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老师能够真正地教出一个好学生?
多年之后,我自己当了老师,以过去为镜子,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老师的主要任务,不仅在授业,不是要做灌给学生知识的那根管子。而是以身传道,老师的人格风范就是一本教科书。
正所谓,学高为师,行正为范。
一个灵魂去催发另一个灵魂,这个是教育的本质。
我初中语文老师姓孙,我想起她,只有一个字——“美”。
她也教我了什么是美。
孙老师人很美,长得端庄秀丽,衣襟上常带着胸花。
每堂课,都要配同主题的服装,每次都很有仪式感。比如,讲革命主题,就配红色裙子,带党徽。上诗经,她会买一束鲜花来学校。
我觉得老师是把自我和学科融合在了一起,融融之美,令人目眩。
老师写一手好行楷,办公室桌上,放着年轻时她在西湖的照片,身边是一片延绵的荷花,照片旁边就放着高高的书堆,最显眼的就是字帖。
我们一起做过很多浪漫的事情,我对于文学的浪漫感知来自于此。
我们下雪天,一起出去淋雪。摸雪,闻雪,甚至尝一尝雪的味道。
晚上写作文,老师就关上灯,放肖邦的钢琴曲。具体写了什么记不清了,我记得那时延绵的龙首山变成了灰蓝色的,像是一页剪纸,贴在窗口的路灯边上。
我们在夕阳下一起读《诗经》,学习《论语》的时候,老师打开窗子,风卷动蓝色的窗帘,我们把桌子倒过来,前后两排,面对面坐着,在融融地风中朗诵“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后来,我选择了中文专业作为一生倾注,因为在我正青春时,这个学科的底色就是炫丽浪漫而自由的。它是红色的夕阳,白色的大雪,蓝色的风,是无数至美到千回百转的诗句,以及老师那手秀丽的书法。
我高中班主任是历史老师,我的教育观师承于他
之前,我在知乎写了,“快乐”是成才的要旨。很多人批判我,但我坚持自己的观点。
上课的“快乐”,不是自由放任,不是西方那套愚民的“快乐教育”。而是老师无差别的尊重,有趣而扎实的授课,关乎学生心灵引导。
当时,只有我们班级,整整两年,都是随机选座,不分好差男女,按照到教室的顺序,自选座位。每个人差不多身边都是自己喜欢的人,上课下课,心情很好。
他对所有学生都一样,尊重,喜欢,关注你的成长,但更呵护孩子的心灵和自尊。
有学生披头散发,他上课讲着讲着,就过去给他捋捋头发,笑着说,看不到你的眼神,老师这课有点寂寞。后来,这哥们就把头发剪短了。
有女孩子进班级时,就是小太妹一个,刚开始习惯不好,上课大姐大一样,吃棒棒糖。老贺就过去用手接住,让她把糖咬碎,然后把棒给扔了。他说,这样不安全,会戳到嗓子眼。这个小姑娘,后来也没有在课堂上吃过棒棒糖。
我上课喜欢踩点进教室,每次早读,几乎都和老师同时进。老贺看到也不生气,有时候他还来的比我早,站在门口看我跑过来,就笑着说,嘿,小心滑倒,慢点慢点。后来我也不太好意思天天接受老师的关怀,就来的比较早了,走路也慢下来。
他喜欢请人喝茶。有啥问题就请你去办公室喝茶,一喝就一两个小时,和你谈心谈很久,不会气急败坏的指责,也没有什么尴尬的同情,他会一点点倾听你,然后掰开问题,客观讲明道理,离开的时候还附送小礼品。
班上有学生闯祸,他一定带着这个学生,去任课老师这边问情况,然后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是自己学生的问题,他会先道歉,然后让学生道歉反省。
因为老贺的原因,我们班上的学生都很尊重各个学科的老师,因此老师们待我们,最卖力也最认真。我们班级次次都是年级第一。
每个人都是被尊重和喜爱的,没有好的歧视差的,大家和乐融融,整个班级齐心协力,除去成绩年级第一,我们的校运会成绩和校文化节成绩也是第一。
可能老贺对我的影响,就在于教育的方式,教育是真正在根底上把一个人变好,让他成为最好的自我。
我肉眼可以看到,很多刚进班,刺头一样的男孩女孩,慢慢融化在老贺一手打造的温暖集体里面,慢慢柔和快乐起来。他们不是差生,是我们集体里很重要的一份子,是给全班去抢早饭的那个,可能是运动会的中坚力量,也可能是文化节里的搞笑担当,他们不是残缺的,也是有完整人格和喜怒哀乐的一个人。
后来我成了老师,我最擅长的一点,就是教育所谓的刺头学生。再调皮捣蛋挑刺的孩子,到我这边,也都会慢慢稳定下来。
我除去努力给孩子,正确的知识,有趣的方式,开阔的视野,更多还会给他们一个稳定和美的小环境,在这里有了他的好友,有尊重他的老师,他不会不乐意来这儿学习。
甚至很多所谓的问题学生,其实他缺的就是一个稳定小天地,一个真正引导他的成年人。
行文至此,想到我遇到的这些好老师,受惠于他们太多了,心里就只有感激。
孙老师和贺老师,只是其中两位,文墨所限,不能一一复原他们的风采。
唯一只希望,自己能继承当年老师的教谕,把这份美好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