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构建和谐校园? 15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社会变革的不断加深,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普遍感到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前所未有的巨大心理压力使人不堪重负。因此,如何努力使自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能在不利的环境、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坚定信念,毫不动摇地走自己的路,直到取得成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以此为目的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为学生的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业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以及创新、竞争、发展,提供人文关怀,使其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与学生接触中,我们了解到“郁闷”成了当今学生的口头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相当数量的学生存在心理亚健康状况。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或需要引起关注”的人数占到20%左右,约有20%的学生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6%—25.4%的学生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
大学阶段是种种人生压力相对集中的阶段,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及情感诸多方面,其心理问题表现为人格的自我中心,容易变得孤僻、内向和脱离群体,易于沉迷网络、录像等,几乎每个班都有1—2名学生存在人格缺失,这种人经不起挫折,报复心强。在学生群体中,因心理问题导致人格出现偏差乃至引发犯罪或自杀的恶性事件正在上升。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1、心理健康是适应新环境与和谐人际关系的首要前提
随着整个社会紧张性刺激增多而带来的应激和压力增加,学生的心理素质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有的学生在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或自负而不屑交往;有的又因自卑、恐惧而不敢交往,从而陷入寂寞封闭的境地;有的学生虽能主动交往,但因对他人认识的偏差,或过于苛求,或经验不足而不被接受或不受欢迎;还有的学生因自私、嫉妒心强或性格孤僻而影响了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情绪不稳定的人,由于对事对人过于敏感、喜怒无常,可以因一时的好恶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而使交往缺乏稳定性,使人际关系产生障碍。不少学生自制能力差,对挫折缺乏必要的承受能力,惧怕失败,一遇到矛盾就自责自怨或一味埋怨社会和他人,灰心失望,精神不振,由此造成恶性循环,而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疾病。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开放的时代,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有朝气的成员,总是要与人交往的。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人交往,能够为个人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自己心情舒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流信息,吸取他人所长,开拓自己的视野,在交流与交往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如何适应这变化了的一切,如何适应学生活及所处的环境,是每个学生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学校、社会的现状有比较清晰正确的认识,能随着环境的变化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使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能与时俱进。他们能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朋友,建立新的友谊,开拓新的生活空间,产生新的归属感和稳定感,从而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
2、心理健康是智力正常发挥和学习效能提高的必要条件
正常的智力是人们从事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优秀群体,一般来说,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具有较大的智力潜能。但是,学生的智力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否正常、充分地发挥其效能,却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的人是认识、情感、意志协调发展的人。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经常感到心情愉快、心境良好、思维活跃、记忆力强,充分发挥智力潜能,获得学习的高效率。坚强的意志品质,又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学习和智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取得好的成绩。
3、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与生理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互动关系。人的不良情绪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我国古代医学认为,情绪的过度兴奋或思维的过度紧张、激烈,可导致内脏疾病,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强烈的情绪反应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调查发现,学生中常见的消化性溃疡、紧张性头痛、心律失常、月经失调、神经衰弱等疾病都和不良情绪有关。临床实践表明,积极开朗的情绪对治愈疾病大有好处。长寿者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心情愉快、心平气和、乐观豁达、笑口常开。
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学生行为偏差的个案不断增多,突出地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专家分析其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校体制改革后,不少学生感到生活、学习的压力更大了,尤其是一些贫困生,学习之余还要为学费、生活费担忧。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
2、情感困惑和危机。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个案表明,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3、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其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此外,交际困难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就业压力等也对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
学生心理健康对他们的人际和谐、智能发挥乃至身体健康,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心理健康面临更多的挑战。社会应当对学生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学生也应对自己心理的成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为此付出努力。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修养。努力让心灵能够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亮堂、更丰富、更健康。
1、什么是心理健康?许多人认为没病即健康。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完整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紧张,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面对的社会压力、竞争日益加强。随之带来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引发的心理困惑、心理冲突,轻则使人们生活压抑、郁闷;如果不能有效缓解,会导致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病,甚至自杀等恶性事件。所以,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日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2、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
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其一,有了心理问题还不知道这是心理问题;其二,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而不敢向心理老师求助,害怕别人讲自己是精神病。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较差,其后果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能及时摆脱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摆脱,长期处在心理困惑中,更有甚者极少数人苦恼至极,走上自杀的悲惨道路。为了在学校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必须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让学生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最起码要让学生知道,心理卫生与生理卫生一样重要,有了心理困惑就要及时摆脱;心理有问题就好比一个人生理有病,如同情绪得了感冒,是很正常的,心理问题并不是精神病;如果自己不能摆脱,就应当理直气壮地寻求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医生的帮助。
3、心理健康教育的受众
心理健康教育对健康的人,能使你更健康,通过这方面知识的了解,能增强你的心理保健意识,掌握提高心理调控能力,追求积极愉快的人生,发展你的心理潜能。使你的生活更加阳光灿烂。
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有困惑、有烦恼的人,能帮你学会调控情绪、情感,合理渲泄,排解心理压力、烦恼、困惑,缓解、化解心理冲突,避免引发心理偏执、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对存在心理偏执、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心理咨询、治疗,使你走出心灵沼泽地,避免越陷越深,不能自拔;避免引发精神疾病,甚至绝望、厌世、自杀。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对少数心理有困扰的人的心理辅导,她更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阳光人生、和谐人生工程。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都有关系。关注心理健康是注重心理修养,追求生活质量的标志。
四、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措施
(一)全员参与,构建学生心理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乃至生命,特别是心理危机,就是一个特定的刺激、就是一个念头、就发生在瞬间,作为成长中的学生,他们对心理问题往往缺乏自我意识,自觉、自悟、自调、自控能力欠缺,因而,需要营造心理关注氛围。在高校所有教职员工(包括宿管人员)都负有关心、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来自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群体的关注、支持和帮助。实践表明,通过提供社会支持,能有效降低个体身心症状的严重程度。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学校教师、学生群体和家庭等方面的支撑。因此,应通过构建学校、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防治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加强学科渗透、“两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机关系部的管理服务;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生活、各种体育活动等途径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优化校园心理环境,强化育人意识,真正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态势,使学生在处处、时时、事事中不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才能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专业机构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院心理助长中心作为专门机构,在团委、学生工作处的领导下,开展专题讲座、网络宣传、调查研究、重点寻访、心理测评、心理辅导与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师生中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政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通过对政工干部、辅导员、宿管人员、学生干部等相关人员的培训、辅导,增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觉察力,推广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的知识技能,提高高校师生对危机性质和程度的判断、识别、评估和干预能力;建立宿舍—班—系—校四级联合快速反应的危机干预机制,对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快速干预。做到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预防恶性事件发生。
(三)专兼结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
有效地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关键。全体专兼职学生政工干部、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骨干力量。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起一支以专业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通过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过程中,注重心理疏导、心理关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抗挫折的能力。院系党政领导、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关注学生异常心理、行为;学生专兼职政工干部、辅导员要深入学生,有针对性的与学生谈话,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和实际问题;对有较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报告系书记和学工处、心理咨询中心的专职教师,并积极配合讲究技巧做好周围学生工作,为其缓解心理症状创造良好的心理关怀、心理支持环境,这样通力合作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师生合力提高心理关怀、心理支持的覆盖面和幅射力
由于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的片面性及种种顾虑,使得一些学生远离心理助长中心,不愿或不敢涉及咨询部门。那些敢于上门咨询的人是对心理健康重视的人,这些人反而不会出大的问题;而可能出问题如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的人,往往是不来咨询的人。预防这类人的心理危机,需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危机干预的宣传,依靠广大师生的觉察力和敏感力来群防群控。
我所在的技工院校现有在校生1万余人,仅靠心理工作室的老师、辅导员的工作是很难把心理关怀落到实处的。目前很多辅导员要面对几百名学生,我们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就要发挥学生组织、班干部的作用,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助手、耳目。事实上,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辅导员和学生往往是第一发现者,因此,要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心理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与此同时,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由心理委员联络宿舍长,通过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和培训来加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互助友爱的人文关怀氛围,降低学生的孤独感,增强归宿感,为学生构建心理沟通、心理支持和信息传递系统,提高心理关怀,心理支持的覆盖面和幅射力。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技工院校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技工院校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技工院校稳定持续的发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和谐。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共同携手构建技工院校和谐校园。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性
与学生接触中,我们了解到“郁闷”成了当今学生的口头禅,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相当数量的学生存在心理亚健康状况。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或需要引起关注”的人数占到20%左右,约有20%的学生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16%—25.4%的学生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强迫症状和抑郁情绪为主。
大学阶段是种种人生压力相对集中的阶段,来自学业、人际关系、就业及情感诸多方面,其心理问题表现为人格的自我中心,容易变得孤僻、内向和脱离群体,易于沉迷网络、录像等,几乎每个班都有1—2名学生存在人格缺失,这种人经不起挫折,报复心强。在学生群体中,因心理问题导致人格出现偏差乃至引发犯罪或自杀的恶性事件正在上升。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1、心理健康是适应新环境与和谐人际关系的首要前提
随着整个社会紧张性刺激增多而带来的应激和压力增加,学生的心理素质已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有的学生在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或自负而不屑交往;有的又因自卑、恐惧而不敢交往,从而陷入寂寞封闭的境地;有的学生虽能主动交往,但因对他人认识的偏差,或过于苛求,或经验不足而不被接受或不受欢迎;还有的学生因自私、嫉妒心强或性格孤僻而影响了与他人的正常交往;情绪不稳定的人,由于对事对人过于敏感、喜怒无常,可以因一时的好恶改变对一个人的看法而使交往缺乏稳定性,使人际关系产生障碍。不少学生自制能力差,对挫折缺乏必要的承受能力,惧怕失败,一遇到矛盾就自责自怨或一味埋怨社会和他人,灰心失望,精神不振,由此造成恶性循环,而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心理疾病。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开放的时代,学生作为社会中最有朝气的成员,总是要与人交往的。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人交往,能够为个人建立一个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使自己心情舒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有效地与他人交流信息,吸取他人所长,开拓自己的视野,在交流与交往中得到有益的启迪。从中学到大学是一个重大的人生转折,如何适应这变化了的一切,如何适应学生活及所处的环境,是每个学生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心理健康的学生,能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学校、社会的现状有比较清晰正确的认识,能随着环境的变化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使个人的思想和行为都能与时俱进。他们能在新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朋友,建立新的友谊,开拓新的生活空间,产生新的归属感和稳定感,从而使自己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
2、心理健康是智力正常发挥和学习效能提高的必要条件
正常的智力是人们从事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学生是同龄人中的优秀群体,一般来说,他们的智力是正常的,具有较大的智力潜能。但是,学生的智力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否正常、充分地发挥其效能,却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心理健康的人是认识、情感、意志协调发展的人。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探索兴趣,智力结构各要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积极协调地参与,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心理健康可以使学生经常感到心情愉快、心境良好、思维活跃、记忆力强,充分发挥智力潜能,获得学习的高效率。坚强的意志品质,又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克服学习和智力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挫折,取得好的成绩。
3、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研究表明,人的心理与生理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互动关系。人的不良情绪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我国古代医学认为,情绪的过度兴奋或思维的过度紧张、激烈,可导致内脏疾病,即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强烈的情绪反应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调查发现,学生中常见的消化性溃疡、紧张性头痛、心律失常、月经失调、神经衰弱等疾病都和不良情绪有关。临床实践表明,积极开朗的情绪对治愈疾病大有好处。长寿者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心情愉快、心平气和、乐观豁达、笑口常开。
二、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近年来,由于心理问题造成的学生行为偏差的个案不断增多,突出地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专家分析其诱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高校体制改革后,不少学生感到生活、学习的压力更大了,尤其是一些贫困生,学习之余还要为学费、生活费担忧。如果不能及时正确地释放压力,精神就会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的出现。
2、情感困惑和危机。学生对情感方面的问题能否正确认识与处理,已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大量个案表明,学生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是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有的人因此而走向极端,甚至造成悲剧。
3、对独生子女教育不当造成的后遗症。独生子女群体已成为当前学生的主体,对他们教育不当而造成的后遗症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频发的又一诱因。专家指出,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缺乏集体合作精神等不良习性,不但易使学生诱发心理疾病,还会使其产生暴力倾向和行为。
此外,交际困难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就业压力等也对学生造成很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使他们因焦虑、自卑而失去安全感,许多心理问题也随之产生。
三、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
学生心理健康对他们的人际和谐、智能发挥乃至身体健康,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使他们的心理健康面临更多的挑战。社会应当对学生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学生也应对自己心理的成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并为此付出努力。要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素质、修养。努力让心灵能够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使自己的精神世界更亮堂、更丰富、更健康。
1、什么是心理健康?许多人认为没病即健康。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完整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长期以来,我们忽视心理健康。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紧张,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面对的社会压力、竞争日益加强。随之带来一些心理上的不适应,引发的心理困惑、心理冲突,轻则使人们生活压抑、郁闷;如果不能有效缓解,会导致心理障碍、心理问题;严重的会导致精神疾病,甚至自杀等恶性事件。所以,随着社会进步,人们日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2、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两个突出问题
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两个突出的问题:其一,有了心理问题还不知道这是心理问题;其二,知道自己有心理问题而不敢向心理老师求助,害怕别人讲自己是精神病。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较差,其后果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能及时摆脱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摆脱,长期处在心理困惑中,更有甚者极少数人苦恼至极,走上自杀的悲惨道路。为了在学校有效地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必须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让学生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最起码要让学生知道,心理卫生与生理卫生一样重要,有了心理困惑就要及时摆脱;心理有问题就好比一个人生理有病,如同情绪得了感冒,是很正常的,心理问题并不是精神病;如果自己不能摆脱,就应当理直气壮地寻求心理辅导老师和心理医生的帮助。
3、心理健康教育的受众
心理健康教育对健康的人,能使你更健康,通过这方面知识的了解,能增强你的心理保健意识,掌握提高心理调控能力,追求积极愉快的人生,发展你的心理潜能。使你的生活更加阳光灿烂。
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有困惑、有烦恼的人,能帮你学会调控情绪、情感,合理渲泄,排解心理压力、烦恼、困惑,缓解、化解心理冲突,避免引发心理偏执、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对存在心理偏执、心理障碍的人,通过心理咨询、治疗,使你走出心灵沼泽地,避免越陷越深,不能自拔;避免引发精神疾病,甚至绝望、厌世、自杀。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是对少数心理有困扰的人的心理辅导,她更是一个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阳光人生、和谐人生工程。与每个人的学习、生活都有关系。关注心理健康是注重心理修养,追求生活质量的标志。
四、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措施
(一)全员参与,构建学生心理成长的社会支持系统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乃至生命,特别是心理危机,就是一个特定的刺激、就是一个念头、就发生在瞬间,作为成长中的学生,他们对心理问题往往缺乏自我意识,自觉、自悟、自调、自控能力欠缺,因而,需要营造心理关注氛围。在高校所有教职员工(包括宿管人员)都负有关心、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
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来自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群体的关注、支持和帮助。实践表明,通过提供社会支持,能有效降低个体身心症状的严重程度。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学校教师、学生群体和家庭等方面的支撑。因此,应通过构建学校、系、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防治系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加强学科渗透、“两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机关系部的管理服务;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生活、各种体育活动等途径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优化校园心理环境,强化育人意识,真正把“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态势,使学生在处处、时时、事事中不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关怀,才能有效预防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二)专业机构要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院心理助长中心作为专门机构,在团委、学生工作处的领导下,开展专题讲座、网络宣传、调查研究、重点寻访、心理测评、心理辅导与咨询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师生中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政策,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水平;通过对政工干部、辅导员、宿管人员、学生干部等相关人员的培训、辅导,增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觉察力,推广心理辅导,危机干预的知识技能,提高高校师生对危机性质和程度的判断、识别、评估和干预能力;建立宿舍—班—系—校四级联合快速反应的危机干预机制,对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快速干预。做到心理问题的早发现,早处理,预防恶性事件发生。
(三)专兼结合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队伍
有效地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是关键。全体专兼职学生政工干部、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队伍,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是骨干力量。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立起一支以专业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通过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整个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过程中,注重心理疏导、心理关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抗挫折的能力。院系党政领导、教师要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关注学生异常心理、行为;学生专兼职政工干部、辅导员要深入学生,有针对性的与学生谈话,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和实际问题;对有较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报告系书记和学工处、心理咨询中心的专职教师,并积极配合讲究技巧做好周围学生工作,为其缓解心理症状创造良好的心理关怀、心理支持环境,这样通力合作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师生合力提高心理关怀、心理支持的覆盖面和幅射力
由于学生对心理咨询认识的片面性及种种顾虑,使得一些学生远离心理助长中心,不愿或不敢涉及咨询部门。那些敢于上门咨询的人是对心理健康重视的人,这些人反而不会出大的问题;而可能出问题如自杀、伤害他人等恶性事件的人,往往是不来咨询的人。预防这类人的心理危机,需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危机干预的宣传,依靠广大师生的觉察力和敏感力来群防群控。
我所在的技工院校现有在校生1万余人,仅靠心理工作室的老师、辅导员的工作是很难把心理关怀落到实处的。目前很多辅导员要面对几百名学生,我们要把工作做深做细就要发挥学生组织、班干部的作用,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助手、耳目。事实上,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辅导员和学生往往是第一发现者,因此,要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心理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潜力。与此同时,在班级中设立心理委员,由心理委员联络宿舍长,通过心理咨询中心的指导和培训来加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互助友爱的人文关怀氛围,降低学生的孤独感,增强归宿感,为学生构建心理沟通、心理支持和信息传递系统,提高心理关怀,心理支持的覆盖面和幅射力。
和谐凝聚力量,和谐成就伟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技工院校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技工院校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技工院校稳定持续的发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和谐。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共同携手构建技工院校和谐校园。
追问
100字以内
领跑
2024-10-24 广告
2024-10-24 广告
在西安各大高校开展校园地推活动时,我们广州领跑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注重创意与实效并重。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摊位、趣味横生的游戏环节及精准传递的品牌信息,深度触达学生群体。我们利用校园社群影响力,结合线上线下联动,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与品牌认知度。每...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领跑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