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为人是怎么样的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人经常会被拿出来做比较,诸葛亮年少成名,而司马懿大器晚成,两人也都是自己国家至关重要的人物。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对诸葛亮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诸葛亮的评价1
大权独揽
刘备伐吴失败后,白帝城托孤。
大部分人对白帝城托孤的印象是刘备对诸葛亮的那句话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刘备这句话,被人当做君臣相知的典范铭记。
这是一句试探诸葛亮的话。
背后是刘备对诸葛亮为首的荆州势力的深切担忧。
刘备入蜀之后,带来了荆州士族的全部班底,以诸葛亮、蒋琬、费祎、陈震、马良、马谡、代表的“荆州帮”几乎每个人都官居要职,俨然成为蜀汉官场最大派系。
为了防止“荆州党”一家独大,威胁皇权,刘备从登基以来就开始有意扶持,刘璋留下的东州官员,制衡一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
刘备将刘璋旧部法正引为心腹,同时提拔了东州官员的实力派 — 李严
李严曾在刘璋手下担任成都太守,在刘备进入益州时率先起义,刘备夺取益州政权后四处平叛,不仅军政才能突出,而且在地方有很深的根基。
李严后来参与了蜀汉宪法的制定,到了刘备逝世之前,已经官居尚书令,跻身蜀汉七大常委。
因此刘备病逝前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应该是人事安排。
“亮正严副”诸葛亮主管政治,李严主管军事,兼管政治。
“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问题在于,章武3年的平衡格局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
首先是先帝病逝,主要军事首领的李严竟然没有回首都赴命,而是留在永安。
相比孙策托孤时的周瑜“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李严却在最要紧的时刻被留在永安,失去了在中央进行人事安排和调动的权力。
回到成都后新帝登基改元,封赏百官。
诸葛亮得到了“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成为了中央和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政治权力完全收入囊中,由此“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
而李严的官职由尚书令变成了光禄勋,参知政事变成了禁军掌管,完全失去了人事权力。
诸葛亮的评价2
出将入相
很快,丞相又用精妙的手段掌控了了蜀汉兵权。
首先诸葛亮确定了蜀汉外交政策 —— 联吴抗魏。
吴蜀联盟形成之后,蜀汉东部也不再需要强大的野战部队来防御东吴,李严镇守的永安作为军事要塞的地位被严重削弱。按照先主刘备的人事安排,李严作为钦定托孤重臣,军事一把手,此时应该回到中央履行他“光禄勋”的职能,统领禁军,戍卫京师,负责下一部军事行动的策划实施。
然而李严迟迟没有回到成都,诸葛亮反而以东部重兵“破坏吴蜀两国两国长久以来的友好关系”的理由,调走了永安的精锐部队。诸葛亮夺取兵权的做法,不仅有违刘备的遗诏,同时严重破坏了蜀汉政局的平衡,引起了朝中东州派官员的不满。
诸葛亮的军事指挥能力一直为人诟病,为了证明自己可以掌兵,能打胜仗,丞相需要一次战争。
此时天赐良机,南中叛乱了。刘禅在位时间41年。
诸葛亮的评价3
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其后他尚在位29年。
而在他在位期间,魏国吴国换了好几任皇帝了,各自内部爆发n次的喋血宫廷的军事政变。
在乱世之中,可以得群臣之死力,而不起篡夺之心,这治国理政的水平,绝对是彼时一流。
刘禅的政治能力自然比不上曹操、孙权、刘备这三个开国巨头,但是曹魏、东吴其他君主能比上他治国水平,基本没有了。
在刘禅的整个治理期间,除了南土偶有叛乱之外,基本上做到朝无政变,野无民变,军无兵变。
诸葛亮的评价4
这样的成绩,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无比严苛的标准,而刘禅却做到了。
试问曹魏和东吴又有几个皇帝能做到啊。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成绩,而因为这成绩太成功,以至于史官无事可记,以至于刘禅看起来碌碌无为。
这才是最厉害的治国之术啊——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亲政时间长达29年。
29年前,政变、民变、兵变都被他化解于无形之中,连苗头都没有。
而曹魏、东吴两国往往是刚搞定政变,就兴起民变。民变镇压了,又发生兵变。君臣上下一个个都忙得不亦乐乎。
于是在《三国志》里头,在刘禅亲政期间,正常重大的政治新闻都出现曹魏和东吴这两个国家了。
诸葛亮的评价5
杰出的人物有许多,尤其是那些开创新朝的英雄更是值得让人称赞,在历史的数百个皇帝中,有一个皇帝,虚怀若谷,骁勇善战,此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的建立他的功劳不可忽视,李世民不仅军事才能出众,且手不释卷博古通今,十分历史人物。三国时代两大杰出人才,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曾受过他的评头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