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 我来答
zgrbkr
高能答主

2018-01-13 · 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9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7889万
展开全部
一、健全人格的含义及特性
在现代汉语中,“人格”一般被解释为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的总和,蔡元培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认为: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人格被赋予“四育”后而成为健全人格的积极意义和时代意义。我们把人格定义为人格是人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行为表现,它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一个人的素质。人格首先是有其社会性。它指的是人格形成过程中的社会制约性,这是人格的基本特征,它是社会文明和发展的产物,它随着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文明的发展不断演变、不断得到丰富完美和提高。另外,人格还有主体性和可塑性。“主体性”,即人格的主体性意义,人格的主体性主要是指人格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可塑性”,从思想教育的角度看,人格既是主体又是客体。人格作为主体,具有选择性,任何人不能代替,人格作为客体,又是被教育、被塑造、被完善的对象;人格作为客体,具有可塑性,具体表现在:一是人格的可染性,这主要指人格可以接受环境的熏陶和染化。人作为理性动物能够趋向理性,背弃愚昧和无知,追求真理.只要传播的是真理,最终是可以优化人格的。二是人格的可习性,这主要是指人格可以接受行为训练的教育和强化,那么,如何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通过老师准确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不仅能从中得到知识的沐浴,而且能接受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培养及高尚的道德品质的熏陶,而培养自己的健全人格呢?
二、找准切合点,因材施教
中学语文教材中积淀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精华,蕴涵着广泛的现代科学的信息,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的统一体,一篇篇或质朴厚实或轻灵鲜活或幽默诙谐的文章,充分展示了祖国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从多层次、多角度地说明了中华民族在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卓越贡献,使学生对先辈的反抗外来侵略和奴役,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的精神和业绩肃然起敬,并从中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优良道德品质的熏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智育,首先要在教材中找出突破点,即教材内容与各方面教育的切合点,因材施教,实现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
1.教学中挖掘审美价值,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挖掘审美价值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志向、认识志趣,培养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情感是审美活动最显著的一个特征。要使学生的人生观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绝不是空洞的政治说教能奏效的。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品味。以美的亲情、友情、真情感召、净化他们的心田,使其单纯的心灵在刚刚踏上生活的征程之时,就得到人类美好情感的熏陶。
2.在教学中挖掘德育价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人生观是人格形成的导向:人生观的核心是理想和信念,理想和信念能够产生强大的驱动力,是人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核心,而道德是人格形成的核心,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来调整人们行为的。它体现的是一种善恶价值。语文教材中的有些课文具有理想情操教育的共性,为理想情操、道德品质提供了范例。如讲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通过细致的讲述,层层剖析诗人的生活困境和崇高的思想境界:“秋风”破屋,诗人的思绪是凄凉的,而群童“抱茅如竹”,更使他无可奈何;“入麻”的雨脚,“冷似铁”的布衾,又如雪上加霜,诗人的心情该是多么沉痛啊!可是就在如此的困境中,诗人感慨的不是自身的悲苦,反倒发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声,而且此志至死不悔,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啊!我看到不少学生都沉浸在深深的思索中。学生们通过学习,与作品产生共鸣,身心受到感染,胸中泛起涟漪,甚至掀起波涛,这样,他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这是形成健全人格的最高体现。
3.教学中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智能价值,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因素是人格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包括人的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人们通过智能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分辨是非。智能对人格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但智能高下与人格水平没有必然联系,语文教材中无论是选文系统、知识系统,还是训练系统,都蕴含着开发学生智力的多项因素。其中不同文体就可以展现不同的智能价值。记叙文的教学能够很好地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它便于学生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入手,全面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能训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学习说明文不仅能掌握事物的特征和说明方法,而且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经常阅读和写作议论文,能使人思维敏捷、精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明确语文学科的性质,使语文学科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这一使命。知识的求真、品质的求善、精神的求美是健全人格的本质要求。所以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使语文知识的传播与品格的培养,能力的训练有机结合。通过美的熏陶、善的激发来认识自我、审视自我、超越自我,树立高尚、健康的人格形象。
百度网友25157c48c
2018-03-16 · TA获得超过222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49
采纳率:77%
帮助的人:37.1万
展开全部
影响性格的要素十分复杂,但并非所有的影响因素都是先天的,后天所接受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对于初中生来讲,正处于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时期,而伴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他们面临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复杂:离异家庭日渐增多,孩子在成长时缺失应有的亲情关爱;科技发展迅速,信息日益开放,孩子所接受的诱惑越来越多;学习压力剧增,部分学校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状况,孩子的心理不堪重负……如此种种都如一把把无形的锉刀,在孩子的人格雕塑上留下一道道不雅的烙印。一个人如果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压力无法倾诉,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暴躁易怒、自私脆弱、孤僻冷漠的性格,更有甚者会做出伤害他人乃至自杀轻生的极端行为。如何教会孩子面对成长的风雨,如何帮助他们学会与人交流,塑造乐观开朗的人格,是现代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
“文学即人学”,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必须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对于语文课程而言,要抓住课程与生命教育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上的切合点,在课堂上开展生命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与生命教育的内涵要求不谋而合。同时,“感悟生命”也是文学创作中永恒的主题,许多课文也都涉及对于生命的探讨,这都为生命教育在语文课堂上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我教学的班中,有一些性格十分内向的学生,小王同学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个十分内秀的女孩子,平时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有时被老师点名叫起来,就算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她也总是用细若蚊鸣的声音支吾一下,然后就满脸通红地不再出声。由于课下也有些“不合群”,在她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班里也会出现一些笑声,于是她的脸便更红了……但是,我从她的周记和作文中发现她很有思想,也很善于用文字表达,她笔下的世界充满了天真的童趣与新奇的幻想。于是我决定,从小事开始,打开她的心门,培养她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的习惯。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交给她一些很简单的小事,例如,每次语文课前我会组织学生自己选取优美的文章进行“课前两分钟演讲”。快轮到小王的时候,我鼓励她给同学读她自己的作品,开始时她有些抵触,还有些胆怯,我就用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要学着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道理”鼓励她。渐渐地,她接受了我的提议。那天,她讲得很好,虽然声音不大,但我还是带领全班学生用热烈的掌声给予回应。在我的不断赞扬和鼓励之下,她脸上自信的笑容渐渐多了起来。于是,我适时地交给她小组长的工作。收发作业要与同学打交道,有了前面的积淀,她倒适应得很快。上课时,我也开始看见她举手回答问题的身影。一次语文课上,我在讲到《紫藤萝瀑布》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全班学生都陷入了沉默,这时我看见她虽然也没有举手,但欲言又止,似乎有话要说,于是我说:“小王,你来试着说一下。”果然,她给出了一个很精彩的答案。我在给予赞赏的同时,适时地结合文章内容说道:“答得真棒,作者在困境中感悟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们也应该如此啊!你能想明白这个道理,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也一定能做战胜困难的强者!”我看到她用力地点了点头……现在,小王已经有了很大转变,热情开朗了许多,成为大家都喜欢的好朋友。
通过这个实例我认识到,在班级中,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如果在日常多给他们提供一些表现的机会,在上课时多提问他们几次,在他们表达自己观点时能多一些鼓励和赞赏,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特点。同时,教师要有耐心和恒心,要设计有梯度的引导方式来帮助学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