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与慈禧的“战斗”

 我来答
野半下独0y
2022-10-11 · TA获得超过1.1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61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37万
展开全部
  题记: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权倾朝野,不可一世;小皇帝光绪渐渐长大,“ *** ”意识开始苏醒,与老佛爷的冲突日益增多。
  一
  光绪五年初夏,北方大旱,人心浮动。
  慈禧担心发生社会动荡,心急如焚,于是搞了一系列的祈雨活动。
  先是老百姓祈雨,接着王公大臣祈雨,但都没有效果,无奈,只好安排皇帝出面。这是最后一着棋了,如果依然不下雨,就没咒念了,不仅将损害皇帝的威信,而且,百姓也会陷入绝望,很可能铤而走险。
  四月这天,光绪帝率领百官在大高殿祈雨。这种仪式是个苦差事,衣冠楚楚地在 *** 辣的太阳底下站上半天,还得以虔诚和惶恐的姿态向上天祷告。
  现场负责纠察的御史发现光绪走路太快,这样一来,显得不够庄重不说,百官也跟不上皇帝的步伐。等到开始祈祷的时候,光绪低头念念有词,但不闭眼,小眼珠转来转去,四处偷看。御史当然不敢纠正皇帝的失仪举动,只能暗自跺脚。
  光绪祈雨之后的半个月里天天万里无云,热得像个三伏天。本来,皇帝祈雨往往安排在臣民多次祈雨无效之后举行,就是因为从概率上讲这时候也该下雨了,所以,皇帝祈雨一般较为“灵验”。这回老天爷如此不给皇帝面子,让慈禧十分奇怪,追究责任才得知光绪帝在祈雨时的失态表现。
  于是,她把天不下雨的责任推给了小光绪,说他心不诚,无法感动上天,罚跪、挨饿双管齐下,好长一段儿时间里对光绪帝不理不睬。
毕竟小光绪是个9岁的孩子;慈禧望子成龙虽然可以理解,但手段简单粗暴,不注意方式方法,更不考虑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小光绪动辄得咎,屡受处罚,所以,自打记事儿起,心灵深处就埋下了对慈禧的逆反心理。
  转眼到了光绪十四年,光绪帝18岁了,他随慈禧皇太后到东陵祭祖。离开了紫禁城,看到青山绿水和广袤的原野,光绪帝心情十分开朗。突然,光绪帝眼睛一亮,只见路旁草丛中有一群毛茸茸的动物,这些动物个头不大不小,身体洁白,低头吃草,温顺可爱,见到人咩咩直叫,一点儿也不害怕。
  光绪帝十分好奇,询问这是什么动物。太监不屑地回答皇帝:羊。光绪吃过羊肉,对羊并不陌生,这回才知道羊是什么样子,他顿时喜欢上了这种动物,表达了拥有几只羊的愿望。
  这事儿好办,天子富有四海,别说几只羊,几万只羊也不难弄到,当然,光绪不要那么多,这就更好办了。于是,仪式完毕,回到紫禁城,太监给皇帝买回了几十只羊。光绪帝十分喜爱,然而,难题也接踵而至。大家知道,紫禁城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是神圣的殿堂,里面无处养羊,该把这些羊放到哪里呢?太监建议放到御花园,光绪帝同意了。
  没想到难题又来了,御花园里到处都是花花草草,几天下来,羊糟蹋了不少花草。御花园的管理者十分反感,于是,反映到慈禧太后那里。慈禧不耐烦地下令把这些羊统统处理掉,紫禁城里不准养羊。
  该把这些羊弄到哪里去呢?光绪帝一筹莫展。太监又来献计,建议到天坛放养。这倒是个好主意,光绪帝去过几次天坛,知道那里地面开阔,有大片的草地,适合放羊,于是,批准了这个建议。太监赶着羊出了紫禁城,大摇大摆地前往天坛。
  然而,天坛的官员无论如何不允许太监赶羊进门,这里是皇帝祭天的神圣之所,不是牧场,他们更不相信皇帝能做出这样的决定,反而怀疑太监是不是吃错了药。但太监奉旨放羊,一点儿也不把官员放在眼里,于是双方起了纠纷。狐假虎威的太监扯着不阴不阳的嗓子,把天坛官员的祖宗八代都“问候”了一遍。双方情绪激动,还动了手。
  天坛的官员忠于职守,却受到太监的羞辱,自然不能善罢甘休,他们上奏皇帝,要讨个公道。没想到光绪一口应承:是朕的旨意。这下子天坛官员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一想到太监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想到自己无辜受辱、无处申冤的处境,回到天坛之后,索性在一棵树上吊死了。这样一来事情闹大了。
  慈禧得知真相大怒,立即命令将这几十只羊赶到御膳房,做成“羊肉制品”,并把惹事儿的太监重打几十大板之后,发往“打扫处”从事保洁工作。由于光绪已经18岁了,慈禧不便再使用原来罚跪之类的处罚办法,踌躇了半天,没想出办法,结果放过了光绪。
  按说这事儿本来不值一提,处理完了就算完了,但光绪帝心疼那几十只羊,因此憋了一肚子气。一天傍晚,光绪在宫里散步,突然发现宫女牵着上百条各色各样的狗,原来,这都是慈禧的爱犬,定期放出来遛。光绪立即找到了报复慈禧的办法,他领着一群太监迎上前去,拦住了宫女的去路。
  光绪帝阴沉着脸,故作不知地质问:“这是谁的狗?”宫女跪在地上告知是太后的爱犬。光绪怒气冲冲地说:“不许牧羊,却能养狗,怎么能这样!”执意要将这些狗逐出紫禁城。
  宫女急得直哭,这些狗是慈禧的命根子,而皇帝的命令又不敢违抗,急得恨不能一头碰死,为此现场乱成了一团。最后光绪领着太监们追打这群狗,现场鸡飞狗跳。
  由这件事可见,光绪个性十足。这点光绪像妈妈,别忘了,光绪的生母是慈禧的亲妹妹,他跟慈禧有着旁系的血缘关系。双方针尖对麦芒,真是棋逢对手。
  三
  在光绪帝的皇后的选择上,慈禧确实是私心太重,她一点儿也不考虑光绪的感受,为了自己的权势地位和娘家的利益,把侄女指婚给光绪。
  慈禧的侄女也是光绪帝的大表姐,二人属于近亲通婚。作为表姐,光绪对她并无恶感,但实在不能接受她从“表姐”到“爱人”的角色转变。更何况表姐也没什么可爱之处,身高不矮但有些驼背,脸型不短却写满了忧伤,一看就是一副“受气包”的模样,没有一点儿喜庆的感觉。所以,光绪帝一生没有跟她同居,二人仅是挂名夫妻,甚至成年累月不说一句话。
  光绪帝讨厌皇后,但是同皇后一起进宫的还有两位姐妹丽人——瑾嫔和珍嫔,弥补了光绪情感上的空白。尤其是珍嫔,深得光绪的喜欢。
  珍嫔具备南方女子的清秀聪慧,年龄也小,还是个天真烂漫、活泼聪明的小女孩儿。她琴棋书画也懂得一些,而且她不喜欢女妆,完全是一美少年的打扮。二人感情迅速升温,即使白天也形影不离。
  当时,颐和园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慈禧决定到颐和园住上几个月。皇后跟光绪赌气,要陪同太后一起去颐和园,说是去尽孝心;瑾嫔也表示愿意前去尽孝。慈禧十分高兴,答应了二人的请求。光绪帝心中暗喜,这样一来就远离了慈禧的 *** ,也看不到皇后那张“哭丧脸”了。紫禁城中就是他跟珍嫔的二人世界了,他要体验一下当家做主的感觉。
  不料皇后和瑾嫔的举动将了珍嫔一军,俩人前去陪伴婆婆,珍嫔却留在紫禁城中,显得很另类,珍嫔只好言不由衷地向慈禧表示也愿意陪伴尽孝。慈禧心情格外高兴,她肯定了珍嫔的孝心后,表示总不能让皇帝一个人独居,所以,让珍嫔留下陪伴皇帝。此时的慈禧对珍嫔尚无恶感,甚至多少有些爱怜的意思,因为在三个儿媳妇中,只有珍嫔年龄最小。珍嫔喜欢画画,慈禧还曾让自己的御用画师指点过珍嫔。
  珍嫔既做出了尽孝的姿态,又实现了跟皇帝独处的心愿,十分得意。太后领着皇后和瑾嫔走了,宫中生活顿时自由起来。珍嫔爱好广泛,比如摄影、唱戏,二人不顾宫廷礼法,自由自在地享受着爱情生活。
  有一个戏子时常进宫唱戏,珍嫔对他多有赏赐,戏子也送给珍嫔一些戏装照片。皇后觉得两个人的关系有些暧昧,于是,到婆婆那里搬弄是非,没想到慈禧也不以为然。别看慈禧年近六旬,但依然迷恋京剧,还利用皇太后的权势“追星捧角”,所以,她不认为珍嫔这一爱好有什么不好。
  一次看戏,皇帝、皇后、瑾嫔、珍嫔都在场,轮到珍嫔喜爱的那位戏子登台的时候,皇后突然阴阳怪气地提醒皇帝看好了自己身边的美人,可别闹出什么笑话。说完,目光怪异地向台上一瞥。皇后话音刚落,珍嫔就委屈得放声大哭。光绪恼羞成怒,起身挥拳要打皇后,太监赶紧前来拉架。现场一片混乱,一台大戏从台上演到台下,草草收场。
  从此之后,光绪帝十分反感皇后,开始想方设法报复、欺负皇后。皇后向姑姑兼婆婆哭诉,慈禧再训斥光绪,这对于夫妻关系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在这个节骨眼上,皇后的父亲、慈禧的弟弟桂祥又来凑热闹,问题就更复杂了。
  桂祥平日里呼朋引类,三教九流的朋友很多,自打闺女成了皇后,更是自我膨胀,狐假虎威,结果给自己惹来了一桩麻烦。原来,经朋友引见,一个木材商宴请了桂祥,本来说是出于敬仰和爱戴,谁想到酒过三巡,木材商说出了宴请的真实用意:自己手里压着一批东南亚进口的上等木材,价值几万两白银,找不到买主,想卖给皇家,希望桂祥跟皇帝姑爷说一声,促成这笔交易,并许诺支付一定比例的回扣。桂祥已经喝得云里雾里,又架不住人家一顿奉承,就拍着胸脯答应了。
  桂祥酒醒之后也很后悔。此时国家财力不足,颐和园落成后,暂时不会建大的工程,一下子购进几万两银子的木材何用?而且,他也有自知之明,自己名为皇亲国戚,但姐姐慈禧太后恨他不成器,对他从无好脸色;姑爷光绪对他视而不见,别说求人赏个面子,简直连开口的机会都没有。
  但朋友们不知道他的苦衷,人家光知道他是风光体面的皇帝老丈人,况且他已经大包大揽,如果不兑现诺言就是丢面子到家了,今后如何在市面上混?经过苦思冥想,桂祥哭丧着脸进宫找女儿。
  女儿听完父亲的哀求也很犯难,她名为皇后,日子却过得战战兢兢,但看父亲眼巴巴的可怜样,又不好拒绝,就应承下来了。
  皇后自己手中没有任何权力。跟婆婆说,她没这个胆子;跟丈夫说,她没这个机会。
  最后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个办法——拜托瑾嫔办成这件事儿。一则光绪帝对瑾嫔尚不至于十分反感,再则她是珍嫔的亲姐姐,如果自己不愿说,也可托妹妹去说。
  瑾嫔冒冒失失地跟光绪说了,不料光绪顿时大怒,痛斥瑾嫔简直堕落成了一个“村妇”。皇后在做梦,难道你也没醒吗!光绪骂够了,让瑾嫔给皇后捎个话:别拿太后这个靠山当回事儿,朕是皇帝,天下第一,谁都管不了。
  慈禧的耳目遍布宫中,她知道这一切后,恶狠狠地说,当年若不是选他进宫,哪里轮到他做皇帝,辛辛苦苦把他养大成人,想不到这般忘恩负义,看怎么收拾他。
  四
  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多年,朝廷中的大臣尽是她的亲信,年轻的皇帝哪里是她的对手?
  但光绪皇帝并不甘心,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他一心变法图强,重用康有为、梁启超等,与慈禧太后的矛盾完全公开化。
  慈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她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囚禁在瀛台,废除了新法。
  10年之后,38岁的光绪帝病逝在瀛台,24小时之内,74岁的慈禧也走完了她人生的历程。一对“冤家”至此彻底消亡。
皇帝慈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