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焦虑症患者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序言:
我是一名焦虑症患者,我渴望被认同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扮演一个好好先生的形象,正能量,积极向上,热衷工作拿结果,跑步,阅读,精心的打扮着朋友圈的便签。然而这个的背后是内心的孤独,对人情的冷漠,一闲下来就焦虑,严格的清理交际圈,直至厌恶社交。
人生的旅途中,总是需要经历才能领悟戚闹,大喜大悲过方得平静,今天就来聊聊焦虑。
一、闲下来就焦虑的现代人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预言到2028年,我们每个人都将不再需要为赚钱烦恼,到那时我们每个人每天只需要工作3小时。这位经济学家,就是被称为“资本主义救星”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凯恩斯认为,在不惜一切进行原始败数积累的阶段过去了之后,人们终将从疯狂的工作劳动中解放出来,获得大把的空闲时间。
一项美国的调查显示,尤其在投行、咨询、IT、律师等高薪领域中,94%的人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超过半数的人每周工作65小时以上,而且,这还不包括他们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用手机处理公务的时间,精美的“996”、“007”。
有趣的是,当大家都以为不停加班都只是因为工作压力、被逼无奈时,《纽约客》却指出,大部分人的持续忙碌,其实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而在这种自主选择的忙碌背后,可能是一种深深的焦虑感,一旦停止忙碌,人们就会身陷其中。
二、为什么停止工作,就焦虑
A款焦虑患者:对被需要的渴望,尤其是讨好型人格的人
“我有能力帮助他人实现愿望”、“我受他人重视和感激”,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可以在支持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感和力量感,对于A款的人来说,或许需要的不是工作,而是在工作以外获取不了的被人需要的交际满足感。
他们以为自己享受的是忙碌,其实是人间烟火和温情脉脉。
B款焦虑患者:误把成功与忙碌划等号
这是一种群体性焦虑,生怕被反超,不仅在“拼孩”的父母中体现,也在职场中体现,被老板/领导们推崇,“24小时在线”的职场文化。在如今的线上知识付费学习中更是淋漓尽致的体现,恨不得将一切的时间应用起来学习,进步,工作。
他们以为要的是进步,其实享受于成功=忙碌的臆想中。
C款焦虑:一种深刻的存在主义绝望
C款不工作就焦虑的人们,是用忙碌逃避一种停下来就是笼罩在身上的无意义感。人会因为过度思考“我为什么活着”这一类存在主义的问题而产生负面感受。人很容易在这样直面自身的过程中,陷入到虚无感中。“瞎忙”是很多人躲避陷入虚无感的自我保护手察仔首段,忙工作忙朋友聚餐忙四处旅行。
人在纯粹无事可做的独处中,是很容易感到不舒服。实验结果证明,花同样的时间,安静排队完成或者走过去换一处地址完成,人们愿意走了更远路的。这在情绪反馈表上,比那些走得短但一直在等待的人,心情更加愉悦。
D款焦虑症患者:情绪无能者(爱无能的人)
越来越多的人正把办公室当作情感寄托,他们不寻找生活伴侣,或者不投入太多的精力在家庭中,办公室对他们来说是更舒服的场景。
他们对于深刻的爱、或深层的情感交流不感兴趣也无所适从。他们不明白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没有喜也没有忧,没有沟通无法共情,情愿把时间花在无需投入情感的工作上,以托词说“我们没有时间处理感情”,在拖延症患者是也得到体现,我不做就不能说我不行。
三、被焦虑感支配的忙碌,会带来什么后果
A款恶果:情感瘫痪
身处被焦虑感支配的忙碌之中,人们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很难真正放松。陷入情感瘫痪,即在人际间解读情绪的能力急剧下降,不能觉察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需求,甚至也很容易误读他人的情绪,与他人产生误会与摩擦,在各种关系中失和甚至破裂。
B款恶果:变胖、变笨
你的肥胖很可能是来自于“情绪性进食“,而这在弗勒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生殖期”)中的到解释,当发展遇阻时会退落到更为低级的兴奋点,而满足口欲带来的肥胖便成了焦虑的代价。
同时,研究体现过度忙碌、焦虑的结果是推理、记忆、运算速度迟缓,变笨。
C款恶果:切换任务时反复消耗的认知成本
为了让自己忙起来,通常陷入不必要的“多线程工作”,A任务未结束, 便开始B任务,这种不必要的多线程工作,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虚假的效能感”——自我感觉良好,感到自己很努力——但往往实际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也受到影响。
这在生活中也得到体现:A、吃饭、B、看电影、C、微信工作处理,三者同行。
最好的时间管理者告诉你:真正有效的时间管理是高效先完成一件事,再接着做下一件。
四、如何救赎
抱抱“我”吧,今天为“我”而活,所有的角色都是建立在“我”的基础之上的。面对那个真实的“我”,有喜、有忧,有工作、有家庭、有朋友、有爱好的我,既优秀也有不足的可爱的“我”。
只有当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来自于各种不同的来源(工作、家庭、朋友、爱好等等),你的幸福才不是高空走高丝般如履薄冰,也不是有一方面出问题就能让你粉碎。
时间管理专家筝小钱一次分享中说道:低于15分钟以下的碎片时间,她都用于讨好自己。
忙的正面意义只存在于当它真的能把你引向更好的生活时。而什么是好生活,对每个人来说的定义都是很个人的。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你自己。
如何救赎,觉知即是开始,你才是你自己的上帝。
周孟-英雄之旅 Day11
我是一名焦虑症患者,我渴望被认同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不愿意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扮演一个好好先生的形象,正能量,积极向上,热衷工作拿结果,跑步,阅读,精心的打扮着朋友圈的便签。然而这个的背后是内心的孤独,对人情的冷漠,一闲下来就焦虑,严格的清理交际圈,直至厌恶社交。
人生的旅途中,总是需要经历才能领悟戚闹,大喜大悲过方得平静,今天就来聊聊焦虑。
一、闲下来就焦虑的现代人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预言到2028年,我们每个人都将不再需要为赚钱烦恼,到那时我们每个人每天只需要工作3小时。这位经济学家,就是被称为“资本主义救星”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凯恩斯认为,在不惜一切进行原始败数积累的阶段过去了之后,人们终将从疯狂的工作劳动中解放出来,获得大把的空闲时间。
一项美国的调查显示,尤其在投行、咨询、IT、律师等高薪领域中,94%的人每周工作50小时以上,超过半数的人每周工作65小时以上,而且,这还不包括他们在办公室以外的地方,用手机处理公务的时间,精美的“996”、“007”。
有趣的是,当大家都以为不停加班都只是因为工作压力、被逼无奈时,《纽约客》却指出,大部分人的持续忙碌,其实都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而在这种自主选择的忙碌背后,可能是一种深深的焦虑感,一旦停止忙碌,人们就会身陷其中。
二、为什么停止工作,就焦虑
A款焦虑患者:对被需要的渴望,尤其是讨好型人格的人
“我有能力帮助他人实现愿望”、“我受他人重视和感激”,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可以在支持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价值感和力量感,对于A款的人来说,或许需要的不是工作,而是在工作以外获取不了的被人需要的交际满足感。
他们以为自己享受的是忙碌,其实是人间烟火和温情脉脉。
B款焦虑患者:误把成功与忙碌划等号
这是一种群体性焦虑,生怕被反超,不仅在“拼孩”的父母中体现,也在职场中体现,被老板/领导们推崇,“24小时在线”的职场文化。在如今的线上知识付费学习中更是淋漓尽致的体现,恨不得将一切的时间应用起来学习,进步,工作。
他们以为要的是进步,其实享受于成功=忙碌的臆想中。
C款焦虑:一种深刻的存在主义绝望
C款不工作就焦虑的人们,是用忙碌逃避一种停下来就是笼罩在身上的无意义感。人会因为过度思考“我为什么活着”这一类存在主义的问题而产生负面感受。人很容易在这样直面自身的过程中,陷入到虚无感中。“瞎忙”是很多人躲避陷入虚无感的自我保护手察仔首段,忙工作忙朋友聚餐忙四处旅行。
人在纯粹无事可做的独处中,是很容易感到不舒服。实验结果证明,花同样的时间,安静排队完成或者走过去换一处地址完成,人们愿意走了更远路的。这在情绪反馈表上,比那些走得短但一直在等待的人,心情更加愉悦。
D款焦虑症患者:情绪无能者(爱无能的人)
越来越多的人正把办公室当作情感寄托,他们不寻找生活伴侣,或者不投入太多的精力在家庭中,办公室对他们来说是更舒服的场景。
他们对于深刻的爱、或深层的情感交流不感兴趣也无所适从。他们不明白自己的情绪是什么,没有喜也没有忧,没有沟通无法共情,情愿把时间花在无需投入情感的工作上,以托词说“我们没有时间处理感情”,在拖延症患者是也得到体现,我不做就不能说我不行。
三、被焦虑感支配的忙碌,会带来什么后果
A款恶果:情感瘫痪
身处被焦虑感支配的忙碌之中,人们在精神上和身体上都很难真正放松。陷入情感瘫痪,即在人际间解读情绪的能力急剧下降,不能觉察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需求,甚至也很容易误读他人的情绪,与他人产生误会与摩擦,在各种关系中失和甚至破裂。
B款恶果:变胖、变笨
你的肥胖很可能是来自于“情绪性进食“,而这在弗勒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生殖期”)中的到解释,当发展遇阻时会退落到更为低级的兴奋点,而满足口欲带来的肥胖便成了焦虑的代价。
同时,研究体现过度忙碌、焦虑的结果是推理、记忆、运算速度迟缓,变笨。
C款恶果:切换任务时反复消耗的认知成本
为了让自己忙起来,通常陷入不必要的“多线程工作”,A任务未结束, 便开始B任务,这种不必要的多线程工作,会让我们产生一种“虚假的效能感”——自我感觉良好,感到自己很努力——但往往实际效率不高,工作质量也受到影响。
这在生活中也得到体现:A、吃饭、B、看电影、C、微信工作处理,三者同行。
最好的时间管理者告诉你:真正有效的时间管理是高效先完成一件事,再接着做下一件。
四、如何救赎
抱抱“我”吧,今天为“我”而活,所有的角色都是建立在“我”的基础之上的。面对那个真实的“我”,有喜、有忧,有工作、有家庭、有朋友、有爱好的我,既优秀也有不足的可爱的“我”。
只有当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来自于各种不同的来源(工作、家庭、朋友、爱好等等),你的幸福才不是高空走高丝般如履薄冰,也不是有一方面出问题就能让你粉碎。
时间管理专家筝小钱一次分享中说道:低于15分钟以下的碎片时间,她都用于讨好自己。
忙的正面意义只存在于当它真的能把你引向更好的生活时。而什么是好生活,对每个人来说的定义都是很个人的。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你自己。
如何救赎,觉知即是开始,你才是你自己的上帝。
周孟-英雄之旅 Day11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