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过春节?
为什么中国人要过春节,春节代表着什么,它有什么意义,它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如何,接下来我会从“春节的含义”“春节的来历”“春节的地位”“春节的意义”“中国人如何过春节”等多个方面来告诉你为什么中国人要过春节。
一、什么叫春节
现在:春节,也叫做中国的农历新年,是在每年农历的一月一日,也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过春节也叫过新年,它代表新的一年的到来,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蕴含着许多的地方习俗和文化底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节日。
以前:在以前就有春节的说法,但是与现在的春节不一样,以前的春节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后面在南北朝的时候,将整个春季泛指为春节。所以,春节的含义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定义。
二、春节的来历:
根据春节的含义不同,我们也可以追溯到不同时期。
1、最早的春节:春节这个说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由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的。与其说以前的春节是一个节日,不如说他是一个时段。上古时期,万物以天为本,所以祭祀天地众神的事务变得尤为重要,人们会在忙完一年的农事之后,在新的一年的开端,开始祭祀,敬天法祖,感恩祖先,并且祈求在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能够得到大丰收,保佑全家,驱除邪恶。
2、辛亥革命后的春节:我们现在所说的春节,其实是在辛亥革命后的1913年定下来的。在以前,农历的正月初一并不称作春节,而是有其他的说法,叫做“元旦”“岁首”。但在辛亥革命之后,建立了民国,也正是用了世界通用的公历,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就正式命名阴历的一月一日为“春节”,而阳历的一月一日为“元旦”。
三、春节的地位
1、一年之岁首:春节是在农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新一年的第一天,称作“一年之岁首”,作为一年的第一天,可想而知它的地位是多么的大。作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相比于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春节的意义是最重大的,也是最多人会过的一个节日。
2、假期最长的节日:相较于其他的有假期的节日,春节是所有节日中假期最长的一个节日。根据2022年节假日的安排,春节与国庆节都是放到了七天之久。相比于其他的三天和五天,也是比较久的假期了。不仅是假期最久的,春节也是度过时间最久的,虽然不少人在七天假期之后就返工了,但是要到正月的十五才算春节的正式结束。
3、最盛大热闹之节日:在春节,你会看到浓烈的节日氛围,其场面和局势都是其他节日没有的,到处可见的红色,无论是春联还是鞭炮,都是非常的喜庆和热闹。春节的前一天称作除夕,在除夕夜,各个地区都有着吃年夜饭的习惯,也是代表着团团圆圆的一顿饭。并且许多人,一年到头,也只有春节才有时间可以休息一下,跟家人团聚。
4、普及度最高:无论是男女老少,你问他春节,即使他不能娓娓道来,他也能给你略说一二,这是因为春节在人们心中早就烙下了深深的印记,春节就好像人们要吃饭一样,即使没人说,也会有人过。可能你问其他节日,很多人不能够说的很清楚,或者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含义,寓意,但是你问春节,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四、春节的意义
1、代表着一年的新开始:我们在上文也提到了春节是一年之岁首,所以我们过春节,也是为了迎新年。春节代表着一年的开始,一个好的开始,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春节。辞旧迎新,也是春节的意义之一。
2、寓意着许多美好:春节之所以受到那么多的重视,也是其中寓意着许多的美好。团园美好,春节无疑最大的美好就是一家人团团圆圆过大年,许多人辛勤工作一整年,盼的就是春节跟家人们团聚,吃上一餐年夜饭。红红火火,你在春节会发现到处都是红色,因为红色是代表着喜庆,也是红红火火的象征。
3、承载文化底蕴:无论是以前的春节还是现代的春节,都有着许多文化底蕴蕴含其中,也有不少地方风俗也随着春节一起发展。比我的家乡为例子,我们深受龙母文化的熏陶,所以会在春节期间,去龙母庙拜龙母,这也成了我们当地的风俗,也是对龙母文化的一种传承。
五、中国人会怎么过春节
1、吃团圆饭: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就是吃团圆饭了,一家人齐聚一堂,围着大大的桌子,吃着热腾腾的饭菜。团圆饭可以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次饭菜了,什么大鱼大肉,年味佳肴,平时很少吃到的都会在吃团圆饭那天看见,大快朵颐。吃团圆饭虽然算不上什么活动,但确实每年都是不可或缺的,温暖人心的一顿饭。
2、贴春联窗花:春联和窗花都是新年的红色元素。一到春节,走到每户人家的门前,都会发现有一幅崭新的春联贴了上去,家里面的窗户也有各式各样的窗花,许多心灵手巧的人就会自己剪各式各样的窗花来贴。春联上面的字也代表着每户人家的美好愿望,这不单单中国人过春节的传统习惯,也烘托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3、备年货: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肯定要着重准备一下,必不可少的就是备年货,这也成为了家家户户的习惯。过年期间,物价也会涨起来,所以我们都会提前备好年货。瓜子饼干糖果等等,大包小包的都会往家里买。除了买年货,也有不少地方,会自己在家里面做一些年味美食,比如我们家就会每年炸糖环,作水浸糍等等。备好年货可以让自己在新年期间,让自己吃好,也可以在亲戚来拜访的时候有东西可以招待一下。
4、穿新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一首《小燕子》就唱出了我们每年都会换身新衣裳的习惯。记得小时候,每年母亲都会在过年前为家里每个人买好新衣裳,先放好,只有过新年那天才能开始穿。人们穿新衣,也是有着辞旧迎新的寓意,每个人都换上新的衣裳,漂漂亮亮开开心心过大年。
5、放鞭炮:相传放鞭炮是为了驱赶年兽,有着驱魔消灾的寓意,所以放鞭炮成为了过年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除夕晚上临近十二点时,会听到接连不断的烟花炮竹声。第二天也会发现,地上到处都是红色的鞭炮碎,人们一般不会第一时间扫,一般都是等到过完年了才开始把鞭炮碎扫走。
6、发红包:相信每家每户都会在过年前备好红包封,放好压岁钱在里面,等到过年那一天,晚辈们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就给晚辈们发红包。但是一般,收了红包,不能当着长辈的面立马打开,这是不礼貌的行为。发红包,也有的地区叫作发利是,不同地区,红包的金额不一,都是为了图一个好的兆头,将好运和祝福带给晚辈们。
7、走亲戚:中国人注重你来我往,情深义重的感情,所以为了联络感情,走亲戚就成了联络感情的一个春节活动。走亲戚,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拜访亲戚,在过年期间,我们都会买一些水果年货什么的,去拜访亲朋好友,一家老小都会出门。一是为了联络一下感情,寒暄一下,二是为了给他们拜年,很多小孩子也会在走亲戚的期间收到更多的红包。
六、结语
才入新年,喜两见、希奇盛事。正五旦、虹流电绕,星枢呈瑞。——《满江红·才入新年》
踏着四季轮回的节奏,从古老的歌谣中走出来,被代代相传相诵的,是人们奇幻思想中的重要角色——春节。我们卸下旧岁的奔波劳累,细数这一年的风花雪月,用泪与欢笑像过去告别,用红灯桃符为春节装点,用美酒佳肴将春节相迎。迎着将响的钟声,随着时代的脚步声踏进有一个春节。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过春节了吧。
每年临近春节,无论是在海外漂泊打拼的游子,还是远在异地上班工作的异乡人,总是要不辞万里,跨过山河与大海,翻过千山万水,回到故乡、回到家的怀抱,回到最初的根的地方。
01
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年?
中国人对春节的重视度,胜过任何一个国家。在全球,过旧历新年的国家,并不只局限于中国一个国家,但是要说像中国人一样,将春节过得如此轰轰烈烈,可以说只有中国人如此。
中国人将春节过到了极致,还未到春节,人们已经开始数日子,掐指算回家的日子。对中国人来说,一年到头忙忙碌碌,似乎最终是为了年后的相聚和团圆。
在中国,说起“过年”,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春节时热闹欢庆的日子。但是要是问到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年”,可能很多人答不来。
过年,其实指的就是“年节”,到了如今人们将其称为“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的历史源远流长,已经有将近四千多年,它被视为一年新春开始的重大节日。
新春,新春,新年是春天的开始,是万物复苏的时机。光听名字,你大抵就能联想到其和原始信仰、农耕活动有一定的关系。
早在古代,人们根据斗转星移定岁时,以“斗柄回寅”为岁首。“斗柄回寅”大地回春,终而复始,万象更新,新的轮回由此开启。
而在过去那个传统的农耕社会,立春岁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早年开春,是农耕作物萌发生长的好时期,这段时间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多大,不言而喻。
也正是如此,那时候的人们,会在这个节令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祈求祖先庇佑、恩德、祈岁纳福。
当然,其实不仅是春节,在中国的传统节气民俗等活动中,很多节气的习俗都和农耕活动有关系。毕竟,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是一个农耕大国。
春节,又叫元日,正旦,新元等,这是中国旧历的年节。话说,春节的产生,源于人们对新年的庆祝活动,根据相关的考证,早在夏时期,古人们就有了“年”的时间概念。
在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年”的记载,甲骨文里的“年”字是“一人一禾”,“年”的本意是觳相熟。
“年”这个词,《春秋经·宣公十六年》载:大有年。《谷梁传·宣公六年》载: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最早,“年”这个词的意思是五谷丰收,这是它原本的来历和原意。
春节在虞舜时叫“载”,夏朝时叫“岁”,商朝时叫“祀”,周朝时才被叫为“年”。因为“年”的本义,就是指谷物生长周期。而谷子一年一热,所以春节也就一年一次,为此春节最初就含有庆丰收的寓意。
春节在古代是一个“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日子,它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美好和希望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