敌人步步逼近,且高呼:‘放下武器,保留生命,还能富贵。’回答敌人的是他手中枪射出的子弹。敌人见招降无效,遂集中火力,他因而身中数弹,光荣殉国,时年35岁。时间是:1940年2月23日下午4时30分。”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快乐的蜜蜂6
2013-03-19 · TA获得超过35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7万
展开全部
杨靖宇的故事
杨靖宇将军身高1.90米,是中国人里罕见的高个子;又因其语言天赋,被很多人误认为是关东大汉。
曾当过杨靖宇身边警卫战士的黄生发老人回忆道:
“天气嘎嘎冷,我们的棉衣又不齐,有的同志手脚冻伤了。可是敌人的部队越集越密,‘讨伐’越来越频繁。就在杨司令他们为解决棉衣问题召集各方面军负责人开会研究时,因叛徒出卖,在那尔轰的东北岔一带被岸谷隆一郎带领的日伪军层层包围,敌兵力达4万多人。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机枪大炮,汽车来回运送粮食、弹药。在我们的正面,敌人满山满谷。为了掩护各部队分头转移,杨司令带领我们300多人在正面吸引住敌人,由机枪连开路,生生撕开一条口子。
“但是,当我们经南泊子突围到了五金顶子时,敌人已经纠集了更多的兵力,我们甩掉一股又遇上一股,很难得到个休整的机会。雪地行军,裤子总是湿的,让寒风一吹,冻成冰甲,很难打弯,也不知有多沉,迈步都吃力。鞋子也都跑烂了,只好割下几根柔软的榆树条子,从头拧到尾儿,当作绳子把鞋绑在脚上。衣服,全叫树枝扯烂了,开着花,白天黑夜都挂着厚厚的霜,浑身上下全是白的,全是凉的。
“这时候,多么需要火啊!生起一堆火,好好地烤一烤,把冻成冰的衣服烤化、烤干,把冷冰冰的身子烤暖。特别是夜里,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多度,冻得大树喀吧喀吧直响,粗大的树干冻裂了缝儿,人又怎能受得了啊!可是一生火,火光照出老远,青烟飘上林梢,敌人就会像一群绿头苍蝇一样扑上来。我们只得不停地在雪地上蹦高,生怕坐下来再也起不来。
“更难的是没有吃的,不要说粮食啊,连草也埋在二三尺深的积雪里,没法找,没法挖,我们只好吃那难咽的树皮。先把老皮刮掉,把那层泛绿的嫩皮一片片削下来,放在嘴里嚼啊嚼啊,就是咽不下去。勉强吃下去了,肚子也不好受……”
在日本侵略者留下的战场实录中有这样的记载:“讨伐队已经向他(杨靖宇)逼近到一百米、五十米,完全包围了他。讨伐队劝他投降。可是,他连答应的神色都没有,依然不停地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交战20分钟,有一弹命中其左腕,啪嗒一声,他的手枪落在地上。但是,他继续用右手的手枪应战。因此,讨伐队认为生擒困难,遂猛烈向他开火。”
将军阵亡后,日寇将其遗体解剖,试图发现饥饿严寒条件下野外生存并战斗的秘诀,结果在将军肠胃中发现的只有树皮和棉花;侵略者大受震骇,惊为天人。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7a3408e

2020-12-29 · TA获得超过65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473
采纳率:5%
帮助的人:82.9万
展开全部
杨靖宇英勇作战故事

1936年初,日军为了彻底消灭活动在抚顺地区的抗日联军,调集了一个师团的兵力,在汉奸邵本良一群土匪的配合下,开始大举向抚顺地区进攻。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杨靖宇采取牵“牛鼻子”的办法,迂回作战。为粉碎敌人这次“大讨伐”的阴谋,杨靖宇带领军部和一师部分指战员担当了牵“牛鼻子”的任务。他们从清原向新宾方向转移,再从新宾向桓huān仁转移,然后再回到清原。经过几次的长途急行军,拖得敌人筋疲力尽,失去了刚开始时的嚣张气焰。

杨靖宇部队分成几个小分队,分散敌人的兵力,然后采取麻雀战术,用各个击破的办法歼灭了许多敌人。一日,杨靖宇率领的小分队走到新宾的大琵琶岭时,被敌人发现,杨靖宇集中火力歼灭了60多名伪军。一天,杨靖宇他们在鸡房子岭吃饭,邵本良得知后,派200名骑兵追来,杨靖宇便让战士们用轻机枪扫射,敌人丢下50多具尸体狼狈逃窜。气急败坏的敌人吃了几次败仗之后,便集中兵力,在三木指挥下,想找机会与杨靖宇决战。杨靖宇看透了敌人的阴谋,便将计就计,让战士们一路上丢弃一些没有用的东西,制造逃跑的迹象,敌人信以为真,派邵本良余部紧追不舍。而我军在杨靖宇的率领下,风雨不误,日夜兼 程,长途跋涉千余里,迂回到凤城县的梨树甸子。杨靖宇布置好埋伏圈,待邵本良残部完全进入伏击圈内后,一声令下,全体指战员一齐开火。经4个多小时的激战,歼灭了几乎所有的残敌。邵本良仅带着7名土匪逃掉。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终于粉碎了敌人的这次“大讨伐”。

杨靖宇痛击邵本良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抚顺地区人民的抗日决心和战士们的斗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