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答汗为什么要将蒙古人的宗教信仰由萨满教改为佛教?
十三世纪初,蒙古人在传奇领袖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异军突起,横扫了整个北方地区。在当时蒙古人的思维模式中,至高无上的权力由天神“长生天”(草原游牧民族的主神)授予人世间的一位首领,成吉思汗就是大家所公认的那位天选之人,所以他的军事行动在“长生天”的庇佑下将会永远取得成功。当时蒙古人这种比较原始的宗教信仰是萨满教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到了蒙古帝国第四位大汗蒙哥执政时期,佛教开始传入蒙古。蒙哥死后,他的弟弟忽必烈自立为汗,并拜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为国师。直到这时,佛教才在蒙古人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过对于大部分普通蒙古民众来说,他们还是更加信奉萨满教,佛教虽然得到了少数蒙古贵族的支持,但并没有获得普及。
到了十六世纪中期,当年盛极一时的蒙古帝国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四分五裂的蒙古各部落。这些部落之间相互攻伐,内斗不断,虽然蒙古人以骁勇善战闻名于世,但谁也无法解决这种一盘散沙的状况。
1542年,一位名叫包·阿勒坦的年轻蒙古贵族成为了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的首领,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俺答汗(别称“阿拉坦汗”)。
俺答汗是成吉思汗的十七世孙,苗红根正的“黄金家族”后裔。他生平最大的梦想就是重新统一蒙古各部,重现昔日蒙古帝国的辉煌。不过在他掌权初期,他面临的最大问题却是部族内各种商品都严重短缺的现实。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俺答汗请求与明朝开通互市贸易。当他的请求被明朝皇帝拒绝后,俺答汗就不断率军袭扰明朝边境,令大明王朝头疼不已。持续的边境拉锯战耗费了明朝的大笔国防开支,也令蒙古人感到疲惫不堪。1571年,在双方的妥协下,一项开放边境市场的协议终于达成,史称“隆庆和议”。
在完成了经济上的目标后,俺答汗开始着手计划统一蒙古各部。不过当时蒙古各部之间的军事实力相差并不悬殊,所以想靠武力来实现统一目标显然不现实。因此,俺答汗便想到借助宗教的力量来实现统一意识形态,进而完成统一蒙古的大业。蒙古人普遍信仰的萨满教太过原始,没有组织,缺乏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所以俺答汗就寻求佛教的帮助,因为佛教礼仪盛大、组织复杂,佛经中浩瀚的经典又能起到感化众生的目的,非常有利于传播和凝聚人心。
1578年,俺答汗在青海会见了藏传佛教中的黄教格鲁派领袖,并当场皈依佛教。在以俺答汗为首的蒙古贵族阶层大力推广下,藏传佛教在蒙古各地逐渐普及,替代了原来蒙古人所信仰的萨满教。
蒙古人大规模皈依佛教令明朝和后来的清朝统治者感到担心,因为宗教统一往往可以转化为政治的统一和中央集权。而且蒙古和西藏信奉同一宗教,这就意味着这两个地方有潜在联合的可能。然而后来的现实情况却证明,大家的想法全都错了。
蒙古人虽然接受了藏传佛教,但他们并不希望受外人的精神控制。于是他们从蒙古人中挑选了一位宗教领袖,主动割断了与西藏的精神联系。另一方面,成为僧人可以不用交税,于是大量蒙古成年男子皈依佛门。结果,蒙古人最擅长的军事战斗能力被荒废,佛教中的和平主义思想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蒙古人传统的尚武精神。所以后来清朝对蒙古的治理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都要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蒙古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