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真正的语文课堂

葵久CYN7s2
2013-10-29 · TA获得超过13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9万
展开全部
重庆市云阳县鱼泉镇鱼泉小学 冉孟春 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提出这个问题恐怕会引起许多人的争议。也许有人会说,语文老师上语文课就是语文课堂,难道存在上语文课不是语文课堂吗?如果这一质疑是对的,那么,所有的“涂鸦”都有书法味儿了。虽然是上语文课,但不一定是真正的语文课堂。我认为,真正的语文课堂是一个最艺术化、最富有情趣的教学领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净化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内环境,把不是语文课堂的东西清除掉。 其次,语兄缓卜文课堂不是其它学科知识的大拼盘。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过分注重文中的自然科学知识或其它知识,把语文课杂化为其它各学科知识的大拼盘,这是不对的。 再次,语文课不是其它学科的保姆。语文的工具性,可以从语文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来理解。但是,语文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交际之中,它的存在,主要不是因为它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而是因为有它独立存在的价值,有它独立的目标,它对学生的发展,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用语文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魅力,去丰化和磁化语文教学过程。 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教师要有一种内在、含蓄而奔放的激情,让听者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如沐春风,如浴秋阳,让学生感受其语言美、意境美,同时弥漫着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美,达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积淀民族文化,丰富学生生存的智慧,提升人生境界。 三、教师有较高的语文素养。 再好的剧本,从平庸的演员口中念出,会变得干瘪无味,毫无创造;而优秀的演员,哪怕你给他的是一个菜谱,他也能念得有滋有味。真正的语文课堂是教师全情投入的产物,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味道十足”的人,并根据自己的特长因长施教,上出“个性美”来。 我有幸到万州听了“三峡教育论坛‘平湖之春’小学语文名师教学研讨会”的专家和名师们的讲课及讲座,受益匪浅。就这个问题,我发表一些自己的拙见。 一、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构建真正语文课堂的基本条件。 课前师生之间采用形式多样的对:或提问,或讲故事、笑话,或相互鼓励等,引生入课,如话家常,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课中老师不是威严地站在讲台上给学生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是面带微笑来回穿巡于学生之间,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好伙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多方激活学生,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 写什么,老师相机给予恰当的指导、评价或鼓励。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在讲座中说:“师生在课堂上同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当老师在有意义的讲授知识、引导学生释疑解难时,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当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客体。这种主客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不停地转换。小语教学专家支玉恒老师说:“语文课堂是什么?是一种享受。在没有压力的感觉中共赏祖国语言文字羡穗的优美,共同享受自己的佳作,”的确,这样的课让听者也是一种享受。师生在课堂上是自然的、自主的、自由的,还有什么比这更高的境界呢? 一堂课结束时,老师那画龙点睛、声情并茂的结束语,让学生恋恋不舍地离开课堂,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回忆和想象的空间。 二、教师娴熟的语文教学基本功和深厚的语文素养,是构建真正语文课堂的重要因素。我就以支玉恒老师上《匆匆》这一课给我留下的美好回忆和启示来说明这一观点。 1、教师的教态亲切和蔼,语言朴实无华;学生思维活跃,感情奔放。师生共建一个激情奔放的语文课堂。支老师在课堂上语言亲切而富于激情,面带微笑而富于表情。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总是用心倾听,并及时恰当地给予评价鼓励的话语,整堂课无一句文学性的语言。然而给人的感觉就是亲切自然,无矫柔造作之嫌。学生在老师亲切朴实、富于感染力的评价中,思维变得活跃起来,感情如潮水奔放。 2、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评价、鼓励每一位学生,给学生奋发向上的激情和无尽的表现欲。支老师在课堂上总是用幽默、风趣、诙谐的语言及时恰当地鼓励、评价每一位学生。如有位女生回答问题后,老师评价:“哇,又一个王小丫,真了不起!”有位男生回答问题后引起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老师亲切地问他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后老师连忙用细小而轻快的声音说:“快别说了。老师和同学们会因为你精彩的回答而记住你的大名,忘记我的名字,那样我会妒忌你的。”多幽默风趣呀!学生听了这些恰如其分的评价,何乐而不为呢?即使那些没哪塌有请到回答问题的学生,老师也注意鼓励他们,不让学生因为老师没有注意他们而有失望的感觉。这一点,我们还做得很不够。 3、注重朗读指导。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点、重点,又是难点。如何才能将朗读指导落到实处呢?支老师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没有出现一个生硬的朗读术语,而是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朗读课文,每朗读一次让学生说出新的收获,让学生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抓“情感”是阅读教学的根,让学生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时,老师引导学生说出前三句与后一句的关系是鲜明的对比关系,怎样读出这种关系呢?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前三句给人以希望,用高兴的心情、轻松略高的语气来读;后一句给人以失望,应带着失望的心情、低沉缓慢的语气来读。”当学生朗读的语气不够到位时,老师又示范读一句,给学生以提示,然后让学生接着读。指导学生背诵时,让学生看着老师的手势背,老师的手势不仅指挥着背诵课文的轻重缓急,还暗示着背诵的内容,这就是无声的语言,这就是语文课堂教学艺术。 4、体现语文课堂结构的整体性又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细节。支老师从大处着眼,突现出“用心灵诵读——用心灵倾听——用心灵倾诉”这一教学流程,教学思路清晰,脉络清楚,结构严谨。同时,又从小处着手,注意教学过程中的细微之处。如有个同学在读“我默默地算着……”这几句时语速偏快,老师及时指导:“默默地算着有这么快吗?八千多日子啊,你再读一下。”同学们在创作名言时,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抓住一秒的时间,就是抓住了人的一生。”支老师和蔼地说:“太夸张了吧。应在‘一秒’前加一个什么字准确呢?”这个学生回答:“还应加个‘每’字。”多准确的语言表达指导,这需要教师有深厚的语文教学基本功,才能在课堂上驾轻就熟。 三、注重实效,不搞花架子,将语文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是评价一堂语文课成败的标志。不管老师在课堂上用什么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没有收获,就等于白上,浪费了大家的时间。特别是公开课,更应该多一些实质,少一些形式,这样才能起到示范的作用。杨再隋教授说:“公开课不一定高于常规课。”我对这一点深有体会。公开课高于常规课,还不一定能达到常规课的效果。如果说公开课纯粹是演课,搞一些花拳绣腿,失去了别人借鉴的实用性,这岂不是流于形式,降低了公开课的实质?教师累,学生无收获。部分学校将公开课引入一个误区:课件要多要好,老师要富于激情地表演。其实,多媒体课件是用来辅助教学的,要有利于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该使用的地方才使用。老师在课堂上富于激情地上课,这无可厚非,但表演的成份不应该太重。老师按既定的剧本(教案)去扮演既定的角色,在课堂上的某个时间某个地方用什么语言,什么动作,在课前不知要操练多少遍,犹如京剧中的程式化动作,这岂能不让听者乏味。况且,如果平时每堂课都这么操练,在实际教学中也不具可行性。 四、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学科同时具备的两种特性,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两大弊端: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一度强调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导致语文课堂枯燥无味;在现在的素质教育中,又过于强调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致使语文课堂热闹非凡而流于形式。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就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体现,如果没有语文学科,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艰难程度简直难以想象,或许不可能。新课标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就是对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具体要求。这两个方面应并驾齐驱,不能偏废一方。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悟做人的道理,又将这些道理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从“内容——感悟——表达——再感悟”这一往复循环的流程中,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资料提供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