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有四性五味,指哪些?
3个回答
2015-03-22
展开全部
1、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
《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中医认为,能治疗热症的药物,大多性寒或性凉,能治疗寒症的药物则大多性温或性热。同样的道理,热性或温性食物,适宜患寒症或阳气不足之人;寒性或凉性食品,适宜有热症或阳气旺盛者。前者忌吃有寒凉性食品,后者忌吃温热性食物。温热性食物能够温补、散寒、壮阳,寒凉性食品则能够清热泻火、滋阴生津。不懂得食物之性,就很难明白饮食宜忌。
此外,食性还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应,就是说,寒凉季节要少吃寒凉性食品,炎热季节要少吃温热性食物,饮食宜忌要随四季气温而变化。总之,食性如药性,饮食宜忌要根据食物的食性,结合身体素质、疾病性质、四时气温变化灵活掌握,合理选择。
2、食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
辛味:宣散,能行气、通血脉,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提高淀粉酶的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祛风寒、通经络。外感风寒者宜食用辛辣的生姜、葱白、紫苏等;对因寒凝气滞而致的胃痛、腹痛、痛经,宜吃辣椒、茴香、砂仁、桂皮等行气、散寒、止痛等。
甘味:有补益强壮的作用,能消除肌肉紧张,但吃甜食过多易发胖,是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的诱因。
酸味:收敛、固涩,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但过于嗜酸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苦味:清泄,如苦瓜味苦、性寒,佐餐可收到清热、明目、解毒、泻火之效,适宜中暑、目赤、疮疡、疖肿者食用。茶叶苦甘而凉,有清泄之功,清利头目、除烦止渴、消食化痰。
咸味:软坚散结、润下,如海带有软坚化痰的作用。
3、食物对机体功能的作用——归经理论
食物归经依据经络理论而来,即要针对性地选择食物,“五味入口,各有所归”,中医五行中的五色、五味与五脏六腑相对应:“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这也反映了五味学说与食物归经理论的联系。例如:
肺虚咳嗽:中医往往建议病人吃些百合、山药、白果、燕窝、银耳等,因为皆入肺经,能养肺、补肺、润肺。
肾虚腰痛、腰酸:则常劝其食栗子、核桃、芝麻、山药、桑葚、枸杞子、杜仲,因为它们入肾经,可补肾壮腰,这就是食物归经理论的实际应用。
但因人体心、脾、肾各脏腑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上述不同食物也可以辩证使用。如寒性食物,虽同样有清热功能,但适应范围不同,或偏于清肝热,或偏于清肺热,各有所专。同为补益之物,也有补肺、补脾、补肾等不同。同为清热泻火的食物,有的清肺热、有的清心火、有的清肝热。如梨、香蕉、柿子、桑椹、芹菜、莲心、猕猴桃均为寒凉食物,而梨、柿子偏于清肺热;香蕉偏于清大肠热;桑椹偏于清肝虚之热;芹菜则偏于清肝火;莲心偏于清心热;猕猴桃偏于清肾虚膀胱热;原因就在于各种食物归经不同。
同为有补益功能的食物,如龙眼肉、柏子仁、小麦则入心经补心,养心安神,心悸失眠者宜之;山药、扁豆、糯米、粳米、大枣入脾胃经,健脾养胃,故脾虚便溏者宜之。食物同药物一样,也有一味食物可归两经或三经。如山药归肺、脾和肾经;桑椹归肝和肾经;莲子入心、脾、肾三经等。
综上所述,四气、五味、归经等理论是中医传统营养学突出的特点,也是饮食宜忌的依据。正是这种辩证科学的不同于近代营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的饮食宜忌观点,体现了中医传统营养学极强的实用性。
《神农本草经》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中医认为,能治疗热症的药物,大多性寒或性凉,能治疗寒症的药物则大多性温或性热。同样的道理,热性或温性食物,适宜患寒症或阳气不足之人;寒性或凉性食品,适宜有热症或阳气旺盛者。前者忌吃有寒凉性食品,后者忌吃温热性食物。温热性食物能够温补、散寒、壮阳,寒凉性食品则能够清热泻火、滋阴生津。不懂得食物之性,就很难明白饮食宜忌。
此外,食性还要与四时气候相适应,就是说,寒凉季节要少吃寒凉性食品,炎热季节要少吃温热性食物,饮食宜忌要随四季气温而变化。总之,食性如药性,饮食宜忌要根据食物的食性,结合身体素质、疾病性质、四时气温变化灵活掌握,合理选择。
2、食物的辛、甘、酸、苦、咸五味
辛味:宣散,能行气、通血脉,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液分泌,提高淀粉酶的活性,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可祛风寒、通经络。外感风寒者宜食用辛辣的生姜、葱白、紫苏等;对因寒凝气滞而致的胃痛、腹痛、痛经,宜吃辣椒、茴香、砂仁、桂皮等行气、散寒、止痛等。
甘味:有补益强壮的作用,能消除肌肉紧张,但吃甜食过多易发胖,是心血管疾病和动脉硬化的诱因。
酸味:收敛、固涩,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提高钙、磷的吸收率。但过于嗜酸会导致消化功能紊乱。
苦味:清泄,如苦瓜味苦、性寒,佐餐可收到清热、明目、解毒、泻火之效,适宜中暑、目赤、疮疡、疖肿者食用。茶叶苦甘而凉,有清泄之功,清利头目、除烦止渴、消食化痰。
咸味:软坚散结、润下,如海带有软坚化痰的作用。
3、食物对机体功能的作用——归经理论
食物归经依据经络理论而来,即要针对性地选择食物,“五味入口,各有所归”,中医五行中的五色、五味与五脏六腑相对应:“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这也反映了五味学说与食物归经理论的联系。例如:
肺虚咳嗽:中医往往建议病人吃些百合、山药、白果、燕窝、银耳等,因为皆入肺经,能养肺、补肺、润肺。
肾虚腰痛、腰酸:则常劝其食栗子、核桃、芝麻、山药、桑葚、枸杞子、杜仲,因为它们入肾经,可补肾壮腰,这就是食物归经理论的实际应用。
但因人体心、脾、肾各脏腑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上述不同食物也可以辩证使用。如寒性食物,虽同样有清热功能,但适应范围不同,或偏于清肝热,或偏于清肺热,各有所专。同为补益之物,也有补肺、补脾、补肾等不同。同为清热泻火的食物,有的清肺热、有的清心火、有的清肝热。如梨、香蕉、柿子、桑椹、芹菜、莲心、猕猴桃均为寒凉食物,而梨、柿子偏于清肺热;香蕉偏于清大肠热;桑椹偏于清肝虚之热;芹菜则偏于清肝火;莲心偏于清心热;猕猴桃偏于清肾虚膀胱热;原因就在于各种食物归经不同。
同为有补益功能的食物,如龙眼肉、柏子仁、小麦则入心经补心,养心安神,心悸失眠者宜之;山药、扁豆、糯米、粳米、大枣入脾胃经,健脾养胃,故脾虚便溏者宜之。食物同药物一样,也有一味食物可归两经或三经。如山药归肺、脾和肾经;桑椹归肝和肾经;莲子入心、脾、肾三经等。
综上所述,四气、五味、归经等理论是中医传统营养学突出的特点,也是饮食宜忌的依据。正是这种辩证科学的不同于近代营养学和现代医学理论的饮食宜忌观点,体现了中医传统营养学极强的实用性。
展开全部
在西医的营养学中,常会分析一种食物含有多少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而在中医理论中,则会着重分析食物的性味。
食物的四性:寒热温凉
古代的医学家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与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四种属性。这四种属性也叫四气,主要是根据人吃下食物后身体的反应归纳而出的。
食物的属性与温度不同。譬如一杯热的绿茶,刚开始喝下去会有灼热的感觉,但不久就会有清凉的感觉。这说明绿茶是性寒的,所以夏天可以喝绿茶来清热降暑。如果一种食物吃下去后,身体没有明显的发热或是发冷的感觉,则为性平,比如我们每天吃的大米就是性平的。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吃法会影响到某些食物的属性。例如莲藕生吃时是性寒的,煮熟吃时就变成性微温了。其他一些寒凉的食物煮熟吃时,寒凉的属性也会减弱。
不同属性的食物,吃下去后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魏晋时的名士会服用五石散来养生,五石散主要成分是钟乳石、紫石英、硫磺、赤石脂、白石英等热性的矿物药。晋朝的历史学家皇甫谧曾说自己吃下去后,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冬天时要脱光衣服吃冰,夏天则会烦闷,可见五石散的属性十分燥热。吃了五石散之后要不断走路,散出内热,称为行散,这就是散步一词的由来。
现在当然不会有人再吃五石散了,而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也能找到食物四性的具体应用。比如我们在吃性寒的螃蟹时,要佐以性温的生姜,用偏凉的蘑菇来炖温性的鸡肉。
食物的五味:酸甘苦辛咸
食物的味一是指人们通过鼻子闻到的气味,二是指吃到嘴巴里感受到的滋味。古代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尝的便是百草的味,神农氏也因此被当作医药之祖。我们在日常生活常说的五味是酸、甜、苦、辣、咸。中医理论中所说的五味与之类似,只是把甜、辣换成了同义的甘、辛。
食物的滋味是人体的主观感觉,自然和人的情绪、神志密切相关。中医理论认为,五味会对心神有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中医食疗就是根据不同的身体状态,通过食用不同味道的食物,结合其寒热温凉的性质,顺应或抑制心神,借此调整脏腑功能、气血运行,以达到五脏平衡和谐的目的。
俗话说:葱辣鼻子蒜辣心,芥末辣得鬼抽筋。这说明同是辛辣的食物,影响到的人体器官也不相同。例如葱辣的是鼻子,冬天受寒感冒时,有人就会拿大葱煮汤,里面加红糖或是生姜,趁热放在碗里,凑上去使劲吸气,这就是服气的由来。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5-03-22
展开全部
在西医的营养学中,常会分析一种食物含有多少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而在中医理论中,则会着重分析食物的性味。 食物的四性:寒热温凉 古代的医学家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与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四种属性。这四种属性也叫四气,主要是根据人吃下食物后身体的反应归纳而出的。 食物的属性与温度不同。譬如一杯热的绿茶,刚开始喝下去会有灼热的感觉,但不久就会有清凉的感觉。这说明绿茶是性寒的,所以夏天可以喝绿茶来清热降暑。如果一种食物吃下去后,身体没有明显的发热或是发冷的感觉,则为性平,比如我们每天吃的大米就是性平的。 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属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吃法会影响到某些食物的属性。例如莲藕生吃时是性寒的,煮熟吃时就变成性微温了。其他一些寒凉的食物煮熟吃时,寒凉的属性也会减弱。 不同属性的食物,吃下去后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魏晋时的名士会服用五石散来养生,五石散主要成分是钟乳石、紫石英、硫磺、赤石脂、白石英等热性的矿物药。晋朝的历史学家皇甫谧曾说自己吃下去后,隆冬裸袒食冰,当暑烦闷。冬天时要脱光衣服吃冰,夏天则会烦闷,可见五石散的属性十分燥热。吃了五石散之后要不断走路,散出内热,称为行散,这就是散步一词的由来。 现在当然不会有人再吃五石散了,而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也能找到食物四性的具体应用。比如我们在吃性寒的螃蟹时,要佐以性温的生姜,用偏凉的蘑菇来炖温性的鸡肉。 食物的五味:酸甘苦辛咸 食物的味一是指人们通过鼻子闻到的气味,二是指吃到嘴巴里感受到的滋味。古代有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尝的便是百草的味,神农氏也因此被当作医药之祖。我们在日常生活常说的五味是酸、甜、苦、辣、咸。中医理论中所说的五味与之类似,只是把甜、辣换成了同义的甘、辛。 食物的滋味是人体的主观感觉,自然和人的情绪、神志密切相关。中医理论认为,五味会对心神有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人体的健康。中医食疗就是根据不同的身体状态,通过食用不同味道的食物,结合其寒热温凉的性质,顺应或抑制心神,借此调整脏腑功能、气血运行,以达到五脏平衡和谐的目的。 俗话说:葱辣鼻子蒜辣心,芥末辣得鬼抽筋。这说明同是辛辣的食物,影响到的人体器官也不相同。例如葱辣的是鼻子,冬天受寒感冒时,有人就会拿大葱煮汤,里面加红糖或是生姜,趁热放在碗里,凑上去使劲吸气,这就是服气的由来。 (指导专家:桂林市中医医院内二科主任 邓碧珠)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