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1、春草图: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用了“叠音”和“拟人”修辞格,从物到人的写作方式,结合正面和侧面的写作手法,描写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春花图: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由高到低、虚实结合,描绘了桃花、杏花、梨花的竞相开放的场景。
3、春风图:运用了引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触觉、嗅觉、听觉多感官的描写,表现了春风的温暖、柔和,非常亲切可感。
4、春雨图: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由物到人、动静结合,描绘了春雨绵长、细密、轻盈,表达了农夫借着大好的春光,“披着蓑,戴着笠”在地里忙着,寓意着来年的好收成。
扩展资料:
文章主题思想:
对自由境界的向往。朱自清当时虽置身在污浊黑暗的旧中国,但他的心灵世界则是一片澄澈明净,他的精神依然昂奋向上。
朱自清把他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把他对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将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追求熔铸到文章中去。熔铸到诗一样美丽的语言中去。从而使整篇文章洋溢着浓浓的诗意,产生了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写作背景:
《春》的写作时间是在1932年下半年或1933上半年。1932年8月,朱自清漫游欧洲归来,不久便与陈竹隐女士结为夫妻,同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1933年4月又喜得贵子,心境愉悦,所以,《春》这篇文章体现出了他乐观向上的情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