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的发展受哲学发展的影响

 我来答
户如乐9318
2022-07-10 · TA获得超过668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5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42万
展开全部
      许多人都认为用科学的方法所得出的结论的大部分都是客观的,真实的。大多数自然科学家以及爱好者们是在心中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未知的事物进行探索。因此,科学研究中所用的研究方法不应该被什么东西控制。科学,是最自由的,是所有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是最自由的事。

   真的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并且和上面的结论正好相反。通过对科学发展史的研究,我发现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也要受哲学发展的影响。如果研究的方法在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那么就是进步的,反之当然就是落后的。这个结论无论是在古今中外的哲学家或者近代的科学家身上,都可以得到证明。

  一粒米中看世界,半边锅内煮乾坤。古人喜爱观察世间万物,并且善于总结观察出来的成果。当这种成果积累到了一定的数量就会有人通过对成果的再次总结而升华为一种对于世界规律探索性的结论。

  古希腊的哲学家,被称为“百科全书”的亚里士多德做科学研究的时候仍然受当时哲学体系的影响,他的哲学思想是这形而上学,即万物生来如此一切都是永恒的,不变的。当然,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技术落后。这种看法无疑为他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他研究了哲学,科学,美学,伦理学修辞学,政治学等各个领域,是一位一个很了不起的学者。

  由于受到历史的局限性,他所得出的结论当然不可能都是正确的。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快。这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所以一直没有人发现其中的错误。后来伽利略用铁球实验才基本上证明了物体的下落速度相等的,但是这个实验最近好像被科学家研究认为这个实验也并不是完全精确的,当然这个结论目前来讲还是正确的。

  中国的古人也很喜欢研究自然现象。像鲁班和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能工巧匠,据说鲁班当年曾做过一只木鸟可以连续飞三天而不落地,还受到树叶的灵感发明过锯子。墨子是墨家的代表人物据说他也有过许多机关和发明。中国主流的哲学思想主要有儒家,道家,兵家,墨家,法家。在未来的两千多年中,中国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探索与思考也主要是建立在这些先秦诸子所建立的体系之上。

  古代的五行,阴阳等朴素的辩证思想对中国古人探索自然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甚至到了现代这些说法仍没有被完全被废弃。《说文解字》上说:“雷,阴阳激要也。”这一段话和今天的结论有点像,现在科学研究表明雷电的产生确实和正负电荷有关。但是,《说文解字》上的体系和现代科学完全不同,这些古代先哲的体系,是阴阳和五行。什么是现代科学呢?恩格斯说:“现代自然科学同古代人天才的自然哲学与直觉相反,同阿拉伯人的非常重要的,但是零散的并且大部分,已经无结果的消失了的发现相反,它唯一的达到了科学的系统和全面的发展。”

  五行,阴阳则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辨。先秦诸子所创的体系,可以说是博大精深。但是他们所提出的体系和生产水平在生产力的发展下越来越不相符,造成了生产力无法进一步发展。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国外势力的入侵,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割地赔款的同时,也客观上发展了生产力。因此,符合生产力会战胜不符合生产力的。请注意,这里的生产力不是狭义的,是广义的。 一句话:唯物辩证法在革命上的运用。战争——政治的延续与政治的基础。战争问题归于政治问题,具体过程可以去历史书上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反反复复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这样的。外界的压迫、生产力水平和生产方式的不对口。但是这种矛盾在古代中国是十分缓慢的,新的体系一直没有成型。最终我们逐渐落后于近代世界发展的潮流。无论在外部的压力下或者在矛盾激化下使内部体系的瓦解,都说明了不配套的哲学体系会拖慢自然科学的发展。并且由一个点最终扩散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形而上学,曾是十八世纪以前占科学界主流的一种哲学体系。十八世纪以前形而上学哲学里面是至高无上的,形而上学的特点是同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否认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形而上学的思想在古代即已产生。在18世纪以前的哲学家看来,如果哲学是人类科学中最美丽的王冠,那形而上学就是王冠上最美丽的那颗宝石。然而在以黑格尔作为起点的现代哲学开始之后,西方开始普遍质疑形而上学。正是因为形而上学已经明显不能适应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展,所以必然要被更客观的辩证法推翻。

  辩证法的内容是:假设有这样对立的两个面,我们首先可以发现它们之间是必须要相互依存才能存在的。假设我们拿掉其中一个面,那么另一个在我们的假设中就不存在了。就是说假设它是正的假如我们消去负的那么正的就不再是正的,它的概念就要重新去定义。假如消去负的结果也是一样,就是说它们彼此间,矛盾的彼此间不能彼此分开,一定要把它们统一起来认识。

  对立的双方的矛盾起源于运动,假设没有运动对立的双方就失去了对立性。最多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对立罢了,而这种名义上的对立正是形而上学的重要起源。矛盾双方的运动是永无止息的,而在这种运动中必然会产生事物的变化。即量变到质变,质变到量变。为了不产生歧义我在这里详细说一下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由上文可知矛盾是多方面的,简单的说可以大致分为两极对立,而对立的条件就是运动。在这种运动中会产生两级的短暂的不平衡性,就是说运动所产生的变化会增加其中一面,从而减弱其中的另一面。由此可知,量变到质变正是由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变化下的一个特例。而质变到量变正是矛盾的一种传递性,这就体现了一种普遍的联系性。只需要指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一,细胞的发现,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三,质能守恒定理。在19世纪以后科学的发展的指导思想都得依靠辨证法。

    数学——科学的女王。数的发展或许可以直观的揭示出数学研究从形而上学到辩证法的转变。

  上古时期的人们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逐渐学会了大小的比较。最开始是计算打猎所获的的猎物数量多少,后来通过工具计数例如石子计数,再后来的结绳记事。这就为数的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最开始的基础,后来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地的人们为了计数的便捷从而相应的发明了数的符号——数字。较为著名的数字有:汉字数字,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数字的发明大大简化了计算过程,大大推动了数学的发展。

  自从有了数字之后,计算变的简单了。从加减运算,到乘除运算。但是在运算中人们逐渐发现自然数似乎永远算不尽,于是人们就认为自然数是有无限个的,这就是无限到有限概念最开始的形成。

  这是没问题的,但是自从有了极限概念之后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例如0.9的单循环尽管从字面上看无论如何不可能等于1,但是从极限来考虑却恰恰等于1。即使我们不用极限的概念也可以如下证明:0.3的单循环=1/3,现在两边同乘3。所以,原式成立。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这里无限的极限就是一个有限。再通过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万事万物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非常小。但是仍然可以被继续分割的,可以被分成质子,中子……乃至夸克,夸克之下还有更小的例子,这可以无限分割。那么假如我们采用逆向推理,我们不能因为说微观粒子的无限就说一个物体的大小无限或者质量无限,虽然看上去是无限的但它的极限值仍然是确定的。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张桌子,但它们的大小和质量都已经确定了。

  这就是辩证法在数学上的运用。过去科学家们的思想由于生产力等等因素在考虑问题时总是忽略次要因素而考虑主要因素,即采取形而上学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在当时很大的提高了人类对于事物的认识水平但同时也将不变的思想即形而上学的局限性留在了科学家和哲学家们的思想中。牛顿和莱布尼茨是数学新发展的奠基人,所谓的极限思想也就是辩证法在数学上的运用。

    科学必须不断向前发展,这就需要正确的思想来指导,很不幸自从中世纪以来亚里士多德等人的形而上学,被天主教认为是和上帝一样不可动摇的真理,科学的发展极为缓慢。

  直到十五世纪,一个叫哥白尼的人觉得这么迷信天主教是不正确的,因此他就开始有了对地心说的质疑,经过多年的研究在他临终前出版了《天体运行论》。哥白尼自己不知道,辩证思想的火花就蕴藏在他所得出的这些结论中。又过了一百多年伽利略出生了,他是现代科学重要基础的奠基人之一,为近代物理学打下了基础。他那独一无二的使实验科学方法,正是符合辩证法的。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哥白尼或者伽利略仍然坚持形而上学的观点,仍然相信古代那些旧观念,显然是不可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的。

    因此,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发展是有关联的,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前者的发展方向。自然科学的发展受哲学发展的影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泰硕安诚
2024-09-05 广告
你好,环评重点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特征和项目类别、所处环境功能区划、环境敏感性等基础性条件下才能确定。同一类项目所处环境条件不同,其评价重点也会不同的。 一般评价重点为: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相关规划符合性、协调性分析;选址合理性分析;污染物源...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泰硕安诚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