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厌氧消化池的正常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
展开全部
(1)进泥是为消化池内的微生物提供营养源,进泥量应根据池内消化温度、消化时间等因素由运行经验确定。中温消化每日的进泥中的固体量不能超过池内固体总量的5%,而且进泥中的固体浓度应尽量高一些(一般为4%左右)。为避免泵和输泥管道的堵塞,一般都采用间歇进泥方式,即大流量、短时间内进泥。为使消化池进泥均匀,每日的进泥次数尽可能多,而且每次的进泥量要尽可能相同。为防止进泥时消化池液面上升过多引起气室压力的波动,需要设置上清液溢流设施。
(2)排泥和上清液的排放直接关系到消化池运行效果的好与坏,排泥量和上清液排放量的比值以维持消化池内污泥浓度稳定和产气量最大为原则,并根据经验确定。排泥和排放上清液一般都间歇进行,每天数次。而且最好是先排上清液、再排泥,以保证排泥浓度不小于30g/L,否则消化很难进行。
(3)加热是维持厌氧中温消化的关键手段,为保证消化液的温度基本不变(35±1℃),必须经常检查加热盘管或热交换器的进、出口热水的温度和流量,如果发现加热效果不理想,应立即进行调节或维修。
(4)搅拌可以促进泥与消化液的混合均匀、有利与沼气与污泥颗粒的分离,因此搅拌直接影响产气量的多少和消化效果。由于纤维杂物的缠绕在搅拌桨叶上或磨损腐蚀等使搅拌桨叶和搅拌轴等原因会引起搅拌效果的下降,必须通过经常检查运行情况和保证搅拌效果。搅拌间歇进行,一般间歇时间为搅拌时间的3~4倍,通常在进泥和加热后或同时进行搅拌,而在排放消化液时应停止搅拌。
以上操作步骤都要和沼气的产量相联系,操作的顺序和每个步骤的时间都以不影响产气量为原则
(2)排泥和上清液的排放直接关系到消化池运行效果的好与坏,排泥量和上清液排放量的比值以维持消化池内污泥浓度稳定和产气量最大为原则,并根据经验确定。排泥和排放上清液一般都间歇进行,每天数次。而且最好是先排上清液、再排泥,以保证排泥浓度不小于30g/L,否则消化很难进行。
(3)加热是维持厌氧中温消化的关键手段,为保证消化液的温度基本不变(35±1℃),必须经常检查加热盘管或热交换器的进、出口热水的温度和流量,如果发现加热效果不理想,应立即进行调节或维修。
(4)搅拌可以促进泥与消化液的混合均匀、有利与沼气与污泥颗粒的分离,因此搅拌直接影响产气量的多少和消化效果。由于纤维杂物的缠绕在搅拌桨叶上或磨损腐蚀等使搅拌桨叶和搅拌轴等原因会引起搅拌效果的下降,必须通过经常检查运行情况和保证搅拌效果。搅拌间歇进行,一般间歇时间为搅拌时间的3~4倍,通常在进泥和加热后或同时进行搅拌,而在排放消化液时应停止搅拌。
以上操作步骤都要和沼气的产量相联系,操作的顺序和每个步骤的时间都以不影响产气量为原则
天健创新
2024-09-20 广告
2024-09-20 广告
天健创新监测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430641)创立于 2002 年,是长期专注于水系统传感器和监测仪表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通过水质传感器和数据服务,为水行业提供先进实用的监测解决方案。主要产品包括:悬浮物、浊度...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天健创新提供
展开全部
厌氧反应池的工艺控制条件及注意事项:
1。温度:按三种不同嗜温厌氧菌(嗜温5-20℃ 嗜温20-42℃ 嗜温42-75℃)工程上分为低温厌氧(15-20℃)、中温厌氧(30-35℃)、高温厌氧(50-55℃)三种。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最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1℃,效率下降11%。在上述范围,温度在1-3℃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度产生酸积累等问题。
2。 PH: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应控制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PH,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6.5-8.0,最佳范围为6.8-7.2,PH低于6.3或高于7.8,甲烷化速降低。
3。氧化还原电位:水解阶段氧化还原电位为-100~+100mv,产甲烷阶段的最优氧化还原电位为-200~-400mv。因此,应控制进水带入的氧的含量,不能因以对厌氧反应器造成不利影响。
4。营养物: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C:N:P=(350-500):5:1。
5。有毒有害物:抑制和影响厌氧反应的有害物有三种:
1)无机物:有氨、无机硫化物、盐类、重金属等,特别硫酸盐和硫化物抑制作用最为严重;
2 )有机化合物: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含挥发性脂肪酸(VFA)、非极性酚化合物、单宁类化合物、芬香族氨基酸、焦糖化合物等五类。
3 )生物异型化合物,含氯化烃、甲醛、氰化物、洗涤剂、抗菌素等。
1。温度:按三种不同嗜温厌氧菌(嗜温5-20℃ 嗜温20-42℃ 嗜温42-75℃)工程上分为低温厌氧(15-20℃)、中温厌氧(30-35℃)、高温厌氧(50-55℃)三种。温度对厌氧反应尤为重要,当温度低于最优下限温度时,每下降1℃,效率下降11%。在上述范围,温度在1-3℃的微小波动,对厌氧反应影响不明显,但温度变化过大(急速变化),则会使污泥活力下降,度产生酸积累等问题。
2。 PH:厌氧水解酸化工艺,对PH要求范围较松,即产酸菌的PH应控制4-7℃范围内;完全厌氧反应则应严格控制PH,即产甲烷反应控制范围6.5-8.0,最佳范围为6.8-7.2,PH低于6.3或高于7.8,甲烷化速降低。
3。氧化还原电位:水解阶段氧化还原电位为-100~+100mv,产甲烷阶段的最优氧化还原电位为-200~-400mv。因此,应控制进水带入的氧的含量,不能因以对厌氧反应器造成不利影响。
4。营养物:厌氧反应池营养物比例为C:N:P=(350-500):5:1。
5。有毒有害物:抑制和影响厌氧反应的有害物有三种:
1)无机物:有氨、无机硫化物、盐类、重金属等,特别硫酸盐和硫化物抑制作用最为严重;
2 )有机化合物: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含挥发性脂肪酸(VFA)、非极性酚化合物、单宁类化合物、芬香族氨基酸、焦糖化合物等五类。
3 )生物异型化合物,含氯化烃、甲醛、氰化物、洗涤剂、抗菌素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