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曲歌》赏析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7-22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1.5万
展开全部
      【按】将这篇与《西洲曲》对比着看,我们就可以发现诗歌风格的巨大差异了。这篇有汉子味道,表达爱都是打打杀杀,风风火火;《西洲曲》则吴侬软语,卿卿我我,缠绵悱恻。现在看来,当时写作时眼界还是没有放开。

      《读曲歌》是《清商曲·吴声歌曲》里数量最多的民歌,现存八十九首。今选其中一首。

        “读曲”又作“独曲”。《玉台新咏》卷十有“柳树得春风”一首,题作“独曲”。王运熙《吴声西曲杂考》根据《经词衍释》及训释认为:“独曲的意义则为徒歌,其词义相当于‘但歌’。”《宋书乐志》说:“但歌四曲,出自汉世。无弦节。作伎,最先一人倡,三人和。魏武帝尤好之。时有宋容华者,清彻好声,善唱此曲,当时特妙。自晋以来,不复传,遂绝。”可见,“但歌”属于清唱的歌词。《乐府诗集》卷四十六记录了一段故事:“南齐时,朱硕仙(又作朱顾仙)善歌吴声读曲。武帝出游钟山,幸何美人墓,硕仙歌曰:‘一忆所欢时,缘山破芿荏,山神感侬意,磐石锐锋动。’帝神色不悦曰:‘小人不逊,弄我。’时朱子尚亦善歌,复为一曲云:‘暖暖日谷冥,观(当为欢)骑立踟蹰,太阳犹尚可,但愿停须臾。’于是俱蒙厚赉。”故事中没有记载配备乐器的情况,可见《读曲歌》也是清唱的歌词。至于《读曲歌》的起源,《宋书乐志》说:“读曲歌者,民间为彭城王义康所作也。其歌云:‘死罪刘领军,误杀刘第(同弟)四’是也。”《古今乐府录》却说:“读曲歌者,元嘉十七年,袁后崩,百官不敢作声歌,或因酒讌,止窃声读曲细吟而已,以此为名。”这两事虽说都在同一年份,但《吴声西曲》大多起源于民间的歌谣,故而或许时间更早一些,且以前者为是。从这事中我们看到了读曲歌使用场合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即都有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意思,歌词较为凄婉哀厉。然而现存的《读曲歌》却并非如此。它们则更注重于表达男女情爱,抒发真挚热烈的男女爱情。这一点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南朝民歌在流传发展过程中,内容有所变化;(二)南朝民歌歌颂男女相悦的主题,成为当时驾驭一切体裁的内容。

        “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是这首《读曲歌》开首的两句。“打杀”,即打死。“弹去”,是用弓发射弹丸打跑。“乌臼”,即黎雀,又叫鸦舅,六月时比鸡还先叫。灵融有“五更鸦舅最先啼”的诗句。这两句迸发而出,突兀而来,仿佛压抑很久的火山突然喷发,感情强烈异常。然而为什么要“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呢?就因为他们啼唤黎明,破坏来之不易的恩恩爱爱。“打”“弹”是内心极度憎恨的外现,诗中不言“憎”而“憎”意跃然纸上。同时,这“憎”又是从“相乐相得”的喜悦生发而来,没有男女相悦之喜,便没有移情于物的“憎”。“憎”是喜的结果,“打”(弹)是“憎”的外化。真是此时不说胜于说。“愿得连明不复曙,一年都一晓。”前两句移情于物,这两句直抒胸臆。“冥”,黑暗不明,指黑夜。曙,天明。都,犹“只”。意思是说,但愿连续黑下去,不再天明,或者一年里只天亮一次才好。这种赤裸裸的天真而大胆的爱情抒写,正体现了南朝诗歌的特色。似乎让我们从中看出这样的道理:只有得来不易的爱情才显得如此可贵,只有真诚甜蜜的爱情才需要如此珍惜。只有对爱情的赤诚与珍贵才能表现出如此大胆而热烈的愿望,这种愿望正折射出封建社会里封建礼教对人性的迫害和禁闭。

        全诗描写对爱情的痴情却不直书一字,或打鸡弹鸟,抒发怨恨,或希望连冥不曙,直抒胸臆。看似近乎荒唐,却真切地写出了“欢娱恨短”情人心理。不直言情,却情意缠绵,生活气息浓厚。结构上,出于表达的需要,字数较一般民歌多出两字,但由于是七五言格式,因而读来依然节奏感很强。且后两句是前两句的进一步明确表白。语言上,由于自然纯真大胆炽热的感情抒发,决定了语言的朴实无华和毫无遮掩。真是“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大子夜歌》)

附:译诗

打死你这爱叫的鸡

赶跑你这叫明的鸟

但愿老天一直黑下去

一年只天亮一次才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