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教育学相关的论文3000字范文(2)
展开全部
教育学的论文3000字篇三
浅谈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时期正是积累知识、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维意识对以后进入社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民主法治建设和培养法治人才作为重要议题,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面对当前高等院校的法制教育局面,高校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件在各地时有发生,如何改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让法制教育能够深入人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大学生犯罪现象的时有出现,让本来就备受关注的大学生族群更加受到社会的重视,大学生法制教育已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这让我们不得不直面法制教育窘迫的局面。
(一)课程边缘化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能够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来完成,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开始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将“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编在一本教材中,并编制了全国统一的教材,所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从两门课程变成一门课程,成为全国普通高校所有在读学生的必修课。但在一些高等院校出现了“法律基础”部分课时量较少,授课内容也相对较少,法制教育在大学生中不能很好展开的现象。在学校和学生的“默契”下,该门课程竟然被逐渐边缘化了。
(二)教师非专业化
目前,在全国高等院校从事法律基础教育的教师有很多都不是法学专业科班出身,这与高校需要高学历人才和法律专业人才短缺不无关系,从事法律专业学习的学生,就业方面多会考虑法院、检察院或从事律师职业,不会把成为传播法律基础教育的老师作为自己职业的第一选择,特别是近些年进入高等院校当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需要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学历,使得各个高等学府这类专业教师更加缺乏,再加上教改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为一本课,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是由思想道德修养的老师兼职讲授法律基础,这些教师又都是半路出家,对于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律思维本身就了解得不够深入,很难通过后期的短期培训或自学达到专业法律人才的水平,因此在讲课时就会有所保留,对于自己不懂不通的法律问题就尽量少讲或者根本不去触及,法律基础课就真的变成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法律概念和法条堆砌了,既不能达到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的,更缺乏实际价值,因此,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便因此流于形式。
(三)内容与形式的单一
无论是教改前的“法律基础”,还是教改后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我们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探索。但不得不承认,目前我们的大学生法制教育课程依然内容空泛、形式单一。首先从内容上说,无论教改前后的教材都是基础法学概念和各部门法的堆砌。包罗万象就会丧失重点,再加上有些法学概念晦涩难懂,而且部门法的法律条文中的法律语言又和普通的语言有很大差别,常常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差。目前,大学法制教育注重 法律知识 的传授而忽略法律原理的讲解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得法制教育教学形式只侧重于基本理论的解释和法条的组条注解,这对于现在已经是“90”后的学生群体,无异于“鸭子听雷”般烦闷。
而且教师有时候在案例的选取上也难免会面对选择案例不当的问题,加上课时的限制,很难开展法律实践课,不要说走上街头融入社会了,就连像模拟法庭这样的模拟实践课很多高校的非法学专业学生都很难开展,这无异于让法律实践更加难上加难。不能充分的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之中,对于法律这样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就会出现“上课做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恶性循环。因此,改变大学法制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单一的现状,是我们完成法制教育、改变现在高校法制教育困境的前提。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困境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面对当今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特别是在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日益成为高等院校乃至全社会的 热点 话题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以公民意识培养和法律信仰培育为切入点
1995年,国家教委与司法部就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提出:“高等学校的学生要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充分认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严格履行公民义务,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同时,要求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通过讲解和介绍法治理念和宪法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
还结合不同专业,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部门法,帮助学生了解其立法目的、原则和基本精神,培养学生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自觉意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先提出了公民意识的概念,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而且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均强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明确了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而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更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强调公民意识和法律信仰,这些文件为大学法制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社会舆论、社会氛围的支持,并对我们改进法制教育的不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大学生法制教育要先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是指享有该国国籍并享有法律上的权利并履行法律义务的社会成员;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公民身份、公民权利义务的认同。过分关爱下的孩子会养成享受权利成为习惯,不履行义务认为是理所当然,因此,要通过公民教育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含:一是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为基本要求,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公民道德规范;二是培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帮助每个公民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三是培养公民对国家制度、法律制度的理性认同;四是培养民主平等的现代精神[1]。
对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培养也会带动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加强,因为法律就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想要明确作为公民的权利义务就不得不依靠法律给出清晰的答案,就会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法律至上的法律信仰,带动起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动力。因此,要想改变大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应以大学生公民意识和法律信仰作为切入点最为适合。
(二)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着力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大学生法制教育成功的有力保障。面对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老师兼讲法律基础的现状和法律学科专业性和独立性较强的特点,应该在高等院校加强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吸收法律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可以考虑外聘一些公检法等法律部门有着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人来承担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学校方面应改变对大学法制教育的偏见,不论从老师的选择和课时的分配都应该充分重视起来,不要让法制教育变得可有可无、谁教都行。其次是改变部分高校教师的观念。综合类大学的法学教师们积极担任本校的法律基础课程的老师,理工类学校也可以申请聘请综合类大学的法律教师来担当客座教师,完成本校的法制教育课程。同时,让大学之间,特别是同城的大学之间应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三)以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功能为立足点
大学法制教育是使大学生知法、尊法、守法、用法最终形成法律至上的法律信仰教育。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 渠道 。但是,面对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硬件和软件环境都严重缺失的情况,教师首先更应加注重法制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性,选取至关重要的法律观念,将“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诚实信用等等”寓于法学理论之中重点讲解。同时,注重案例教学,将法条讲解与现实中的案例有机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典型实例丰富法律教学的内容。
其次是应在教学方式 方法 上下工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传统的提问方式外,还可以采取 辩论 、讨论、模拟法庭等方式丰富课堂形式,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某一法律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与反对的观点进行辩论,甚至可以针对某一专题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分析给其他学生听。在注意知识准确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功能。对于实践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校园实践教学。例如,可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针对当前法律热点问题的 辩论赛 ,模拟法庭,针对学校内违纪违法现象的情景剧等等,还可以依托学生会或组织法律实践社团来招募一些对法律感兴趣的学生来完成这些活动,也让他们在其他学生中起到带头的作用。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报纸、宣传栏和校园网络广泛法律宣传,同时可以请知名法律人士来学校讲座,积极开展社会课堂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还可利用假期去律师事务所实习,让学生和法律实践深入接触,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达到社会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
(四)以法制教育与 安全教育 、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相结合为创新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在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问题上是一个复杂综合的课题,大学生法制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结合安全教育、心理教育、德育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发挥作用,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1.要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西方思想家康德基于人的两重性提出两种道德法则,即伦理法则(道德法则)和法律法则。在康德看来这两种法则以内外两种方式统一于人体。康德的观点形象的说明了法与道德的关系。所谓道德,指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规范、原则和标准的总和。在人类学早期,法与道德浑然一体,逐渐分离。“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价值基础,道德起作用的领域是极其广泛和深入的,法治需要道德的必要补充。道德几乎涉及到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活动的一切方面既包括行为,又包括人们的思想、品德和动机[2]。 而且法律和道德在调衡社会分工上也有普遍的联系。因此,进行法制教育一定要和德育教育将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很多大学生犯罪的案例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就是犯罪的大学生不仅缺乏法律观念,更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起一点挫折和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在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感情丰富,自控能力差,容易冲动,特别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往往缺乏冷静思考的能力;他们渴望走向社会,却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往往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3]。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非常重要,使大学生形成健康成熟的心理面对以后步入社会所承受的压力和情况,配合法制教育共同完成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成型。
3.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中至关重要,有时甚至关乎生命和身体健康。因此,在加强法制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安全教育。安全问题无小事,特别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生活在校园内,相对集中,更加要注意安全问题,特别是防火、防盗、防突发事件等等,把这些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防患于未然。让学生学习安全救护、紧急避险方法,掌握自救、自护和逃生技能,加强安全教育,让大学生们警钟长鸣。
结语
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各个方面调整着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注重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但能够取长补短而且能够全方位立体化的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会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大学法制教育,使高校法制教育攀上一个崭新的平台。从而不仅在减少大学生犯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还有利于全民法治理念的树立,为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水平贡献应有的力量。
当今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之一,正如伯尔曼的治理 名言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形同虚设”。因此,面对当前形势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当下提倡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的大背景下也给高等院校提高法制教育提供了机遇和良好的环境,我们所要做到就是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完善高等院校法制教育机制,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共同努力开创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新局面。
教育学的论文3000字篇四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建议
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内容、方式等多方面遭遇冲击,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重重障碍,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
大学生身处高等教育阶段,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由于思想不够成熟,对事物认识不全面,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主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帮助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了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道德规范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实现知行统一,扬长补短,有效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袭,推动校园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容易受他国文化的诱惑及错误言论的误导,导致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观念偏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主导地位,坚定理想信念,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正确价值导向的形成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固化。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内容过于陈旧和理想化,某些具有时代感的道德观念,如效益、平等、公正、竞争不能适时得到认可和宣扬,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容易产生倦怠感。此外,德育目标太高,违背了“最高的价值是最普遍的价值”的逻辑形式,从小学到大学,德育内容没有形成一个层递性的序列,常常出现重复、混乱甚至颠倒的现象,如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基础行为规范教育,从而违背了德育的基本规律,也违背了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削弱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接受度。再加上教学模式固化,不灵活,没有针对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社会需求进行实践教学、心理疏导和指导,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处于被动接受或强制接受的尴尬局面。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完善。
总体看来,高校更加重视智育建设,不管是在职称评定、薪资待遇、还是职位晋升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都不具有吸引力和优势。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出现较大的思想波动和人员流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多元文化冲击严重。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和思想体系还不成熟,容易受多元文化带来的错误思想的蛊惑,从而产生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意识淡薄、价值观念偏激等不良现象。多元文化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视野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让大学生的 思维方式 更加多样,加大了教育管理难度。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1.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内容。
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亟待更新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入新的能量,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注重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的结合,增强民族自信心。
2.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教育者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习参与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合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及沟通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要借助社会实践、党团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增强其对我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解读。
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首先要落实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待遇等问题,增强教育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岗位的吸引力。其次要加强思政教育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培训,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总之,面对新形势,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
猜你喜欢:
1. 教育学相关论文
2. 教育类论文
3. 有关大学教育学论文范文
4. 教育学论文2000字
浅谈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分析及对策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时期正是积累知识、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所形成的思维意识对以后进入社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党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民主法治建设和培养法治人才作为重要议题,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面对当前高等院校的法制教育局面,高校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件在各地时有发生,如何改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让法制教育能够深入人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大学生犯罪现象的时有出现,让本来就备受关注的大学生族群更加受到社会的重视,大学生法制教育已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这让我们不得不直面法制教育窘迫的局面。
(一)课程边缘化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主要能够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来完成,2005年中宣部、教育部开始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将“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编在一本教材中,并编制了全国统一的教材,所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从两门课程变成一门课程,成为全国普通高校所有在读学生的必修课。但在一些高等院校出现了“法律基础”部分课时量较少,授课内容也相对较少,法制教育在大学生中不能很好展开的现象。在学校和学生的“默契”下,该门课程竟然被逐渐边缘化了。
(二)教师非专业化
目前,在全国高等院校从事法律基础教育的教师有很多都不是法学专业科班出身,这与高校需要高学历人才和法律专业人才短缺不无关系,从事法律专业学习的学生,就业方面多会考虑法院、检察院或从事律师职业,不会把成为传播法律基础教育的老师作为自己职业的第一选择,特别是近些年进入高等院校当教师的门槛越来越高,需要硕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学历,使得各个高等学府这类专业教师更加缺乏,再加上教改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成为一本课,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是由思想道德修养的老师兼职讲授法律基础,这些教师又都是半路出家,对于法学基础理论和法律思维本身就了解得不够深入,很难通过后期的短期培训或自学达到专业法律人才的水平,因此在讲课时就会有所保留,对于自己不懂不通的法律问题就尽量少讲或者根本不去触及,法律基础课就真的变成枯燥无味、晦涩难懂的法律概念和法条堆砌了,既不能达到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的,更缺乏实际价值,因此,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便因此流于形式。
(三)内容与形式的单一
无论是教改前的“法律基础”,还是教改后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我们都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探索。但不得不承认,目前我们的大学生法制教育课程依然内容空泛、形式单一。首先从内容上说,无论教改前后的教材都是基础法学概念和各部门法的堆砌。包罗万象就会丧失重点,再加上有些法学概念晦涩难懂,而且部门法的法律条文中的法律语言又和普通的语言有很大差别,常常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偏差。目前,大学法制教育注重 法律知识 的传授而忽略法律原理的讲解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得法制教育教学形式只侧重于基本理论的解释和法条的组条注解,这对于现在已经是“90”后的学生群体,无异于“鸭子听雷”般烦闷。
而且教师有时候在案例的选取上也难免会面对选择案例不当的问题,加上课时的限制,很难开展法律实践课,不要说走上街头融入社会了,就连像模拟法庭这样的模拟实践课很多高校的非法学专业学生都很难开展,这无异于让法律实践更加难上加难。不能充分的让学生融入到教学之中,对于法律这样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就会出现“上课做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恶性循环。因此,改变大学法制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单一的现状,是我们完成法制教育、改变现在高校法制教育困境的前提。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困境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面对当今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困境,特别是在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日益成为高等院校乃至全社会的 热点 话题的情况下,如何改变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以公民意识培养和法律信仰培育为切入点
1995年,国家教委与司法部就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提出:“高等学校的学生要懂得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我国宪法和基本法律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充分认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严格履行公民义务,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专门人才。”同时,要求高等学校法制教育要以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为核心,通过讲解和介绍法治理念和宪法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
还结合不同专业,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部门法,帮助学生了解其立法目的、原则和基本精神,培养学生知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自觉意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先提出了公民意识的概念,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而且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均强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关于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意见》明确了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目标和要求,而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更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强调公民意识和法律信仰,这些文件为大学法制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社会舆论、社会氛围的支持,并对我们改进法制教育的不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
大学生法制教育要先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公民是指享有该国国籍并享有法律上的权利并履行法律义务的社会成员;公民意识是公民对自己公民身份、公民权利义务的认同。过分关爱下的孩子会养成享受权利成为习惯,不履行义务认为是理所当然,因此,要通过公民教育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学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含:一是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内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为基本要求,培养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公民道德规范;二是培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帮助每个公民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规范自己的思想与行为;三是培养公民对国家制度、法律制度的理性认同;四是培养民主平等的现代精神[1]。
对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培养也会带动大学生法律信仰的加强,因为法律就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想要明确作为公民的权利义务就不得不依靠法律给出清晰的答案,就会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法律至上的法律信仰,带动起大学生学习法律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法律基础知识的动力。因此,要想改变大学法制教育的现状,应以大学生公民意识和法律信仰作为切入点最为适合。
(二)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着力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大学生法制教育成功的有力保障。面对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思想道德修养的老师兼讲法律基础的现状和法律学科专业性和独立性较强的特点,应该在高等院校加强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吸收法律方面的专业人才,同时可以考虑外聘一些公检法等法律部门有着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人来承担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学校方面应改变对大学法制教育的偏见,不论从老师的选择和课时的分配都应该充分重视起来,不要让法制教育变得可有可无、谁教都行。其次是改变部分高校教师的观念。综合类大学的法学教师们积极担任本校的法律基础课程的老师,理工类学校也可以申请聘请综合类大学的法律教师来担当客座教师,完成本校的法制教育课程。同时,让大学之间,特别是同城的大学之间应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三)以发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功能为立足点
大学法制教育是使大学生知法、尊法、守法、用法最终形成法律至上的法律信仰教育。基本法律知识的学习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 渠道 。但是,面对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硬件和软件环境都严重缺失的情况,教师首先更应加注重法制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和层次性,选取至关重要的法律观念,将“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诚实信用等等”寓于法学理论之中重点讲解。同时,注重案例教学,将法条讲解与现实中的案例有机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典型实例丰富法律教学的内容。
其次是应在教学方式 方法 上下工夫,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除了传统的提问方式外,还可以采取 辩论 、讨论、模拟法庭等方式丰富课堂形式,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对某一法律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与反对的观点进行辩论,甚至可以针对某一专题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分析给其他学生听。在注意知识准确性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在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也要加强实践教学的功能。对于实践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校园实践教学。例如,可以开展法律知识竞赛,针对当前法律热点问题的 辩论赛 ,模拟法庭,针对学校内违纪违法现象的情景剧等等,还可以依托学生会或组织法律实践社团来招募一些对法律感兴趣的学生来完成这些活动,也让他们在其他学生中起到带头的作用。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报纸、宣传栏和校园网络广泛法律宣传,同时可以请知名法律人士来学校讲座,积极开展社会课堂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去法院旁听,还可利用假期去律师事务所实习,让学生和法律实践深入接触,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能够更好的完善大学生法制教育,达到社会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要求。
(四)以法制教育与 安全教育 、心理教育、道德教育相结合为创新点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在预防大学生犯罪的问题上是一个复杂综合的课题,大学生法制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也要结合安全教育、心理教育、德育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发挥作用,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1.要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西方思想家康德基于人的两重性提出两种道德法则,即伦理法则(道德法则)和法律法则。在康德看来这两种法则以内外两种方式统一于人体。康德的观点形象的说明了法与道德的关系。所谓道德,指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等观念、规范、原则和标准的总和。在人类学早期,法与道德浑然一体,逐渐分离。“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道德是法治的价值基础,道德起作用的领域是极其广泛和深入的,法治需要道德的必要补充。道德几乎涉及到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活动的一切方面既包括行为,又包括人们的思想、品德和动机[2]。 而且法律和道德在调衡社会分工上也有普遍的联系。因此,进行法制教育一定要和德育教育将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要加强大学生的心理教育
很多大学生犯罪的案例都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就是犯罪的大学生不仅缺乏法律观念,更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经不起一点挫折和压力。大学生的心理在迅速走向成熟但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感情丰富,自控能力差,容易冲动,特别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往往缺乏冷静思考的能力;他们渴望走向社会,却缺乏社会阅历和人生经验,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往往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3]。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教育非常重要,使大学生形成健康成熟的心理面对以后步入社会所承受的压力和情况,配合法制教育共同完成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成型。
3.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中至关重要,有时甚至关乎生命和身体健康。因此,在加强法制教育的同时也注重安全教育。安全问题无小事,特别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生活在校园内,相对集中,更加要注意安全问题,特别是防火、防盗、防突发事件等等,把这些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中,防患于未然。让学生学习安全救护、紧急避险方法,掌握自救、自护和逃生技能,加强安全教育,让大学生们警钟长鸣。
结语
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各个方面调整着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注重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的有机结合,不但能够取长补短而且能够全方位立体化的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特别是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会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大学法制教育,使高校法制教育攀上一个崭新的平台。从而不仅在减少大学生犯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还有利于全民法治理念的树立,为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水平贡献应有的力量。
当今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之一,正如伯尔曼的治理 名言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就形同虚设”。因此,面对当前形势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就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当下提倡树立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的大背景下也给高等院校提高法制教育提供了机遇和良好的环境,我们所要做到就是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完善高等院校法制教育机制,形成良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共同努力开创高等院校法制教育的新局面。
教育学的论文3000字篇四
浅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建议
面对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理念、内容、方式等多方面遭遇冲击,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重重障碍,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健康发展。
大学生身处高等教育阶段,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由于思想不够成熟,对事物认识不全面,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主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帮助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是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政治素质决定了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道德规范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实现知行统一,扬长补短,有效抵制不良思潮的侵袭,推动校园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容易受他国文化的诱惑及错误言论的误导,导致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观念偏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主导地位,坚定理想信念,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正确价值导向的形成和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教学模式固化。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内容过于陈旧和理想化,某些具有时代感的道德观念,如效益、平等、公正、竞争不能适时得到认可和宣扬,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容易产生倦怠感。此外,德育目标太高,违背了“最高的价值是最普遍的价值”的逻辑形式,从小学到大学,德育内容没有形成一个层递性的序列,常常出现重复、混乱甚至颠倒的现象,如对小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基础行为规范教育,从而违背了德育的基本规律,也违背了学生心理的发展规律,削弱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接受度。再加上教学模式固化,不灵活,没有针对学生的现实需求和社会需求进行实践教学、心理疏导和指导,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处于被动接受或强制接受的尴尬局面。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完善。
总体看来,高校更加重视智育建设,不管是在职称评定、薪资待遇、还是职位晋升等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岗位都不具有吸引力和优势。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出现较大的思想波动和人员流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多元文化冲击严重。大学生的政治理论和思想体系还不成熟,容易受多元文化带来的错误思想的蛊惑,从而产生理想信念缺失、道德意识淡薄、价值观念偏激等不良现象。多元文化为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广阔的发展视野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也让大学生的 思维方式 更加多样,加大了教育管理难度。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1.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内容。
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另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亟待更新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入新的能量,要不断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坚定信念,注重民族精神教育和时代精神教育的结合,增强民族自信心。
2.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教育者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习参与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要合理利用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及沟通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要借助社会实践、党团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主动性,增强其对我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正确解读。
3.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首先要落实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待遇等问题,增强教育队伍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岗位的吸引力。其次要加强思政教育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培训,全面提高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总之,面对新形势,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
猜你喜欢:
1. 教育学相关论文
2. 教育类论文
3. 有关大学教育学论文范文
4. 教育学论文2000字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