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堆肥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控制
堆肥效果的影响因素
1、水分
保持适当的含水量,是促进微生物活动和堆肥发酵的首要条件,一般以堆肥材料量最大持水量的60%~75%为宜。
一般来说垃圾中有机物含量越高,适宜的含水量也越高,实际操作时可视情况添加污水、粪便等提高含水率,或添加稻草、木屑等降低含水率。
2、颗粒度和碳氮比
堆肥进料的颗粒大小以25~75mm较为合适,其中C元素与N元素的比例也有一个适宜的范围。微生物对有机质正常分解作用的碳氮比为25:1,而豆科绿肥碳氮比为15~25:1、杂草为25~45:1、禾本科作物茎秆为60~100:1,在此范围之外微生物的生长会因“偏食”而受到抑制。
根据堆肥材料的种类,加入适量的含氮较高的物质,以降低碳氮比值,促进微生物活动。
3、通风量
堆肥实际上主要利用的是微生物的好氧反应,因此通风对堆肥效果会有显著影响。保持堆中有适当的空气,有利好气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促进有机物分解。高温堆肥时更应注意堆积松紧适度,以利通气。
4、堆肥温度
不同堆肥阶段的要求温度有所差异,为达到垃圾堆肥卫生化的需要,在55℃上下,同时还要求堆肥的最高温度达到60~70℃维持24小时,以杀死病原微生物和植物种子。
扩展资料
堆肥原理
按堆制过程的需氧量程度可分为好氧堆肥和厌氧堆肥。好氧堆肥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助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的。
在堆肥过程中,有机废物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质透过微生物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被微生物所吸收;固体的和胶体的有机物先附着在微生物体外,然后在微生物所分泌的胞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可溶性物质,再渗入细胞内部。
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氧化还原和生物合成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并放出微生物生长、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合成新的细胞物质,使微生物生长繁殖,产生更多的生物体,而未能降解的残留有机物部分转化为腐殖质。
最终将有机废物被矿质化和腐殖化,同时利用堆积时所产生的高温(60-70℃)来杀死原材料中所带来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达到无害化的目的。因此,为了获得优质堆肥,在堆制过程中,千方百计地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是加快堆肥腐熟和提高肥效的关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堆肥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活垃圾生物处理
2024-09-20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