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德军在敦刻尔克,停止追击不是无奈之举,而是另有打算,具体原因在于:
1、“生吃”法国,安抚苏联
一战之后,德国被严重削弱,法国人风光无限,从此德国充满对法复仇的欲望。而一战后尾声, 沙俄西线大军被德兴登堡元帅,兵不血刃收降不少,这使德军占尽没有了东线的担忧,专心西线的便宜。
另外德军在波兰与苏联的“温情脉脉”都使得纳粹德国,一定要“生吃”法国。至于苏联‘稍后再说”。
2、英美强力,纳粹失气
法国很快投降,堂堂欧洲第一陆军强国,却被纳粹兼并了。英美盟友这是才意识到,绥靖怀柔无法满足纳粹的胃口了,撤出援法军队势在必行。
而纳粹德国方面因为实力问题,无法控制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所以只能用空军进攻不列颠群岛了,英国是美国大西洋的门户,其背后源源不断的美援,使得英国颓势逆转,纳粹却愈加心虚。难有收获了。
纳粹保证为了“战争大业”的继续,苏联就成为了,可以英美团结的潜在盟友。加之强大的苏联,不会再给纳粹,一战时东线德军收降的便宜,所以纳粹不得不选择,吞下法国,决战苏俄。
3、攻击苏俄,与英美媾和
二战就这样,在趋利避害的谋划中开始了,面对纳粹的猖狂,苏俄和英美此时亲密无间,但是意识形态下的双方却也龌龊常有。
纳粹号准这个脉,认为即便被苏俄灭国,美英也会为德国另开“后门”,德国复兴就有另一番生机,所以失败给英美比失败给苏俄更有利益。因此先下手灭苏俄,不成就和英美媾和。不能对英美法军赶尽杀绝。
很明显,戈林这次又是高估自己了,从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就能看出,戈林往往都是在说大话。不过也有人说,德军是故意放走英法联军的,因为想要展现自己很强大,所以要先击溃敌军,再故意放走他们。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敦刻尔克地区有很多沼泽,表面看好像非常平坦,其中却隐藏着很多危险,如果贸然前进,一定会承受很大损失。这样一来,德军的突然暂停的确有太多偶然,不过在盟军撤走之后,德国人在海滩上倒是捡了不少先进装备。
也有人说,这是希特勒的战略谋划,因为他想先彻底击败法军,然后和英国人媾和,在希特勒看来,英国人的人种和日耳曼人很接近。
甚至还有人认为,是希特勒使用的地图出了问题,地图上错误地把敦刻尔克这个港口标记为了沼泽地区,沼泽地区不适合装甲部队前进,所以他命令陆军停止进攻,换空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