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哲学家叔本华
展开全部
他从11岁开始就被父亲送到培养未来商人的学校学习,而最终却成为了影响世界的哲学家。
01引言
很多父母常常抱怨自己孩子不听话,不听话的实质其实就是孩子不按照父母的意愿学习和生活,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孩子有自己的思想。那么,父母的意愿对孩子一定有影响吗?他出生于一位著名商人之家,从11岁开始就被父亲安排进入一所培养未来商人的私立学校学习,15岁,父亲迫使他放弃接受正规教育以及成为学者的愿望,而继续接受商人的训练,16岁,便跟父亲的一位巨商朋友学习经商,17岁,又跟随另一位商人学习经商,按照父亲对孩子人生路线的规划,这孩子将是妥妥的商界精英一枚,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孩子成为了影响世界的哲学家,让我们一起走近叔本华。
02经历
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出生在德意志但泽一个大商人家里,双鱼座,自小由保姆和仆人带,9岁时,妹妹诞生,他和父亲开始游历法国,11岁时因法国形势动荡返回,被父亲安排进入了一所培养未来商人的学校学习,15岁时,其父迫使他放弃接受正规教育以及成为学者的愿望,叔本华同意了父亲的建议,接受商人的训练,16岁,跟父亲的一位巨商朋友学习,这位巨商朋友后来创办了商业学院,17岁,又在汉堡大商人处学习,不幸的是,他的父亲这一年去世,他作为商人的学徒继续学习。
19岁时,叔本华结束了商业学徒的岁月,迈开了成为哲学家的第一步,开始到戈塔高级中学读书,半年后,因与老师发生冲突,又终止了在戈塔的学习。21岁时,叔本华成年,开始接管父亲给他的遗产,并靠继承父亲的遗产,叔本华一生过着隐遁的生活。
同年到哥延根大学攻读医学;23岁弃医从文,进入格林大学学习,30岁,他的旷世杰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反响平平,对此,叔本华异常悲伤:“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63岁时,他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出版,声名鹊起,其中“人生的智慧”和“劝诫与格言”两部分,更是得到了诸如托马斯曼、托尔斯泰等人的大力推崇。
他情路坎坷,21岁时,对一歌剧女演员一见钟情,然而他的女神却另有所爱,叔本华终身未婚,晚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条叫“世界灵魂”的卷毛狗。
72岁时,叔本华因肺炎死在餐桌上,他的临终遗言是:希望爱好哲学的人,能客观独立地理解他的哲学。叔本华死后,其所有遗产都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尼采是叔本华哲学的继承着,他说:“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
03重要事件
事件一:与父亲的教育背道而驰
叔本华的父亲在家庭的每一件事情上,意志坚定而且专断,小时候他的教育经常被家庭旅行打断,直到11岁,他还没有接受正式的教育,父亲更大的目标是给叔本华提供获得个人不同生活方式的体验、不同语言和文化经历的机会,而非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得来的间接知识;他推断,这更适合将成为一个未来国际商人的儿子,后来,他父亲对他实施了下一步的教育计划:将他送到一所高级私立学校学习一名商人所需要的有用知识,在他人生的这个阶段,叔本华表面上是与富有的商人阶层的期待相一致,但在青年时期,他发现自己越来越被诸如古典学、文学和哲学等学者的爱好所吸引,这与他父亲的愿望和精心安排背道而驰,更具讽刺意义的是,正是他父亲鼓励的那种自由和独立的愿望,使叔本华有机会发现自己天性中的这种倾向,不出所料,当叔本华越来越坚决地摒弃父亲长期规划的商人生涯时,他和父亲产生了矛盾。父亲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和他对其生意的未来希望,都使他不会轻易让步。但父亲还是让步了,他把学者的人生和贫穷联系起来后,决定让儿子成为一名牧师后进入大学,但这个计划因购买牧师职位的花费太大无疾而终。
叔本华17岁时,1月份,在汉堡跟随父亲的朋友学习经商,但逐渐地,他感到“我整个的天性同这种行业在进行抗争”,他开始玩忽职守,寻求各种办法去阅读渴望的书,他在账房中偷闲,在家中熬夜,他靠撒谎利用了办公时间,这样自然与父亲就有了冲突,然而就在4月20日上午,他的患抑郁症的父亲从库房的阁楼上跌落,并在自家屋后的运河里溺水身亡。这位立志要将儿子培养成为未来国际商人的父亲,终以失败结束。
事件二:与母亲决裂
叔本华的父亲在年近40时向18岁的母亲求了婚,其母亲也得家族也属于商人阶层,婚后,其母亲过着一种舒适自在且奢侈豪华的生活,三年后叔本华出生,小时候的叔本华,父亲忙于经营他的生意,而母亲却特别喜欢在自己尊贵豪华的家里招待贵宾,这让父亲和叔本华极感不适,他们更加严肃庄重的性情不允许他们去分享母亲那种轻浮的快乐,多年后,他抱怨在他父亲生病并遭受抑郁症痛苦时,母亲不闻不问,仍然举行晚会并自得其乐,为此,叔本华对母亲充满了怨恨,这种怨恨甚至毁坏了他与女性的关系,扭曲了他对女人的态度。
在他父亲死后,他的母亲还不到40岁,依然活力充足并有着殷实的遗产,她希望成为一名作家,写回忆录和小说,并在19世纪30年代初时,她的全集达24卷,在她生前和身后,她的声誉盖过了儿子,理所当然的,叔本华认为他母亲的那些书和他有重大影响的哲学著作相比,都不过是消遣娱乐而已。母子之间挖苦式智斗、对抗的紧张状态日益严重,直到1814年5月,母子之间一场爆炸式冲突终于到来:比母亲年轻14岁的母亲的男朋友让叔本华难以忍受,这两个男人之间有了激烈的争吵,他的母亲也无法忍受每天这种喜怒无常的情绪、争吵和冷酷的沉默,她写信由女仆送到叔本华房间,希望他离开,叔本华提出多付租金,然后又引起了财务方面更为激烈的争吵,其结果是叔本华甩门而去,母子从此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第二天,他的母亲写信告诉他,摔门的巨响“永远关闭了你我之间的那扇门”,叔本华也很快离开了那里,但是遭到母亲的弃绝却使他的伤口永未愈合。
事件三:厌女症起因
叔本华的厌女症除了对母亲的不可原谅,还与两个女人有关,其中一位是一名歌剧女演员,她与叔本华交往了10年,10年之内为另外两个男人生了2个孩子,10年之后,当叔本华要离开这个地方时,邀请她同行却遭到了拒绝,差不多30年后,在他去世时,他留给这位歌剧女演员5000泰勒,但是规定这些钱不能给她孩子用。
另一个女人是一个47岁的女裁缝,是叔本华的房东,这位房东喜欢在他们共用的前厅接待朋友,这种八卦坏境激怒了叔本华,他投诉了房东,后来又遇到时,他要求她们离开,并发生了肢体冲突,他在望外拖房东时,房东摔倒在地,这导致房东顽强地报复,她说自己已丧失了部分生活能力,法院判决叔本华罚款外,还需要每个季度付给女裁缝抚养费,直到1942年女裁缝去世,叔本华写了句:老妇死,重负释。
04金句
1、 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2、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3、 人就像寒冬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是务必持续适当的距离过活。
4、 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5、 乐观主义是一种别致的自我欺骗。
6、 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聪明的人首先要努力争取的无过于免于痛苦和烦恼的自在,求得安静与闲暇,以求过平静和节俭的生活,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所以,智者在他和同袍相处了极短的时间后,就会隐退;若他有极高的智慧,他更会选择独居。一个人内在所具备的越多,求之他人的就越少——他人能给自己的也越少。所以人,智慧愈高,愈不合群。
7、 如果我们的存在是否具有价值需要别人来评定,我们的生命就是可悲的。
8、 我们常常不去想自己拥有的东西,却对得不到的东西念念不忘。
9、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10、 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11、 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得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是。
12、 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能够拥有优势,全在于我们对对方没有要求,不用依靠他们,并让他们清楚这一点。
13、 林子里总少不了一些怪鸟。
14、 唯有对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价值有坚定、不可动摇的信念的人才被称为骄傲。
05结尾
想起了纪伯伦的一首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摘录其中几句: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走近历史,走近名人,会让我们心情平和,会让我们在娓娓动听的氛围中感受到生活可爱,会让我们心存感激,会让我们更加热爱无法预知的未来。
01引言
很多父母常常抱怨自己孩子不听话,不听话的实质其实就是孩子不按照父母的意愿学习和生活,换个角度我们也可以认为孩子有自己的思想。那么,父母的意愿对孩子一定有影响吗?他出生于一位著名商人之家,从11岁开始就被父亲安排进入一所培养未来商人的私立学校学习,15岁,父亲迫使他放弃接受正规教育以及成为学者的愿望,而继续接受商人的训练,16岁,便跟父亲的一位巨商朋友学习经商,17岁,又跟随另一位商人学习经商,按照父亲对孩子人生路线的规划,这孩子将是妥妥的商界精英一枚,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孩子成为了影响世界的哲学家,让我们一起走近叔本华。
02经历
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出生在德意志但泽一个大商人家里,双鱼座,自小由保姆和仆人带,9岁时,妹妹诞生,他和父亲开始游历法国,11岁时因法国形势动荡返回,被父亲安排进入了一所培养未来商人的学校学习,15岁时,其父迫使他放弃接受正规教育以及成为学者的愿望,叔本华同意了父亲的建议,接受商人的训练,16岁,跟父亲的一位巨商朋友学习,这位巨商朋友后来创办了商业学院,17岁,又在汉堡大商人处学习,不幸的是,他的父亲这一年去世,他作为商人的学徒继续学习。
19岁时,叔本华结束了商业学徒的岁月,迈开了成为哲学家的第一步,开始到戈塔高级中学读书,半年后,因与老师发生冲突,又终止了在戈塔的学习。21岁时,叔本华成年,开始接管父亲给他的遗产,并靠继承父亲的遗产,叔本华一生过着隐遁的生活。
同年到哥延根大学攻读医学;23岁弃医从文,进入格林大学学习,30岁,他的旷世杰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版,反响平平,对此,叔本华异常悲伤:“如果不是我配不上这个时代,那就是这个时代配不上我。”
63岁时,他的封笔之作《附录和补遗》出版,声名鹊起,其中“人生的智慧”和“劝诫与格言”两部分,更是得到了诸如托马斯曼、托尔斯泰等人的大力推崇。
他情路坎坷,21岁时,对一歌剧女演员一见钟情,然而他的女神却另有所爱,叔本华终身未婚,晚年陪伴他的只有一条叫“世界灵魂”的卷毛狗。
72岁时,叔本华因肺炎死在餐桌上,他的临终遗言是:希望爱好哲学的人,能客观独立地理解他的哲学。叔本华死后,其所有遗产都捐献给了慈善事业。
尼采是叔本华哲学的继承着,他说:“我一翻开他的书,就好像马上长出了一对翅膀。”
03重要事件
事件一:与父亲的教育背道而驰
叔本华的父亲在家庭的每一件事情上,意志坚定而且专断,小时候他的教育经常被家庭旅行打断,直到11岁,他还没有接受正式的教育,父亲更大的目标是给叔本华提供获得个人不同生活方式的体验、不同语言和文化经历的机会,而非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得来的间接知识;他推断,这更适合将成为一个未来国际商人的儿子,后来,他父亲对他实施了下一步的教育计划:将他送到一所高级私立学校学习一名商人所需要的有用知识,在他人生的这个阶段,叔本华表面上是与富有的商人阶层的期待相一致,但在青年时期,他发现自己越来越被诸如古典学、文学和哲学等学者的爱好所吸引,这与他父亲的愿望和精心安排背道而驰,更具讽刺意义的是,正是他父亲鼓励的那种自由和独立的愿望,使叔本华有机会发现自己天性中的这种倾向,不出所料,当叔本华越来越坚决地摒弃父亲长期规划的商人生涯时,他和父亲产生了矛盾。父亲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和他对其生意的未来希望,都使他不会轻易让步。但父亲还是让步了,他把学者的人生和贫穷联系起来后,决定让儿子成为一名牧师后进入大学,但这个计划因购买牧师职位的花费太大无疾而终。
叔本华17岁时,1月份,在汉堡跟随父亲的朋友学习经商,但逐渐地,他感到“我整个的天性同这种行业在进行抗争”,他开始玩忽职守,寻求各种办法去阅读渴望的书,他在账房中偷闲,在家中熬夜,他靠撒谎利用了办公时间,这样自然与父亲就有了冲突,然而就在4月20日上午,他的患抑郁症的父亲从库房的阁楼上跌落,并在自家屋后的运河里溺水身亡。这位立志要将儿子培养成为未来国际商人的父亲,终以失败结束。
事件二:与母亲决裂
叔本华的父亲在年近40时向18岁的母亲求了婚,其母亲也得家族也属于商人阶层,婚后,其母亲过着一种舒适自在且奢侈豪华的生活,三年后叔本华出生,小时候的叔本华,父亲忙于经营他的生意,而母亲却特别喜欢在自己尊贵豪华的家里招待贵宾,这让父亲和叔本华极感不适,他们更加严肃庄重的性情不允许他们去分享母亲那种轻浮的快乐,多年后,他抱怨在他父亲生病并遭受抑郁症痛苦时,母亲不闻不问,仍然举行晚会并自得其乐,为此,叔本华对母亲充满了怨恨,这种怨恨甚至毁坏了他与女性的关系,扭曲了他对女人的态度。
在他父亲死后,他的母亲还不到40岁,依然活力充足并有着殷实的遗产,她希望成为一名作家,写回忆录和小说,并在19世纪30年代初时,她的全集达24卷,在她生前和身后,她的声誉盖过了儿子,理所当然的,叔本华认为他母亲的那些书和他有重大影响的哲学著作相比,都不过是消遣娱乐而已。母子之间挖苦式智斗、对抗的紧张状态日益严重,直到1814年5月,母子之间一场爆炸式冲突终于到来:比母亲年轻14岁的母亲的男朋友让叔本华难以忍受,这两个男人之间有了激烈的争吵,他的母亲也无法忍受每天这种喜怒无常的情绪、争吵和冷酷的沉默,她写信由女仆送到叔本华房间,希望他离开,叔本华提出多付租金,然后又引起了财务方面更为激烈的争吵,其结果是叔本华甩门而去,母子从此就再也没有见过面,第二天,他的母亲写信告诉他,摔门的巨响“永远关闭了你我之间的那扇门”,叔本华也很快离开了那里,但是遭到母亲的弃绝却使他的伤口永未愈合。
事件三:厌女症起因
叔本华的厌女症除了对母亲的不可原谅,还与两个女人有关,其中一位是一名歌剧女演员,她与叔本华交往了10年,10年之内为另外两个男人生了2个孩子,10年之后,当叔本华要离开这个地方时,邀请她同行却遭到了拒绝,差不多30年后,在他去世时,他留给这位歌剧女演员5000泰勒,但是规定这些钱不能给她孩子用。
另一个女人是一个47岁的女裁缝,是叔本华的房东,这位房东喜欢在他们共用的前厅接待朋友,这种八卦坏境激怒了叔本华,他投诉了房东,后来又遇到时,他要求她们离开,并发生了肢体冲突,他在望外拖房东时,房东摔倒在地,这导致房东顽强地报复,她说自己已丧失了部分生活能力,法院判决叔本华罚款外,还需要每个季度付给女裁缝抚养费,直到1942年女裁缝去世,叔本华写了句:老妇死,重负释。
04金句
1、 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2、 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3、 人就像寒冬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人是务必持续适当的距离过活。
4、 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爱独处,那他就不爱自由,因为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是真正自由的。
5、 乐观主义是一种别致的自我欺骗。
6、 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聪明的人首先要努力争取的无过于免于痛苦和烦恼的自在,求得安静与闲暇,以求过平静和节俭的生活,减少与他人的接触,所以,智者在他和同袍相处了极短的时间后,就会隐退;若他有极高的智慧,他更会选择独居。一个人内在所具备的越多,求之他人的就越少——他人能给自己的也越少。所以人,智慧愈高,愈不合群。
7、 如果我们的存在是否具有价值需要别人来评定,我们的生命就是可悲的。
8、 我们常常不去想自己拥有的东西,却对得不到的东西念念不忘。
9、 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
10、 事物的本身是不变的,变的只是人的感觉。
11、 我们可将财富比做海水,喝得愈多,愈是口渴,名声亦复如是。
12、 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能够拥有优势,全在于我们对对方没有要求,不用依靠他们,并让他们清楚这一点。
13、 林子里总少不了一些怪鸟。
14、 唯有对自己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价值有坚定、不可动摇的信念的人才被称为骄傲。
05结尾
想起了纪伯伦的一首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摘录其中几句: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象他们一样,
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走近历史,走近名人,会让我们心情平和,会让我们在娓娓动听的氛围中感受到生活可爱,会让我们心存感激,会让我们更加热爱无法预知的未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