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进传文言文翻译
1. 明史 许进传
1、翻译:小王子很久没有进贡了,派遣一千五百多人的使节团叩关请进,许进因为得到特许,灵活自主地接纳了他们
2、许进传
许进,字季升,灵宝人。成化二年进士。除御史。陈钺激变(因 *** 发生变乱)辽东,为御史强珍所劾,进亦率同官(同僚)论之。汪直怒,摘进他疏伪字(不规范的字),廷杖(杖责。明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杖责朝臣于殿阶下)之几殆。 弘治元年巡抚(巡察安抚)大同。小王子久不通贡(进贡),遣使千五百余人款关(叩关。入关求见),进以便宜(见机行事)纳(接受,接待)之。请于朝,诏许五百人至京师。已而屡盗边(侵犯边境),,进被劾,不问(不追究)。
迁陕西按察使。阿黑麻攻陷哈密,使其将守之。尚书马文升谓复哈密非进不可,乃巡抚甘肃。大风扬沙,军士寒栗僵卧。进出帐外劳军,慷慨曰:“男儿报国,死沙场幸耳,何泣为!”将士皆感奋(感动振奋)。夜半风止,大雨雪。进曰:“潜师(秘密出兵)远袭,利在捷速,”及明,冒雪倍道(兼程)进。又六日奄(忽然)至哈密城下。官军四面并进,拔其城,。贼退保土剌。守者八百人,诸军再战不下。或欲尽歼之,进不可,遣使抚谕(安抚晓谕)即下。
十三年,火筛大举犯大同,边将屡败。敕(皇帝命令)进与太监金辅、平江伯陈锐率京军御之,无功。言官劾辅等玩寇(消极抗敌),并论进,致仕(辞官)去。
正德元年为尚书。应诏陈时政八事,极言内监役京军,守皇城内侍横索月钱诸弊,多格(搁置)不行。又以帝狎比(亲近)群小,请崇(推重)圣学,以古荒淫主为戒,不纳。中官(宦官)王岳奏官校王缙等缉事捕盗功,各进一秩。进言:“边将出万死馘( guó,在边境巡逻时偶然碰到来犯之敌,将其执杀并割其头颅)一贼,始获晋级。此辈乃冒滥(不合格而滥予任用)得之,孰不解体(人心离散)?”
进性通敏。刘瑾弄权,亦多委蛇(假意敷衍)徇(顺从)其意,而瑾终不悦。欲去进用刘宇代。焦芳以干请(请托)不得,亦因挤进。三年八月,南京刑部郎中阙(空缺),适无实授(正式授命)员外郎,进循故事(旧例)以署事(代理职事)主事二人上。瑾以为非制(不合制度),令对状(臣子向皇帝陈述事状)。未几,坐(因为)用(任用)雍泰削其籍。二子在翰林,俱输赎(缴纳赎金)调外任。瑾又摘进在大同时籍(登记)军出雇役钱,失勾校(查考校核),欲籍(没收)其家。会瑾诛得解,复官致仕。
2. 古诗文翻译 何景明传—— 明史 卷二八六
何景明,字字仲默,是河南信阳人。他八岁的时候就能作诗,仿写古文。弘治十一年,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年纪刚刚满十五岁,何家的宗族之中富贵的人家便争相资助他前去参加考试。到他家门口的人都聚在一起,就像一堵墙一样。弘治十五年,何景明进士及第,被授予了中书舍人的官职。他和李梦阳等一干人等倡导写作古代风格的诗文,李梦阳写的最为雄峻,景明稍落后一点,两人基本不相上下。正德元年,宦官刘瑾窃取了皇帝的权柄。何景明便上书吏部尚书许进,规劝刘瑾不要干预朝政,言辞十分激烈。之后,便称病回家了。第二年,刘瑾把所有状告他的官员都免职了,何景明也因此躲过一劫。等待刘瑾被诛杀,皇帝听从了李东阳的举荐,恢复了以前的官员秩序,何景明也当值内阁制敕房。后来,李梦阳因罪下狱,大家都不敢为他求情。何景明上书给吏部尚书杨一清救了他。崇祯九年,乾清宫遭到了灾祸。何景明上书说皇帝不应该收养义子,不应该留着边防军队,不应该宠幸和尚,不应该任用宦官。很久以后,进官为吏部员外郎,但是仍然和以前一样之言上书。钱宁想和他结交关系,拿来古话给他,请求他题字。何景明说:“这画是名家的手笔,不要污染了人家的手。”最后,把画扔在地上还给了他。不久,何景明被提拔为陕西提学副使(教育厅副厅长)。廖鹏的弟弟太监銮镇守关中,为人十分骄横,遇见了三司使的官员了不下马迎接。何景明便拿着鞭子鞭打他。何景明教育学生,专门以经学世务。把其中优秀学生的挑选到正学书院,亲自给他们说经,不选用诸位大家的训诂学,知识分子们才知道有经学。嘉靖初年,何景明因为疾病辞官回家,没过多久便死去了,活了三十九岁。
何景明的志向和节操都十分耿直,为人崇尚气节和义气,鄙视荣华富贵和争名逐利,和李梦阳都有国士的风范。两个人写的诗歌和散文,一开始的时候互相都十分喜欢,名成之后,互相批评、批驳。李梦阳主要提倡摹仿,何景明则主要崇尚个人的创造,各自坚持观点不相上下,两人出去走路也分别走左右两边。有的人说何景明的才能本来不如李梦阳,而其诗秀逸稳称,视梦阳反为过之。然而天下间的诗文又以何、李并称,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其持论,谓:“诗溺于陶,谢力振之,古诗之法亡于谢。文靡于隋,韩力振之,古文之法亡于韩。”钱谦益撰《列朝诗》,力诋之。
3. 项德传文言文翻译
宋史·项德传 【原文】 项德,婺州武义人,郡之禁卒也。
宣和间,盗发帮源,明年陷婺,而邑随没。德率败亡百人破贼,因据邑之城隍祠。
自二月讫五月,东抗江蔡,西拒董奉,北捍王国,大小百余战,出则居先锋之先,入则殿后,前后俘馘不可胜计。贼目为“项鹞子”,闻其钲则相率遁去。
方谋复永康诸县,而官兵至,德引其众欲会合,贼尽锐邀之黄姑岭下,德战死。邑人哭声震山谷,图其像,岁时祭之。
【译文】 项德是婺源州武义县人,是郡里的牢房看守。宣和()年间,叛军在清溪县帮源洞发动叛乱,第二年(叛军)攻陷婺源,武义县也随之沦陷。
项德率领一百多个战败逃亡的士兵打败叛军,然后据守在武义县的城隍庙内。从二月到五月,向东抵抗江蔡叛军,向西对抗董奉叛军,向北抵抗王国叛军,大大小小一百多场战斗,出战时(项德总是)冲在先锋部队的最前头,收兵时(项德总是)在队伍的最后面,前前后后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不计其数。
叛军称之为“项鹞子”,听到项德军中的鸣钲声就争相一起逃走。正当他谋划收复永康等县时,朝廷的军队到了,项德率领他的部下想与官兵回合,叛军出动所有的精锐之兵在黄姑岭下截击(项德),项德战死。
县里的百姓的哭声震动山谷,就画下他的像,一年四季祭祀他。【注释】1、禁卒:即禁子,牢房看守。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涕泣谋於禁卒。”《清文献通考·刑五》:“禁卒典守监狱,乃于斩绞重犯受财故纵,此非寻常因事受财可比,自应按照本律与囚同罪。”
鲁迅《华盖集·北京通信》:“构造坚固,不会倒塌;禁卒管着,不会再犯罪。”巴金《利娜·第十五封信》:“夜晚冷得不能熟睡,白天又疲倦得不能工作,禁卒的鞭子随时随地在旁边威胁着。”
2、宣和:北宋徽宗的第六个年号和最后一个年号(1119-1125)。3、盗:强盗。
这里指叛军。3、帮源:地名,即帮源洞,在清溪县。
4、明年:第二年。5、败亡:指战败逃亡的士兵。
6、城隍祠:即城隍庙,城内祭祀城隍的庙宇。城隍:守护城池的神。
《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郑玄注:“所祭有八神也。”
孔颖达疏:“水庸之属,在地益其稼穑。”陆德明释文:“水庸七。”
后遂附会水庸为守护城池之神,称城隍。《北齐书·慕容俨传》:“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八:“芜湖城隍祠建于吴赤乌二年,高齐慕容俨、梁武陵王祀城隍神,皆书于史,则又不独唐而已。”《红楼梦》第28回:“宝玉下了马,贾母的轿刚至山门以内,见了本境城隍、土地各位泥塑圣像,便命住轿。”
7、讫:到。8、江蔡:叛军头目。
9、董奉:叛军头目。10、王国:叛军头目。
11、出:指出战。12、先锋:战时率领先头部队迎敌的将领。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大王宜悉举淮南之众,身为先锋。”《三国志·蜀志·马良传》:“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
《武王伐纣平话》卷下:“用周公旦为参谋,用祁宏为末将,用南宫适为先锋。”清李渔《玉搔头·极谏》:“仍封许进威武副将军,随行扈驾,作朕先锋。”
13、殿后:行军时走在最后。《后汉书·张宗法雄等传赞》:“张宗裨禹,敢殿后拒。
江、淮海、岱,虔刘寇阻。”《旧唐书·杜伏威传》:“出则居前,入则殿后,故其党咸服之,共推为主。”
明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兵部·家丁》:“(李如松)家丁李友升者,积劳已至副总兵,只身殿后战殁,如松始得脱。”李烈钧《辛亥革命与督赣时期》:“整装已竣,命楚豫舰长乘马先行,余率小部殿后。”
14、俘馘(guó):生俘的敌人和被杀的敌人。馘:被杀的敌人的左耳。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丙子晨,郑文夫人芈氏、姜氏劳楚子于柯泽。楚子使师缙示之俘馘。”
杜预注:“俘,所得囚;馘,所截耳。”孔颖达疏:“俘者,生执囚之;馘者,杀其人截取其左耳,欲以计功也。”
15、钲(zhēng):古代的一种乐器,用铜做成,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16、相率:相继;一个接一个。
《荀子·富国》:“百姓诚赖其知也,故相率而为之劳苦,以务佚之,以养其知也。”《汉书·沟洫志》:“又民利其溉灌,相率治渠,虽劳不罢。”
《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三年》:“石生虏宋始一军,北渡河,于是河南之民皆相帅归矩(李矩),洛阳遂空。”胡三省注:“帅,读曰率。”
明高启《张中丞庙》诗:“公卿相率作降虏,草间拜泣如羣羊。”闻一多《“一二·一”运动始末记》:“翌日,全市各校学生,在市民普遍的同情与支持之下,相率罢课,表示抗议。”
17、遁去:逃走。遁:逃跑。
去:离开。18、邀:半路堵截。
19、岁时:一年四季。《周礼·春官·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
郑玄注:“其岁时,今岁四时也。”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清唐甄《潜书·居心》:“假居于人之室,近则月日,久则岁时。”。
4. 便民县令文言文翻译
古文《“便”民县令》翻译
智慧需要明察,才能显现出其效用;而明察若不以智慧为基础,则无以真正洞悉事物的精微关键之处。善于看相的人,能从一个人的长相神色,看出一个人的富贵或贫贱,长寿或夭折来。同样的,从一个人的行为处事之中,当然也能清楚判断出他是忠直或奸邪,是贤能或愚昧。若不能明察事物,则何以安国治民?身为守土治民的官吏,尤其应有明察的智慧。得情则天下没有冤情的百姓;诘奸则天下没有狡诈的恶人,这才是明察智慧的善用。
明朝时单县有农夫在田里耕作,他的妻子送食物给他吃,吃完后就死了。公公说:“是媳妇毒死我儿子的。”于是告到官府,妇人受不了鞭打之苦,只好认罪。之后,很奇怪的,单县竟很久都没下雨。许进当时任职山东,他说:“久不下雨,是不是因为有冤狱啊?”于是亲自到单县来,将囚犯一一提出来审问。问到这个案子时,许进说:“夫妇相守,是人生最大的心愿;而用毒杀人,是一种严密的计划,哪有自己送食物去田里毒死人的呢?”
于是问她送食物所经过的道路,妇人说:“送鱼汤米饭,从荆林通过,没有什么异样。”
许进就叫人买鱼作汤,放入荆花,让猪狗来尝试,没有不死的,妇人的冤枉才被洗清,当天就下起倾盆大雨。
有个苏州人出外经商,他的妻子养了几只鸡等他回来,数年后,苏州人才回家,妻子杀鸡煮给他吃,这苏州人竟立即死亡。邻人怀疑有 *** ,向太守陈情。姚公审查之后,猜想是鸡有毒,派人找来老母鸡,煮给临刑的死囚吃,果然毒死两人,冤狱于是洗清,因为鸡吃过蜈蚣等各种毒虫,长久在体内累积毒素。
张昺以进士任铅山县知县。有个卖木柴的人,喜爱吃鳝鱼,有一天从市场回来,肚子很饿,妻子于是煮鳝鱼给他吃,大快朵颐之后,却腹痛而死。邻长说是妻子毒死丈夫,将她捉起来送到官府,拷打审问,她都不认罪,讼案一直不能解决,这个妻子因此被监禁了一年多。张到任后,阅览公文,怀疑是鳝鱼有毒,请渔夫捕捉数百斤鳝鱼,全部放进水缸中,鳝头昂出水面二三寸的有七条,然后找这个妇人来煮给牢里的死囚吃,才刚下咽就纷纷说肚子痛,不久都倒地死亡,妇人的冤情于是洗清。
《神政记》记载这件事,说他们受神仙指引而如此做,说法甚为怪诞。 审察讼案的人自己应当留心,怎可留待深奥的神来决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