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 译文
一、译文: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
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下它。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二、原文:出处东晋王嘉《拾遗录》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扩展资料
一、《拾遗录》简介
共10卷。前9卷记自上古庖牺氏、神农氏至东晋各代的历史异闻,其中关于古史的部分很多是荒唐怪诞的神话。汉魏以下也有许多道听途说的传闻,为正史所不载。末1卷则记昆仑等8个仙山。
二、作者作品介绍
王嘉的主要作品有《牵三歌》和志怪小说《拾遗记》(一名《王子年拾遗记》)。《拾遗记》原书19卷,220篇,由于苻秦之际的战乱,典章散失。南朝梁代的萧绮缀拾成文,合为一部,改编为10卷,今行于世。《拾遗记》中的一些篇段故事情节、人物描写等方面都较为完善,初具短篇小说规模。王嘉可谓中国短篇小说的奠基人之一。
译文: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
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原文: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出处:出自东晋王嘉的《任末负笈从师》。
扩展资料:
典故:
任末十四岁时,学习没有固定的教师,常背着书箱,不怕路远和险阻到处求学,有时,他在树林里搭个小茅棚住下,削树枝作笔,汲树汁当墨,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遇上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取光,他刻苦读书,到了中、晚年仍坚持不懈。
任末不仅刻苦好学,而且还以爱友尊师闻名。友人董奉德在洛阳病死,因家境贫寒无力送棺木回老家埋葬,任末便用鹿车载上棺木,亲自推着送回董奉德老家的祖墓。任末出于对朋友的至诚,不顾路途坎坷,栉风沐雨地推车送友人尸骨还乡,这是很需要令人感佩的高行义举,由此传为美谈。
以后,任末回到家乡,蜀郡守曾聘请他做管理全郡总务的功曹史,他称病未去。不久,他的老师亡故,他又不顾路途遥远前去奔丧,竟死在奔丧途中。
临死前,任末告诉陪他同行的的侄儿任造说:"你一定要把我的尸体送到老师家门,如果人死后还有知觉,我为老师奔丧尽了弟子的礼节,魂灵也不感到惭愧,如果死后没有知觉,把我埋在泥土里,我也满足了。"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灌木名。⑥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译文
任末,他14岁时就背着书箱拜了很多老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贫穷无家,有时没有宿处,只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为了要研读他写的心得体会,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不是古代圣贤的著作他是不看的。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字词释义:
1、任末:东汉新繁人
2、常师:固定的老师。
3、笈:书箱。负笈:背着书箱。
4、不远:不怕路途遥远。
5、而:若,如果。
6、庵:小草屋。
7、刻:挤、榨。
8、映星望月:指在星月下读书。
9、缚:绑。
10、蒿:蒿草。
11、题:写。
12、门徒:此指学生。
13、净衣:干净的衣服。
14、易:更换。
15、终:死去。
16、夫:(fú)句首语助词,无义。
17、或:有时。
18、悦:敬佩。 19、每:常常 20、则:那么 21、会意: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