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幼儿园生活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对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建构有效师生互动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养成背景、幼儿心理、教师的传统的教育思想、环境创设因素等。建立有效的师幼互动应采取:教师观念转变、注重生活环境的创设、教师的应对策略等。
一、影响建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主要原因
(一) 家庭养成背景
(1)原因:本地区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备受父母、长辈宠爱,他们长期生活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之下,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生活能力非常差。由于家庭的过度溺爱和保护,出现了一些吞咽困难、偏食、挑食、要家人喂、入睡要哄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因此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他们就只得期盼老师向老师发起求助式、求慰式等互动,如:“老师我不会”、“老师帮帮我”等话语就经常挂在孩子的嘴边。
(2)原因:我班将近70%是外来务工的子女,父母忙于劳作挣钱,很少对孩子照顾很细致,这些孩子大多自理生活较强,但是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很差,饭前没有洗手的好习惯、乱扔垃圾、随处大小便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 教师传统教育观念
有人认为:孩子不难教,你只要管教严格一点,孩子肯定会听话,让他做什么他肯定会去做,于是经常看到教师整天扳着脸,对孩子发出“指令性”、“训斥性”等强制性的要求,使孩子被动地去接受老师的要求,阻碍了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影响了孩子主动去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 环境创设因素
幼儿园生活环境的创设,大多是从大环境出发形成环境的统一来考虑,以教师、保育员管理的角度出发,较少去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对生活活动规则的理解能力,没有用孩子易于理解掌握的形象表征,如:缺乏洗手步骤图:大小便规则图、穿脱衣物的挂图等,使孩子难以主动适应,只好依赖教师发出指令式互动来回应老师。
二、具体措施
(一) 加强学习,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基本精神是教师要关注、关爱和支持、指导幼儿,在与幼儿积极互动中促进孩子主动发展。这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从心里去爱每个孩子。因此我们利用幼儿园园本培训开展了一些活动:如:邀请即将退休的教师向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生涯中的酸甜苦辣”讲座、邀请名优教师进行“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讲座以及教师师德演讲比赛“今天怎样做老师”、“怎样让孩子感受爱”等活动,在交流互动、学习过程和参与比赛中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崇高,不仅学习到其他教师崇高的师德经验,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增强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与孩子的有效互动。其次通过带教工作、常规检查等措施促进教师努力于改善互动行为,
在生活活动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积极情感。
(二) 创设有利与互动的环境,支持幼儿的主动互动
环境是活动的载体,良好的物质环境既能诱发孩子参与活动能够的积极性、主动性,消除孩子的依赖、求助心理,同时促进幼儿与老师、同伴、生活环境之间的互动。因此,我们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上做了相当大的“生活化“环境布置,大多以生活类图文并茂的且朗朗上口的儿歌画面出现在墙壁上,有:弟弟摔倒我扶起、洗手歌、小手帕、上下楼梯、不做小瘦猴、我和镜子做朋友等,教师们经常利用带孩子上下楼梯时或者饭后散步等过程中引导孩子主动去观察、去学习,孩子们兴趣很高,在接送中孩子们还常常把自己学到的本领讲给爸爸妈妈听,还起到了对爸爸妈妈们的教育。其次在教室中合理地创设孩子的生活环境,力求孩子取放,降低孩子参与活动的难度,如:盥洗室水龙头高度、毛巾和杯子高度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使用,在盥洗室里教师画了一些正确洗手、小便的步骤示范图和标志,让孩子直观去了解使用的正确方法,有时孩子忘记时还能起到提醒和同伴之间相互监督的作用,进一步支持与指导孩子主动与环境材料之间的互动。我们班还开展了“我是能干的值日生”竞赛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孩子展示与表现自己成功参与活动的欲望,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活动能力。总之,良好的环境创设在生活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中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案例1
创设情境,支持孩子与环境互动
背景介绍
开学初,在小班进餐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将瘦肉、青菜放在口中咀嚼许久还是吐出了渣,有的小朋友拿汤勺是一把抓,像拿铲子一样,有的孩子吃饭不扶碗,饭菜撒了一身或一地,有的自己不肯吃求助于老师等。
原因分析
小班孩子刚脱离了家人的怀抱,不善于使用餐具,而且由于年龄小,咀嚼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养成文明进餐的习惯,这不能光靠老师、保育员的帮助、照顾来完成,必须通过相应的情景使其受到锻炼和 提高。
应对策略
在小班创设“娃娃家”的生活化环境,投放一些孩子在生活中熟悉的、喜爱的材料,如“我给娃娃喂食”中,教师在里面投放了汤勺、小娃娃、教师自制的点心等,投放的材料也有变化,先让孩子给大嘴娃娃喂食,后改为为小嘴娃娃喂食,慢慢提高孩子用汤勺进餐的能力;以情景表演“我自己会吃饭”来激发孩子表现的欲望,起到了示范式的互动,并获得与吃饭相关的正确方法;还有我们还开辟了“娃娃休闲吧”,在里面提供了一些较硬的食物,如花生、蚕豆、玉米等,帮助孩子练习咀嚼能力。
(三) 采取灵活互动策略,建构有效的师生互动
《纲要》中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求教师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能建构有效的师生互动。我们在研究中采取了以下的方式:支持性互动、合作性互动、引导性互动。
支持性的互动
教师以支持孩子主动活动,消除孩子活动障碍为宗旨,包括帮助、照顾、评价、赞赏、安抚、调解等互动方式。
合作性互动
指教师一平等身份介入孩子活动中,合作完成活动任务的互动方式,包括:参与、协商、讨论等互动方式。
引导性互动
只教师对孩子的活动行为趋向与方式加以指导,包括提醒、建议、启发、提问、示范、指导等互动方式。
案例2
有效运用多种互动方式,帮助孩子克服午睡中面临问题。
背景介绍
2007年9月3日开学了,面对新的学校,孩子们充满了许多的好奇,由于新学校的搬迁,有很多地方与老学校有明显不同,特别是午睡房,有以前的睡地铺改为上下铺床,当孩子走入午睡房时,有较多的孩子开始哭闹起来:“老师我不睡觉”。“老师我要回家”
分析原因
主要是孩子刚搬入新园所,午睡常规一下子打乱;有的是新生,还没有建立午睡常规,所以他们就出现哭闹和想回家的想法。这是个求助式互动。
应对策略
(1)抚慰式互动:老师:“孩子们,我们都不回家,先睡个好觉,醒来了爸爸妈妈就会来接宝宝的。”孩子们仍旧哭:“老师我怕,物品不感睡上面,睡在上面会摔下来的?”
(2)鼓励式互动:“我们升如中班了,长大了,我相信大家都是勇敢的孩子。”
(3)讨论式互动“大家讨论一下:睡上铺怎样才能更安全?”有的孩子说:“爬上去的时候慢一点”;有的说:“手抓得紧一点,脚要踩稳;”有的孩子说:“我不怕睡上铺,我觉得睡在上面很开心,我跟你换换吧?”在这个孩子的带领和示范下,其他睡上铺的孩子不哭了,慢慢的爬了上去,我及时的表扬了这些孩子,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四)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性,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师幼互动方式。
大班的孩子生活能力较强,有自己的想法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因此益采用合作、引导性互动方式;中班孩子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能力尚不完善,应以引导性互动为主,合作、支持性互动为辅;小班孩子生活能力差、生活经验也相当缺乏,应以支持、引导性互动为主,合作性互动为辅。
总之在对孩子生活教育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得我园的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孩子的文明生活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我们每次在午餐之前运用小广播开展的文明生活活动教育的举措受到了小朋友的喜爱,通过教师讲述生活活动故事,与每位小朋友进行互动提问,明白重要做个文明孩子;大班孩子进行菜谱介绍,这举措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我们将继续保持下去。但是通过研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于一些生成性的互动,教师们还缺乏随即应变和及时回应的能力;还有在面向群体互动的前提下兼顾棉线个体互动中有较多教师还缺乏灵活有效的互动方式。这些都将是我们继续研究的内容。
一、影响建构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主要原因
(一) 家庭养成背景
(1)原因:本地区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备受父母、长辈宠爱,他们长期生活在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和照顾之下,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自理生活能力非常差。由于家庭的过度溺爱和保护,出现了一些吞咽困难、偏食、挑食、要家人喂、入睡要哄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因此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他们就只得期盼老师向老师发起求助式、求慰式等互动,如:“老师我不会”、“老师帮帮我”等话语就经常挂在孩子的嘴边。
(2)原因:我班将近70%是外来务工的子女,父母忙于劳作挣钱,很少对孩子照顾很细致,这些孩子大多自理生活较强,但是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很差,饭前没有洗手的好习惯、乱扔垃圾、随处大小便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 教师传统教育观念
有人认为:孩子不难教,你只要管教严格一点,孩子肯定会听话,让他做什么他肯定会去做,于是经常看到教师整天扳着脸,对孩子发出“指令性”、“训斥性”等强制性的要求,使孩子被动地去接受老师的要求,阻碍了孩子与老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影响了孩子主动去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 环境创设因素
幼儿园生活环境的创设,大多是从大环境出发形成环境的统一来考虑,以教师、保育员管理的角度出发,较少去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对生活活动规则的理解能力,没有用孩子易于理解掌握的形象表征,如:缺乏洗手步骤图:大小便规则图、穿脱衣物的挂图等,使孩子难以主动适应,只好依赖教师发出指令式互动来回应老师。
二、具体措施
(一) 加强学习,转变教师教育观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基本精神是教师要关注、关爱和支持、指导幼儿,在与幼儿积极互动中促进孩子主动发展。这需要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从心里去爱每个孩子。因此我们利用幼儿园园本培训开展了一些活动:如:邀请即将退休的教师向青年教师进行“教育生涯中的酸甜苦辣”讲座、邀请名优教师进行“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讲座以及教师师德演讲比赛“今天怎样做老师”、“怎样让孩子感受爱”等活动,在交流互动、学习过程和参与比赛中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崇高,不仅学习到其他教师崇高的师德经验,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增强教师在一日活动中与孩子的有效互动。其次通过带教工作、常规检查等措施促进教师努力于改善互动行为,
在生活活动中与孩子建立良好的积极情感。
(二) 创设有利与互动的环境,支持幼儿的主动互动
环境是活动的载体,良好的物质环境既能诱发孩子参与活动能够的积极性、主动性,消除孩子的依赖、求助心理,同时促进幼儿与老师、同伴、生活环境之间的互动。因此,我们在幼儿园的大环境上做了相当大的“生活化“环境布置,大多以生活类图文并茂的且朗朗上口的儿歌画面出现在墙壁上,有:弟弟摔倒我扶起、洗手歌、小手帕、上下楼梯、不做小瘦猴、我和镜子做朋友等,教师们经常利用带孩子上下楼梯时或者饭后散步等过程中引导孩子主动去观察、去学习,孩子们兴趣很高,在接送中孩子们还常常把自己学到的本领讲给爸爸妈妈听,还起到了对爸爸妈妈们的教育。其次在教室中合理地创设孩子的生活环境,力求孩子取放,降低孩子参与活动的难度,如:盥洗室水龙头高度、毛巾和杯子高度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使用,在盥洗室里教师画了一些正确洗手、小便的步骤示范图和标志,让孩子直观去了解使用的正确方法,有时孩子忘记时还能起到提醒和同伴之间相互监督的作用,进一步支持与指导孩子主动与环境材料之间的互动。我们班还开展了“我是能干的值日生”竞赛活动,极大地满足了孩子展示与表现自己成功参与活动的欲望,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活动能力。总之,良好的环境创设在生活活动中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中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案例1
创设情境,支持孩子与环境互动
背景介绍
开学初,在小班进餐活动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将瘦肉、青菜放在口中咀嚼许久还是吐出了渣,有的小朋友拿汤勺是一把抓,像拿铲子一样,有的孩子吃饭不扶碗,饭菜撒了一身或一地,有的自己不肯吃求助于老师等。
原因分析
小班孩子刚脱离了家人的怀抱,不善于使用餐具,而且由于年龄小,咀嚼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养成文明进餐的习惯,这不能光靠老师、保育员的帮助、照顾来完成,必须通过相应的情景使其受到锻炼和 提高。
应对策略
在小班创设“娃娃家”的生活化环境,投放一些孩子在生活中熟悉的、喜爱的材料,如“我给娃娃喂食”中,教师在里面投放了汤勺、小娃娃、教师自制的点心等,投放的材料也有变化,先让孩子给大嘴娃娃喂食,后改为为小嘴娃娃喂食,慢慢提高孩子用汤勺进餐的能力;以情景表演“我自己会吃饭”来激发孩子表现的欲望,起到了示范式的互动,并获得与吃饭相关的正确方法;还有我们还开辟了“娃娃休闲吧”,在里面提供了一些较硬的食物,如花生、蚕豆、玉米等,帮助孩子练习咀嚼能力。
(三) 采取灵活互动策略,建构有效的师生互动
《纲要》中指出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求教师灵活运用这些策略,能建构有效的师生互动。我们在研究中采取了以下的方式:支持性互动、合作性互动、引导性互动。
支持性的互动
教师以支持孩子主动活动,消除孩子活动障碍为宗旨,包括帮助、照顾、评价、赞赏、安抚、调解等互动方式。
合作性互动
指教师一平等身份介入孩子活动中,合作完成活动任务的互动方式,包括:参与、协商、讨论等互动方式。
引导性互动
只教师对孩子的活动行为趋向与方式加以指导,包括提醒、建议、启发、提问、示范、指导等互动方式。
案例2
有效运用多种互动方式,帮助孩子克服午睡中面临问题。
背景介绍
2007年9月3日开学了,面对新的学校,孩子们充满了许多的好奇,由于新学校的搬迁,有很多地方与老学校有明显不同,特别是午睡房,有以前的睡地铺改为上下铺床,当孩子走入午睡房时,有较多的孩子开始哭闹起来:“老师我不睡觉”。“老师我要回家”
分析原因
主要是孩子刚搬入新园所,午睡常规一下子打乱;有的是新生,还没有建立午睡常规,所以他们就出现哭闹和想回家的想法。这是个求助式互动。
应对策略
(1)抚慰式互动:老师:“孩子们,我们都不回家,先睡个好觉,醒来了爸爸妈妈就会来接宝宝的。”孩子们仍旧哭:“老师我怕,物品不感睡上面,睡在上面会摔下来的?”
(2)鼓励式互动:“我们升如中班了,长大了,我相信大家都是勇敢的孩子。”
(3)讨论式互动“大家讨论一下:睡上铺怎样才能更安全?”有的孩子说:“爬上去的时候慢一点”;有的说:“手抓得紧一点,脚要踩稳;”有的孩子说:“我不怕睡上铺,我觉得睡在上面很开心,我跟你换换吧?”在这个孩子的带领和示范下,其他睡上铺的孩子不哭了,慢慢的爬了上去,我及时的表扬了这些孩子,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四)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性,灵活地运用不同的师幼互动方式。
大班的孩子生活能力较强,有自己的想法生活经验也比较丰富,因此益采用合作、引导性互动方式;中班孩子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能力尚不完善,应以引导性互动为主,合作、支持性互动为辅;小班孩子生活能力差、生活经验也相当缺乏,应以支持、引导性互动为主,合作性互动为辅。
总之在对孩子生活教育中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使得我园的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孩子的文明生活习惯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我们每次在午餐之前运用小广播开展的文明生活活动教育的举措受到了小朋友的喜爱,通过教师讲述生活活动故事,与每位小朋友进行互动提问,明白重要做个文明孩子;大班孩子进行菜谱介绍,这举措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我们将继续保持下去。但是通过研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于一些生成性的互动,教师们还缺乏随即应变和及时回应的能力;还有在面向群体互动的前提下兼顾棉线个体互动中有较多教师还缺乏灵活有效的互动方式。这些都将是我们继续研究的内容。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