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什么是慈悲心?

 我来答
因缘法
高粉答主

推荐于2017-09-22 · 弘扬儒释道等传统文化
因缘法
采纳数:14498 获赞数:164019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慈悲,意即给诸有情快乐与快乐之因,并将诸有情从苦难与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对众生发慈悲之心,即为慈悲心。
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与悲伤。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
慈悲心,在佛教中又称为四无量心: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怡悦,愿诸众生远离贪嗔之心、住平等舍。
帅帅的良
2012-03-25 · TA获得超过2.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914
采纳率:53%
帮助的人:745万
展开全部
慈者予乐,悲者拔苦。

观世音菩萨言: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是无为心,是无染着心,是空观心,是恭敬心,是卑下心,是无杂乱心,是无见取心,是无上菩提心,是当知如是等心。(大悲心陀罗尼经)

所以,真正的大慈悲是不是那么简单的,观世音菩萨说大慈悲心是平等心,此平等心不是所谓的简单的说我平等你,那么简单。

这里的平等是很深的智慧,平等就一定是达到了“无我”及“无我所有”的境地。因为只有达于无我及无我所拥有才能真正平等。如果有“我”就绝对不可能真实的和“你”平等。

光一个平等心就说不完,更何况观世音菩萨还说了那么多

所以,大慈悲心是要修的,是很深的。不是口头说说的,同时,我们就知道真正的大慈悲心是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多么值得赞叹和随喜。因此佛说一切众生当恭敬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

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璩莉s9
2012-03-26 · TA获得超过163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1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5万
展开全部
您好
为了建立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应该培养慈悲心,增进智慧。悲智双运可以使人们达到完美的境界。如果我们只具有善心而忽略了智力,我们将成为好心的傻瓜;相反地,如果我们光注重智力发展而忽略了情感的培育,我们将变成没有同情心的顽固智者。根据佛教教义,为了求取性灵上的自在,人们必须结合慈悲心和智慧,藉由爱的鼓舞和知识的指引,人们方能得到良好的生活。

慈悲是什么?慈悲是爱心、珍惜、仁慈和宽容。慈悲表现于对生灵的爱心和关怀,尤其是对处于不幸情境者的同情。
智慧是什么?智慧即是认清事物的本质,将心灵的高贵面发诸于举止间。当一个男人遇见深深吸引着他的女子,他便希望再见到她,他的快乐和满足来自于她的出现。但是,当情况改变,他无法再见到她时,他不可以有不讲理且愚蠢的举止。毕竟,在人类经验中包含了无法满足的一面。假如他对她不存有虚幻的依恋和自私的执著,他就能从这种痛苦中找出相对的自由。在快乐的人生中,痛苦和悲哀仍然存在着;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无法由感官快乐中找到快乐的感觉。只是这种愉悦是短暂的,而且无法提供永恒的幸福。对于这项事实的了解,即是智慧。

幸福的要素是单纯的,他们是一种心灵状态,无法藉由我们周遭的事物,例如财富、权力或名声而获得。当人们毕其精力,累积超过他们所需的财富,直到发现尽管拥有全世界的金钱,也无法买到少许幸福时,他们才会醒悟和懊悔浪费了生命,但为时已晚。所以,我们必须认清追寻感官快乐和幸福是两码子事。感官的刺激容易消失,无法提供人们永恒的幸福。而且,我们可以用金钱换取感官上的快乐,却无法买到幸福。幸福的基础来自单纯的善良和清晰的是非观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qs768
2012-03-26
知道答主
回答量: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5万
展开全部
顶礼上师三宝!
佛教中四无量心,慈、悲、喜、舍。
1.慈无量心,将一切众生平等作为大慈心的对境,之后要像父母养育小孩一样对待;
2.悲无量心,则是愿众生远离痛苦,和痛苦之因;
3.喜无量心,则是愿诸众生永远具足快乐圆满的世间和出世间福德和智慧;
4.所谓的舍无量心,就是断除对怨敌的嗔恨、对亲友的贪爱,而对一切众生无有亲疏、无有爱憎的平等心。
经由四无量心修习,然后生起菩提心,四无量心中大悲心是佛法的根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杜凌寒0hqd69
2020-12-15 · TA获得超过44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85
采纳率:93%
帮助的人:22.3万
展开全部
《大智度论》中将慈悲分为三类,非常精辟:
(一)生缘慈悲,又作有情缘慈、众生缘慈。即观一切众生犹如赤子,而与乐拔苦,此乃凡夫之慈悲。然三乘(声闻、缘觉、菩萨)最初之慈悲亦属此种,故亦称小悲。(注意:三乘最初之慈悲!)
(二)法缘慈悲,指开悟诸法乃无我之真理所起之慈悲。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
(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
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三种缘慈,或三慈。

请大家注意,从上面的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佛教是圆融,他含摄了世间善法,并没有丝毫否定世间善法,而是运用佛法般若智慧,将人间的至善升华于无碍之境地。
可以这样说,爱心人人皆有,慈悲人人皆有,即使我们是凡夫小慈小悲,甚至只是弹指间的慈悲心念,亦与大慈大悲相贯通,非异体,亦不可小觑,所谓“起一善念,天堂门开,净土莲现;生一恶念,地狱火至,劫烧现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