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对佛菩萨起恶念,我越不想这样,越控制不住,都不敢看佛像
我心里知道不好,当我起这些念头的时候,也不知道为甚么会起这些念头,内心非常恐惧,感觉自己犯了五逆重罪,以至于我见到佛像,就忍不住起这样的念头,我越压抑,越觉得它会反弹过来...
我心里知道不好,当我起这些念头的时候,也不知道为甚么会起这些念头,内心非常恐惧,感觉自己犯了五逆重罪,以至于我见到佛像,就忍不住起这样的念头,我越压抑,越觉得它会反弹过来。感觉就像强迫症。。。。。。求大德指点,救救我吧
起了念头我也忏悔。非常不安。但还是会。。。。感觉要起这些念头时,我会立即压住,但没用,我好惶恐。。。
明白一点了,我的恐惧给了这些妄念力量。如果我害怕见了佛像起恶念,那么也许我见到佛像就真的起恶念了,正所谓“外在的经验是内心期望的结果”,不再给自己负面暗示,再者体认罪性无实——我与佛菩萨皆属幻妄,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有差别。而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如果心力薄弱就暂时转移注意力,读诵般若经典,此心与空性相应,妄念自然消灭。 展开
起了念头我也忏悔。非常不安。但还是会。。。。感觉要起这些念头时,我会立即压住,但没用,我好惶恐。。。
明白一点了,我的恐惧给了这些妄念力量。如果我害怕见了佛像起恶念,那么也许我见到佛像就真的起恶念了,正所谓“外在的经验是内心期望的结果”,不再给自己负面暗示,再者体认罪性无实——我与佛菩萨皆属幻妄,但依世间假名言说故有差别。而法身之体毕竟平等无有异相。如果心力薄弱就暂时转移注意力,读诵般若经典,此心与空性相应,妄念自然消灭。 展开
12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这种现象是自己无始劫以来的业习种子起现行。如果您用功比较精进的话,可能觉得自己念佛念咒不应该是起恶念的外缘,关于这一点,我专门请教过一位法师,他回答说,这是念佛翻动了业习种子,是好事。
第二:积极对治而不是压制。用力压制这种念头实际上是在紧紧的抓住这种念头。做为一个相信因果的三宝弟子,出现这种恶毒的念头,出现的第一个反应很可能是紧张和恐惧。这种状态并不利于对治。积极的对治就是放松再放松,想象自己休息在阿弥陀佛的佛号当中。能放松的结果就是不再紧紧抓住这种念头。
第三:日常要提高警惕。有时感觉自己出现恶念非常突然,实际上反省后才发觉,恶念的出现也是自己一点一点积累的,比如以前玩三国杀这类游戏,因为队友不配合或对家打得自己措手不及就咒诅他们,也不去对治这种念头。后果很严重,慢慢的在念佛时就会勾起恶毒的念头,把这些恶念投射到经书佛像上。所以,决不要姑息养奸!
第四:观察罪性本空,“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
当勤修读方等(大乘)经典。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令此空慧与心相应。当知此人。于念念顷。一切罪垢永尽无余。
多读诵金刚经、心经、坛经、般若经、大宝积经这些大乘般若经典会非常有益。
以下:文殊菩萨“仗剑迫佛” 可以证明着一点
“仗剑迫佛”就是文殊菩萨持剑欲刺佛陀。其经过,据《大宝积经》一○五卷的记载,是这样的:大约有五百位菩萨,从用功修行中,已得到宿命智,运用这宿命智,观察自己的过去,发现多生多劫前,曾造作了极重罪业,不禁生起极大怖畏,时时刻刻忧愁恐惧,再也不能专心用功修行,亦即由于如此,不能证得无生法忍。所以修行需要心情安宁,如果稍为有点动乱不安,用功就难上路,不特初发心者如此,就是已得宿命智的菩萨亦然。
文殊菩萨发现这五百菩萨有了这种动念,照一般常情的办法,应该设法去开导他们,使他们继续如法修行,好让他们证得无生法忍。然而文殊菩萨不这么办,反而手执利剑,于大众的面前,直向佛陀那儿走去,快要到达佛的左右,竟然举起利剑,欲向佛陀刺去!以五逆罪说,文殊菩萨似乎欲犯出佛身血的大罪。其实我们不必为文殊菩萨害怕,因这正是文殊菩萨度众生的大方便。何以知之?因为这时佛陀止住文殊菩萨说:你要刺我,当然有你要刺我的理由,而我亦不怕你来刺,但是望你且慢一步,先想好刺我的善巧方法,然后再来行刺不迟,你认为怎样?
文殊菩萨经佛这样一讲,就止步在低头沉思,当他正在这样沉思时,佛陀又对文殊菩萨说:你要刺我是可以的,但必要善巧如法,否则的话,应当知道,你所得的罪,是很重大的!首先我得告诉你:世间一切诸法,都是如幻如化的,我人的生命体,亦复如幻如化的,既没有实在的我,亦没有实在的人,试问你所执剑欲杀何人?将来又会受到怎样的殃报?我老实的对你说:如有一个实在的人,你去将他杀死,才会构成你的杀害之罪,才会使你感受罪殃之报,既一切法是如幻如化的,我人之性是了不可得的,当然就无所谓杀害,亦无杀害重罪可得了!
时五百菩萨在旁听佛陀对文殊菩萨这样的开示,当下了达罪恶之性本来是空寂的,对过去所作的重罪,何必作无谓的忧悔!于是实时证得无生法忍。
本此可以证知文殊菩萨执利剑以刺佛陀,不过是其度众生所运用的善巧手段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刺于佛陀。同时我们也可知道,文殊菩萨手中所持的利剑,根本就是代表文殊菩萨所具有的不可思议的微妙智慧,不能把它当作真的利剑来看。所以五百菩萨证得无生法忍后,以偈赞叹文殊菩萨说:
“文殊大智人,深达法源底,
自手握利剑,驰逼如来身。
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
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
此中显示文殊菩萨以智能通达空性。
@法师开示:
会在心中生起对佛不敬的恶念,这可以说是一种业障,但更贴切的说法,这是因为您的内心熏习了太多的恶念种子所致。楞严经有提到:「使我们造种种的恶业、流转于生死之中的根本就是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而能够让我们修集福德、清净解脱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六根!」如果从六根熏习了太多污染的种子,例如不好的电视节目看太多,常在连续剧里出现的不雅言词,都会潜藏在我们的第八意识之中,不经意的,这些恶的种子就会起现行。
在念经的时候也会生起恶念,这表示您诵经的清净种子还太少太薄弱! 「摄心为戒」的功夫也还没培养起来!这对于初学佛法的人来说,是很正常很普遍的现象。对治的方法除了「责心忏」之外,就是要多念经、念佛、持咒、拜佛,不断的从六根去熏习善的、清净的种子。就像是一个玻璃瓶,以前都是一直倒脏水进去而不自觉,现在倒一些清净的水进去,反而就能觉察:「这玻璃瓶怎么那么脏呀?」所以,请不用觉得沮丧,只要再继续倒清水下去,玻璃瓶就会慢慢的恢复清净。
赛斯书的建议:
压抑消极思想,如恐惧、愤怒或憎恨,是没用的。赛斯在其他节中说得很清楚,这些消极思想应该被认明、面对,然后被取代。
我(鲁柏)曾习于压抑,尤其是当我知道消极想法有破坏性之后。最初我过火了。我会捉到自己正在对某人或某种情形产生憎恨的想法,我几乎反弹回去,“噢,真是个可怕的念头啊!”我会对自己说。
“如果我对某人发出攻击性的思想,他可能受害。”我对罗说,“如果我埋掉它,它会伤害我,而以某种身体上的徵候出现。所以,下次请你问赛斯他建议怎么样?”在这节赛斯解释了压抑和正确应付方法的不同。
“鲁柏应该记住,当他感觉憎恨时要认出它,然后领悟憎恨是可以摒退的。可是,必须有最初的认识,然后叫他想像将憎恨连根拔去,而以一种积极的感觉取代之,但他必须想像连根拔除的过程。
“这是压抑和积极行动之间的区分。在压抑下,憎恨被推到底下而被忽略。用我们的法子,它被认出了,因它的不受欢迎,而在想像中予以连根拔除,并以和平思想及建设性能量来取代。”(赛斯经常警惕我不可因害怕攻击性而予以压抑)
了达罪性本空:“只要你还相信人的基本的罪恶(基督教——原罪),你就必然向自己投射巨大的惩罚。你也就必然会看到你的世界被毁灭,就象你让先知们告诉你的那样,他们确实这样告诉你,因为他们是从你们对自己罪恶理念的信仰出发来诉说的。”
“情绪像雨云或蓝天样地流过你,你应对它们开放和反应。”赛斯说,“你不是你的情绪,它们流过你,你感觉它们,然后它们就消失了。当你试图隐忍不发时,你的情绪就累积如山。”
第二:积极对治而不是压制。用力压制这种念头实际上是在紧紧的抓住这种念头。做为一个相信因果的三宝弟子,出现这种恶毒的念头,出现的第一个反应很可能是紧张和恐惧。这种状态并不利于对治。积极的对治就是放松再放松,想象自己休息在阿弥陀佛的佛号当中。能放松的结果就是不再紧紧抓住这种念头。
第三:日常要提高警惕。有时感觉自己出现恶念非常突然,实际上反省后才发觉,恶念的出现也是自己一点一点积累的,比如以前玩三国杀这类游戏,因为队友不配合或对家打得自己措手不及就咒诅他们,也不去对治这种念头。后果很严重,慢慢的在念佛时就会勾起恶毒的念头,把这些恶念投射到经书佛像上。所以,决不要姑息养奸!
第四:观察罪性本空,“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
当勤修读方等(大乘)经典。思第一义甚深空法。令此空慧与心相应。当知此人。于念念顷。一切罪垢永尽无余。
多读诵金刚经、心经、坛经、般若经、大宝积经这些大乘般若经典会非常有益。
以下:文殊菩萨“仗剑迫佛” 可以证明着一点
“仗剑迫佛”就是文殊菩萨持剑欲刺佛陀。其经过,据《大宝积经》一○五卷的记载,是这样的:大约有五百位菩萨,从用功修行中,已得到宿命智,运用这宿命智,观察自己的过去,发现多生多劫前,曾造作了极重罪业,不禁生起极大怖畏,时时刻刻忧愁恐惧,再也不能专心用功修行,亦即由于如此,不能证得无生法忍。所以修行需要心情安宁,如果稍为有点动乱不安,用功就难上路,不特初发心者如此,就是已得宿命智的菩萨亦然。
文殊菩萨发现这五百菩萨有了这种动念,照一般常情的办法,应该设法去开导他们,使他们继续如法修行,好让他们证得无生法忍。然而文殊菩萨不这么办,反而手执利剑,于大众的面前,直向佛陀那儿走去,快要到达佛的左右,竟然举起利剑,欲向佛陀刺去!以五逆罪说,文殊菩萨似乎欲犯出佛身血的大罪。其实我们不必为文殊菩萨害怕,因这正是文殊菩萨度众生的大方便。何以知之?因为这时佛陀止住文殊菩萨说:你要刺我,当然有你要刺我的理由,而我亦不怕你来刺,但是望你且慢一步,先想好刺我的善巧方法,然后再来行刺不迟,你认为怎样?
文殊菩萨经佛这样一讲,就止步在低头沉思,当他正在这样沉思时,佛陀又对文殊菩萨说:你要刺我是可以的,但必要善巧如法,否则的话,应当知道,你所得的罪,是很重大的!首先我得告诉你:世间一切诸法,都是如幻如化的,我人的生命体,亦复如幻如化的,既没有实在的我,亦没有实在的人,试问你所执剑欲杀何人?将来又会受到怎样的殃报?我老实的对你说:如有一个实在的人,你去将他杀死,才会构成你的杀害之罪,才会使你感受罪殃之报,既一切法是如幻如化的,我人之性是了不可得的,当然就无所谓杀害,亦无杀害重罪可得了!
时五百菩萨在旁听佛陀对文殊菩萨这样的开示,当下了达罪恶之性本来是空寂的,对过去所作的重罪,何必作无谓的忧悔!于是实时证得无生法忍。
本此可以证知文殊菩萨执利剑以刺佛陀,不过是其度众生所运用的善巧手段而已,并不是真的要刺于佛陀。同时我们也可知道,文殊菩萨手中所持的利剑,根本就是代表文殊菩萨所具有的不可思议的微妙智慧,不能把它当作真的利剑来看。所以五百菩萨证得无生法忍后,以偈赞叹文殊菩萨说:
“文殊大智人,深达法源底,
自手握利剑,驰逼如来身。
如剑佛亦尔,一相无有二,
无相无所生,是中云何杀?”
此中显示文殊菩萨以智能通达空性。
@法师开示:
会在心中生起对佛不敬的恶念,这可以说是一种业障,但更贴切的说法,这是因为您的内心熏习了太多的恶念种子所致。楞严经有提到:「使我们造种种的恶业、流转于生死之中的根本就是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而能够让我们修集福德、清净解脱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六根!」如果从六根熏习了太多污染的种子,例如不好的电视节目看太多,常在连续剧里出现的不雅言词,都会潜藏在我们的第八意识之中,不经意的,这些恶的种子就会起现行。
在念经的时候也会生起恶念,这表示您诵经的清净种子还太少太薄弱! 「摄心为戒」的功夫也还没培养起来!这对于初学佛法的人来说,是很正常很普遍的现象。对治的方法除了「责心忏」之外,就是要多念经、念佛、持咒、拜佛,不断的从六根去熏习善的、清净的种子。就像是一个玻璃瓶,以前都是一直倒脏水进去而不自觉,现在倒一些清净的水进去,反而就能觉察:「这玻璃瓶怎么那么脏呀?」所以,请不用觉得沮丧,只要再继续倒清水下去,玻璃瓶就会慢慢的恢复清净。
赛斯书的建议:
压抑消极思想,如恐惧、愤怒或憎恨,是没用的。赛斯在其他节中说得很清楚,这些消极思想应该被认明、面对,然后被取代。
我(鲁柏)曾习于压抑,尤其是当我知道消极想法有破坏性之后。最初我过火了。我会捉到自己正在对某人或某种情形产生憎恨的想法,我几乎反弹回去,“噢,真是个可怕的念头啊!”我会对自己说。
“如果我对某人发出攻击性的思想,他可能受害。”我对罗说,“如果我埋掉它,它会伤害我,而以某种身体上的徵候出现。所以,下次请你问赛斯他建议怎么样?”在这节赛斯解释了压抑和正确应付方法的不同。
“鲁柏应该记住,当他感觉憎恨时要认出它,然后领悟憎恨是可以摒退的。可是,必须有最初的认识,然后叫他想像将憎恨连根拔去,而以一种积极的感觉取代之,但他必须想像连根拔除的过程。
“这是压抑和积极行动之间的区分。在压抑下,憎恨被推到底下而被忽略。用我们的法子,它被认出了,因它的不受欢迎,而在想像中予以连根拔除,并以和平思想及建设性能量来取代。”(赛斯经常警惕我不可因害怕攻击性而予以压抑)
了达罪性本空:“只要你还相信人的基本的罪恶(基督教——原罪),你就必然向自己投射巨大的惩罚。你也就必然会看到你的世界被毁灭,就象你让先知们告诉你的那样,他们确实这样告诉你,因为他们是从你们对自己罪恶理念的信仰出发来诉说的。”
“情绪像雨云或蓝天样地流过你,你应对它们开放和反应。”赛斯说,“你不是你的情绪,它们流过你,你感觉它们,然后它们就消失了。当你试图隐忍不发时,你的情绪就累积如山。”
展开全部
你静下心来想一想,你所谓的恶念的根源是什么,是因为对佛菩萨不喜欢还是因为怕。很多人都有类似强迫症,总怕因为一句话一个念头对菩萨不敬招致灾祸,越这么想越因为害怕产生焦虑而不自然的尝试去想恶念头。这些都是释放焦虑的表现,是你胆小造成的。建议你听听哥利王和忍辱仙人的故事,其实《心经》一句话可能对你有利(如果因缘是如我所料的话),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自然远离颠倒幻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我的看法,未必准确,仅供参考:
这说明你信佛信的不够扎实,只是感性上有一种好感,然而这种好感只是停留在表面,诸如佛像的庄严,法师的威仪,同修的一种氛围。
所以,当有疑惑在内心产生时,介于上诉的诸多情况,没有深入佛理去求证。
建议把学佛深入内心,
可以看看‘论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几个特点,百度能搜索到,
然后读读阿含经故事集,很短的一篇篇,在阅读中,逐渐体会到佛法的真实不虚。
补充,感性的东西才会有压抑和被压抑之区分,学佛朋友中虽然有些人入道即从理性入手,但更多的人是从感性逐渐回归理性,深入经藏,开发智慧。有一点奇怪,怎么匿名的方式也能向团队提问?另外,人的内心世界很深奥复杂,很有多层面。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不能压抑,你只需观察自己的内心即可,能保持观察就已经初步胜出了。接下来就是提出自己内心的疑惑。把内心对立面的疑惑提出问题来。
还有一个,你周围的人的环境如何?意思是你父母或者同住的人信佛吗?
继续补充:楼主为何不追问呢?您这样补充还不如追问呢
妄念的产生也是有其因缘的,根据不同的因缘采取不同的对治。
比如:1,若是以往的对佛菩萨的不恭敬的习气,那就是身语意三门恭敬来对治,可以每日做礼拜;2,若是由于看了错误见解的书籍等,那就不要看了,去读不是那种世间名利场的大德做著述的佛学书籍;3,若是由于身边有不信佛的人,受了他们的影响,那就远离这些人。
这说明你信佛信的不够扎实,只是感性上有一种好感,然而这种好感只是停留在表面,诸如佛像的庄严,法师的威仪,同修的一种氛围。
所以,当有疑惑在内心产生时,介于上诉的诸多情况,没有深入佛理去求证。
建议把学佛深入内心,
可以看看‘论佛教不同于其他宗教的’几个特点,百度能搜索到,
然后读读阿含经故事集,很短的一篇篇,在阅读中,逐渐体会到佛法的真实不虚。
补充,感性的东西才会有压抑和被压抑之区分,学佛朋友中虽然有些人入道即从理性入手,但更多的人是从感性逐渐回归理性,深入经藏,开发智慧。有一点奇怪,怎么匿名的方式也能向团队提问?另外,人的内心世界很深奥复杂,很有多层面。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觉得不能压抑,你只需观察自己的内心即可,能保持观察就已经初步胜出了。接下来就是提出自己内心的疑惑。把内心对立面的疑惑提出问题来。
还有一个,你周围的人的环境如何?意思是你父母或者同住的人信佛吗?
继续补充:楼主为何不追问呢?您这样补充还不如追问呢
妄念的产生也是有其因缘的,根据不同的因缘采取不同的对治。
比如:1,若是以往的对佛菩萨的不恭敬的习气,那就是身语意三门恭敬来对治,可以每日做礼拜;2,若是由于看了错误见解的书籍等,那就不要看了,去读不是那种世间名利场的大德做著述的佛学书籍;3,若是由于身边有不信佛的人,受了他们的影响,那就远离这些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很正常的念头,每个人心里都有恶念,有人恶念小,容易去掉,有人恶念大要去掉很难,这没什么,你也不必太在意,只要你再起恶念的时候你用心去盯着它,一起你就盯,一起你就盯,自然就不见了,其实这也是修行的一大难,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念你的佛不去理会它就是了。你起执着烦恼就是理会它了。管他恶念善念都不理会一心念佛就是了。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