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义善恶

 我来答
日久生情630
高粉答主

2020-11-20 · 多头多肉很可爱好养活
日久生情630
采纳数:9962 获赞数:31867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善恶的绝对标准就是:与性德相应的就是善;与性德相违背的就是恶。顺应自然规律是善;违背自然规律的就是恶。这条是古人公认的道德标准,是儒、释、道三家共同遵循的标准,是万古不变的自然规则。儒家讲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是性德;道家讲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也是性德;佛教讲的“五戒十善”还是性德。当然,这只是最基本的标准,如果细分,还有很多层次,还有很多种。但这条标准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已经足够了。
能够随顺性德,就是善,随顺性德可不是随顺欲望,随顺欲望那就不是善了。性德是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行,就是平常老百姓说的“良心”,是自自然然的。为什么我们做了善事,心里会觉得舒服、喜悦?为什么我们做了坏事,虽然也可能得到一点快乐,但心里总会忐忑不安、不踏实?就是因为我们的性德本身就善的,顺着性德来,就会觉得舒服,逆着性德来的,心里就会不安。古人对道德修养很重视,现在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古人无论读没读过书,有没有知识文化,他都懂得这个道理,就是要随顺自然。

在一个家庭中,父慈子孝就是随顺自然,就是性德,就是善,是自自然然的,应该的,这样家庭就会幸福。父亲不慈爱儿女,儿女不孝敬父母,这就是违背性德,就是恶,这个家庭就不会和谐幸福。
不但人与人之间要随顺自然,人与自然环境也要随顺自然,遵守自然规律。春天是万物生长的时期,随顺自然就是要爱惜万物,不要去伤害它,它还在生长期,处处要保护它、爱护它。夏天是成长期,还是要保护它。秋天是收获期,果实就可以采摘了。为什么古人说春天不打猎?因为春天动物都怀孕,不能伤害。为什么捕鱼不能捕小鱼?因为小鱼还在成长,像小孩子一样,要帮助它成长。所以渔网的网孔都很大,方便小鱼能跑出来。这就是随顺自然,现在讲叫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这就是善。
无为国学哲学
2022-04-12 · 聚古今之智,集中西之长振兴国学,光大哲学
无为国学哲学
采纳数:318 获赞数:37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善恶,是人们就对特定实体造成利害影响的所作所为,在道德层面产生的主观印象。所作所为:有利于特定实体,则其性质为善;有害于特定实体,则其性质为恶。

善恶的核心,无非利益。而这利益,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人类的存在时间。所作所为:越可延长人类的存在时间,便越善;越可缩短人类的存在时间,越越恶。

其次是世间(包括物与外人)。所作所为:越有利于世,便越善;越有害于世,便越恶。

最后是自我。所作所为:越有利于己,便越善;越有害于己,便越恶。

当然,上文谈的是善恶之事,善恶之心则不同。

若因善意而成恶事(即好心办坏事),则事为恶,心为善;若因恶意(别有所图,如谋求回报)而行善事,则事为善,心为恶。

此外,善恶还牵涉到个人能力:越是尽力行善,或努力减恶,心便越善;越是肆意作恶,或有意去善,心便越恶。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高粉答主

2020-11-20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321万
展开全部
有句古话: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这是孝和淫的论心和论迹,那其他的事和物中,我们的善和恶该怎样区分?

大家常说的,好心做坏事,若做了坏事的好心,这是否是善那?《了凡四训》中,怀着私欲做的好事,招致的却是坏的报应,那做了好事的私心,这是否又是恶那? 我认为善与恶不应深入骨髓的探讨,过于深奥的释义会让大多数人在行动中犹豫不决。善与恶的标准就一条: 做事时,不去主动的伤害别人!做到,就是善。做不到,好好修炼。坚持这样,这就是与人为善。

当饭店炒菜想用地沟油,他要想到这会伤害客人的身体;当出租车司机想绕路,他要想到这样会伤害乘客的时间和金钱;当学生考试想做弊,他要想到这样会伤害到原本勤学同学的排名。这些都是在主动伤害别人,做了就是恶。当饭店不用地沟油,出租车司机不绕路,学生考试不作弊,没有主动伤害到别人,不去作恶,这就是善。

而善有善报,即便不体现在额外的赠予,至少你有颗平和而美好的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记忆中的多啦A梦
2020-11-20 · TA获得超过299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136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158万
展开全部
首先,在我们日常行事中,善的行为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和安乐。比如布施这种善行,既能帮助我们克服自身的贪心和吝啬,使人格得到净化,还能招感未来福报。其次,善的行为不仅对自身有利,更能对其他众生有所利益。仍以布施为例,我们在自己受益的同时,也给被帮助的人带去利益。衡量一种行为是否属于善行,可以用这两个标准检验。
有些行为虽能带来眼前的快乐和满足,却不能使人格得到提升,不能给未来生命带去利益,甚至会造成过患,则不能称为善行。所以,佛教评判善恶行为的标准,不仅看现前产生的苦乐,更要看它对未来生命的延续是否有益。
佛法所说的善恶,是由业果而定的。所造的业能够感得未来乐果的,称之为善;所造的业能够引发将来苦果的,称之为恶。业的善恶在于人的心,我们的动机、烦恼、造业的轻重等,都影响着未来的果报。由于知见和烦恼,平常人造业很难有纯善的,多是善恶夹杂,所感果也往往苦乐交织。
决定业的善恶、轻重,有发心(动机)、对象、行为、结果几个因素。发心又往往受到贪、嗔、痴等烦恼的影响,发心是好是坏、是善是恶,是有标准的、以佛法的智慧指示的,不是自以为的。试看,世上多少恶行假借爱的名义而为?

在现实生活中,做事情的时候,造善业还是造恶业跟动机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做任何事情时,一开始的动机就非常重要,动机要正确,要善良,到最后的时候,回向也要如法,也要善良,这样才能够确保所作所为的一切都是善的。但是,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是很难的。有时候可能发心很好,但正做的时候,什么业都夹杂在一起,贪、瞋、痴、慢、疑,什么烦恼都混合在一起,很多业就不清净了,现行的时候,肯定是杂染、清净搅杂在一起。那怎么办呢?就要靠最后的如法回向让它清净。因此,对于最初的动机和最后的回向都要把握好,尤其以最后的为准,因为最后的回向决定了造业的方向。
佛法谈到善的行为和起因,跟世间法是有所区别的。佛法里面所谈善的本身就是要止恶,也就是说不能造恶业,不能去做这些有过失、有损于人、有害于世间的行为。也就是说,要行善,就必须止恶。要止恶的话,必须首先要培养起对三宝、对佛法的真实信心,否则遏制不了无边的恶业。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去造作这些恶业,善心、善缘、善行才能够慢慢培养起来、积聚起来。通常人忽略了这一部分,他会说,我去做一点好事,拜拜佛、念几卷经,或者向庙里捐几个钱就行了,但实际上却还默默无闻地在造恶业。
恶业的力量是很大的,佛法怎么有办法入心呢?所以,佛教里面特别注重忏悔法门,忏悔就是忏除前愆、不造新恶,不断悔过,发心不二过。只有把造恶业的心停掉了,才有办法行善。

在世间,我们常常会接触到、接收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认为我们去利益别人、帮助别人会吃亏;利益别人、帮助别人是错的,是不应该的。佛法恰恰相反,佛法告诉我们去利益别人、帮助别人是好的,是应该的,是善良的,是能够带来快乐的。世间方面常常告诉我们,不去帮助别人、不去利益别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佛法告诉我们去帮助别人、去利益别人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这两个定义刚好是相反的。
我们常常讲的“善”和“恶”,都是从世间法立场上来谈的,而真正从无相无为的概念上看,事物的本质是超越善和恶的,是没有善恶形相、没有善恶概念的。也就是说,善和恶的概念,只是在世俗谛范围内、在世间法里面有。
佛法不是糊涂法,不执著于善恶是超越的层面,在胜义谛的层面说的,绝非否定善恶、没有标准。因果不虚,佛法中对善恶的定义有着清楚的标准,而且不会随着时空的变迁而改变。善恶的评判,是针对每个人的心念和行为而言的。佛陀为众生开示最普遍、最粗重的十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婪、嗔恚、愚痴,与之相反即十善业。十恶业是堕落之门,十善业则是一切善法的根基。
众生本就在无明大梦之中,自他都是分别心分别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善与恶也都是分别、都是梦。但当我们还没有清醒,还在这个大梦中时,分别善恶就非常重要,造善能让我们渐渐趋向清醒,造恶却让我们陷入越来越深的蒙昧。但是,对善也不能执著,那样也是醒来的一道障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liangyiyi7

2020-11-20 · TA获得超过1.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7万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578万
展开全部
如何定义善恶概念的问题

许多观点认为善恶只存在于人际关系中,其实善恶不仅体现在人际关系中,也表现在对待万事万物的立场态度上,不仅存在于人类思想中,也存在于所有高智能生命的意识中。善恶同出一源又分处两端,这一源头就是对真理的立场态度与认识结果,两端指是以真理正义标准来看待世界、要求自我,还是以私欲偏见来要求世界、放纵自我,前者就是“善”,后者即为“恶”。

与人为善却虐待动物,善待动物却与人为恶都是违背情理的,都是一种伪善而非真善。将善恶局限在人际关系中是基于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的狭隘观念,而真善并非基于利益而是出于信仰,故能善待万物。“恶”是自我意识极度膨胀和愚昧无知的产物,它只看到眼前的私利,只看到自己的算计,却不知一切都逃不过真理的主宰和正义的惩罚,无耻、无自知之明、不惧因果报应、不顾死后洪水滔天是“恶”的显著标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