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的层次有哪几层,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三大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法论是社会研究方法体系的基础,其中哲学方法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最基本的方法论。方法论决定和影响着在社会研究中如何去观察研究社会现象,以及采用什么具体方法和专门的技术工具。同时,具体方法和技术、工具的发展将促进方法论本身的发展。不同的研究方式与不同的方法论之间存在某种内在 联系,各种不同的具体方法和技术与不同的研究方式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比如,调查研究的方式往往需要运用抽样的方法、需要设计问卷的技术、需要运用计算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别?如何理解二者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请说明理由。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二者基于不同的范式。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接近于科学范式;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自然范式,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场景加以整体的理解和解释。
2.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量研究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强调价值中立,常常是对已有理论的检验;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注重现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认为事实与价值无法分离。其逻辑方式本质上是归纳的过程,即从实地研究中所获得的经验材料中归纳出具有理论特性的命题和阐释框架。
3.在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上定量研究则用于理论检验;定性研究通常用于理论的构建。
4.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侧重于对社会事物的精确测量和计算,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常使用调查、试验、文献研究,获得数量化的资料便于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变量的因果关联;定性研究侧重于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的描述和阐释。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强调研究程序、方手段的灵活性和特殊性,常使用实地研究,获得具体的实地资料。
5.总的来说,定量研究在结果上具有概括性和精确性,但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缺乏深度;定性研究可以获得深入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细致的资料,但难以推及整体的社会运行状况,这是研究过程的两种途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
陈述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画出这一过程以及主要内容。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研究遵循着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从大的方面看,我们可以将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选择问题的阶段:从程序上看,选择研究问题是一项社会研究活动的起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步,研究问题一旦确定,整个研究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就随之确定。众多的因素决定和制约着研究问题的选择。例如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客观条件等,选题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取研究主题,即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领域中,根据研究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集中研究的焦点,将最初比较笼统、宽泛的研究领域具体化、精确化。(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设计阶段的全部工作就可以理解成为现实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所谓道路选择,指的是为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它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所谓工具准备,主要指的是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3)研究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因而有的书中也称为资料收集阶段。(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阶段:资料分析阶段在有的书中也称为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所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第2章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
1、理论检验的步骤:(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2)由理论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4)收集有关资料(5)分析资料(6)评价理论。
2、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通常可将理论化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理论、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由于实践上的原因,研究者在一项具体研究中所涉及的,通常并不是宏观意义上的理论,而是那种相对简单、相对具体、相对小型的理论,即那些中观层次的理论和微观层次的理论。
3、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是构成理论的基本要素。
4、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石”和“基本材料”,正是由逻辑地联系起来的概念形成理论。
5、在社会研究中,理论也可以是由变量语言构成的,其目的是描述不同变量及其不同属性之间所存在的某种逻辑关系。
6、直接由概念构成的是命题,而理论则是由一组命题所构成的。如果把概念成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命题说成是建筑理论大厦的“预制板”。
理论的结构要素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理论的结构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1)概念是构建理论的“砖石”和“基本材料”,正是由逻辑的联系起来的概念形成理论。(2)在社会研究中,理论也可以说是又变量语言构成的,如果把概念称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头”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命题说成是建筑理论大厦的“预制板”。(4)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即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
1、阅读文献时,应对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特别注意:(1)每一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背景。即了解各个不同的研究分别是从哪一点出发的,他们各自的目标是什么。(2)该研究的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抽样设计、样本特征、资料分析方法等等。(3)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它在讨论部分所提出观点、所作的推论等等。(4)自己对该研究的评价。包括你所认为的该研究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也应包括你所认为的该研究所存在的主要不足,特别是在方法上、研究效度或信度上的不足。
2、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这是选择研究问题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3、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是使研究问题明确化的两种方法。
4、文献回顾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与某一问题领域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还可以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
第四章 研究设计
1、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2、描述性研究的目标是发现和概括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它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等特征。
3、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原因,是说明关系。
4、最常见的分析单位类型是: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它们都是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在做出研究结论时,要注意防止犯与分析单位有关的区群谬误和简化论错误。
5、社会研究在时间维度上可以分为横向的和纵向的。纵向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
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
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量的四个要素是:测量的客体、测量的内容、测量的法则、数字或符号。
2、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
3、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意识澄清与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测量指标。
4、测量层次分为四种,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
量。四种测量的层次由低到高,逐渐上升。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它即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可以测量的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测量处理。
5、测量的效度即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测量的效度具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表面效度、准则效度和构造效度。
举例说明操作化在社会调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含义: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比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向灾区捐款”,就是操作化的一个例子。
操作化在社会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存在于研究者头脑中的各种概念、意识,研究者用以构建其理论大厦的各种基本变量,都只有经过了合适的操作化之后才会在普通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社会中显现出来。从另一方面看,操作化也是具有定量取向的社会研究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在解释性研究中,若要对任何有关社会现实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操作化往往是不可回避的前提。这就是说,只有通过操作化的过程,将思辨色彩很浓的理论概念“转变成”、“翻译成”经验世界中哪些人人可见的具体事实,假设检验才成为可能。
因此,可以说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从理论思维的天空,到经验研究的大地,有着相当的距离。而这种操作化的过程,就是沟通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经验事实的一座桥梁,它为我们在社会研究中实际测量抽象概念提供了关键的手段。
第6章 抽样
1、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抽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这些样本值去估计和推断各种总体值。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存在哪些主要的差别?如何理解二者之间不存在好坏优劣之分?请说明理由。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地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定性研究则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象征的描述和理解。
1.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二者基于不同的范式。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接近于科学范式;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的自然范式,力图对社会生活的自然场景加以整体的理解和解释。
2.从研究的逻辑过程看,定量研究与演绎过程更为接近,目标是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强调价值中立,常常是对已有理论的检验;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注重现象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认为事实与价值无法分离。其逻辑方式本质上是归纳的过程,即从实地研究中所获得的经验材料中归纳出具有理论特性的命题和阐释框架。
3.在理论与研究的关系上定量研究则用于理论检验;定性研究通常用于理论的构建。
4.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侧重于对社会事物的精确测量和计算,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常使用调查、试验、文献研究,获得数量化的资料便于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变量的因果关联;定性研究侧重于对行为主体的意义以及行为过程的描述和阐释。强调行为背景因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强调研究程序、方手段的灵活性和特殊性,常使用实地研究,获得具体的实地资料。
5.总的来说,定量研究在结果上具有概括性和精确性,但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缺乏深度;定性研究可以获得深入理解社会生活的丰富细致的资料,但难以推及整体的社会运行状况,这是研究过程的两种途径,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
陈述社会研究的一般程序,画出这一过程以及主要内容。
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的认识活动,社会研究遵循着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从大的方面看,我们可以将社会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选择问题的阶段:从程序上看,选择研究问题是一项社会研究活动的起点,是整个研究工作的第一步,研究问题一旦确定,整个研究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也就随之确定。众多的因素决定和制约着研究问题的选择。例如理论素养、生活阅历、观察角度、研究兴趣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客观条件等,选题方面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选取研究主题,即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的现象、问题和领域中,根据研究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确定一个研究主题。二是形成研究问题,进一步明确研究的范围,集中研究的焦点,将最初比较笼统、宽泛的研究领域具体化、精确化。(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设计阶段的全部工作就可以理解成为现实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道路选择和工具准备,所谓道路选择,指的是为达到研究的目标而进行的研究设计工作,它涉及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体技术工具等各个方面。所谓工具准备,主要指的是对研究所依赖的测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问卷、量表、实验手段等等的准备。(3)研究实施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具体贯彻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设计中所确定的方式、方法和技术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因而有的书中也称为资料收集阶段。(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阶段:资料分析阶段在有的书中也称为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研究所所收集到的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审核、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撰写研究报告,评估研究质量,交流研究成果。
第2章 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
1、理论检验的步骤:(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2)由理论导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4)收集有关资料(5)分析资料(6)评价理论。
2、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通常可将理论化分为三个层次,即宏观理论、中层理论和微观理论。由于实践上的原因,研究者在一项具体研究中所涉及的,通常并不是宏观意义上的理论,而是那种相对简单、相对具体、相对小型的理论,即那些中观层次的理论和微观层次的理论。
3、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是构成理论的基本要素。
4、概念是建构理论的“砖石”和“基本材料”,正是由逻辑地联系起来的概念形成理论。
5、在社会研究中,理论也可以是由变量语言构成的,其目的是描述不同变量及其不同属性之间所存在的某种逻辑关系。
6、直接由概念构成的是命题,而理论则是由一组命题所构成的。如果把概念成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石”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命题说成是建筑理论大厦的“预制板”。
理论的结构要素包括哪些?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答:理论的结构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1)概念是构建理论的“砖石”和“基本材料”,正是由逻辑的联系起来的概念形成理论。(2)在社会研究中,理论也可以说是又变量语言构成的,如果把概念称为建筑理论大厦的“砖头”的话,我们就可以把命题说成是建筑理论大厦的“预制板”。(4)在社会研究中最常用的命题形式是假设,即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
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
1、阅读文献时,应对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特别注意:(1)每一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背景。即了解各个不同的研究分别是从哪一点出发的,他们各自的目标是什么。(2)该研究的方法。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式、抽样设计、样本特征、资料分析方法等等。(3)该研究的主要结果。包括它在讨论部分所提出观点、所作的推论等等。(4)自己对该研究的评价。包括你所认为的该研究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也应包括你所认为的该研究所存在的主要不足,特别是在方法上、研究效度或信度上的不足。
2、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将最初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这是选择研究问题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3、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地陈述研究的问题,是使研究问题明确化的两种方法。
4、文献回顾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与某一问题领域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一个系统地识别、寻找、考察和总结那些与我们的研究有关的文献的过程。它可以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同时还可以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
第四章 研究设计
1、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2、描述性研究的目标是发现和概括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它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等特征。
3、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原因,是说明关系。
4、最常见的分析单位类型是: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它们都是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在做出研究结论时,要注意防止犯与分析单位有关的区群谬误和简化论错误。
5、社会研究在时间维度上可以分为横向的和纵向的。纵向研究中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和同组研究。
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
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测量的四个要素是:测量的客体、测量的内容、测量的法则、数字或符号。
2、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它是对那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进行具体测量所采用的程序、步骤、方法、手段的详细说明。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
3、操作化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意识澄清与界定概念;二是发展测量指标。
4、测量层次分为四种,即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
量。四种测量的层次由低到高,逐渐上升。高层次的测量具有低层次测量的所有功能,它即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可以测量的内容,也可以测量低层次测量所无法测量的内容,同时,高层次的测量还可以作为低层次测量处理。
5、测量的效度即准确度。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测量的效度具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即表面效度、准则效度和构造效度。
举例说明操作化在社会调查中的地位和作用。
含义:操作化就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指标的过程。比如,将抽象概念“同情心”转化为“主动帮助盲人过街”、“主动给讨饭者钱物”、“主动向灾区捐款”,就是操作化的一个例子。
操作化在社会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存在于研究者头脑中的各种概念、意识,研究者用以构建其理论大厦的各种基本变量,都只有经过了合适的操作化之后才会在普通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社会中显现出来。从另一方面看,操作化也是具有定量取向的社会研究的关键一环。尤其是在解释性研究中,若要对任何有关社会现实的理论假设进行检验,操作化往往是不可回避的前提。这就是说,只有通过操作化的过程,将思辨色彩很浓的理论概念“转变成”、“翻译成”经验世界中哪些人人可见的具体事实,假设检验才成为可能。
因此,可以说操作化是社会研究中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这一过程的瓶颈。从理论思维的天空,到经验研究的大地,有着相当的距离。而这种操作化的过程,就是沟通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经验事实的一座桥梁,它为我们在社会研究中实际测量抽象概念提供了关键的手段。
第6章 抽样
1、抽样指的是从组成某个总体的所有元素的集合中,按一定的方式选择或抽取一部分元素的过程。或者说,抽样是从总体中按一定方式选择或抽取样本的过程。抽样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这些样本值去估计和推断各种总体值。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其基本作用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