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奖对中国有何启发
展开全部
1、二元结构理论。早期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指出,发展中国家并存着两个部门:一个是传统的、落后的农业部门,一个是先进的、现代的工业部门。经济发展依赖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农业不仅为工业提供劳动力还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业剩余,如果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受阻,工业扩张就会减缓甚至停滞。 从新中国诞生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农村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达2万多亿元,相当于同期社会资本存量的2/3。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向城市输送了近2亿劳动力,为城市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也拉大了城乡差距。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强调现代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把经济增长、工业化、人口流动与资本积累紧密联系起来,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变动规律,贴切的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这种城乡差别。 2、重视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二元结构理论虽然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差距,但过于关注工业扩张,忽视了农业和农村的发展。以舒尔茨为代表的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家抨击了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做法,强调在工业化过程中应重视农业的发展,通过对农业的投入和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来提高农业生产率,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农业发展不仅具有工具价值而且本身就是发展的目标,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舒尔茨指出,技术停滞是传统农业落后和贫困的主要原因,不进行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就不能转变为现代农业。 我国农业发展一直滞后于城市工业,农业技术一直徘徊不前。1978年以来,农村改革经历了最初的十年繁荣发展后陷入“三农”瓶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的3.28倍。发展经济学被引入中国后,对农业重要性的研究日渐深入人心,许多发展经济学研究者开始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为中国农业发展提出了非常有价值的理论指导。时至今日,国内的发展经济学研究者仍在对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着孜孜不倦的研究与努力。 3、重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过大的资源耗费使环境的承载压力与日俱增,如何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直都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课题之一。早在1983年,谭崇台就发表《正确处理经济增长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为实现新的发展战略目标而奋斗》一文,文章指出:“在制定经济计划时,把生产、人口、资源和环境四个因素作统一的考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注意资源节约,并作好环境保护,对我国来说,是势在必行的。”他提出要“进一步大大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的观点。巴尼(Barney)在《公元2000年环境》(1986)中指出,不发达情形下的人口增长经常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快就会超过他们所依存的局部环境承受能力,使环境恶化,侵蚀和降低以前享有的生活质量,贫困往往是环境恶化和其他灾难的根源。拉尔夫的《我们的家园——地球》(1993)表明:“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发展本身应当是对此的部分答案”。所有这些研究为中国也为所有发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发展经济学推进了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国的快速发展也丰富繁荣了发展经济学这门学科。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日益深化,中国的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发展的聚焦点,中国面临的各种经济发展问题已成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如中国的农民工问题、城镇化问题、失业与就业、金融风险、社会保障问题等等。正如谭崇台所总结的: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状况各有不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初始制度不论与发达国家今昔状况相比,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相互比较都具有极大的异质性和特殊性。尽管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世界多极化又是必然的归宿,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将提供丰富的发展经验,成为发展经济学永不枯竭的源泉,发展经济学是一门年轻而充满生命力的学科。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