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一、特点
狐狸的眼睛能够适应黑暗,瞳孔椭圆,发亮,类似于猫的眼睛,这一点狐狸和其他拥有圆形瞳孔的犬科动物不同。狐狸具有敏锐的视觉、嗅觉和听觉。大部分狐狸具有刺鼻的味道,由尾巴根部的臭腺放出。
二、生活习性
狐狸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带,居住于树洞或土穴中,傍晚出外觅食,到天亮才回家。所以能捕食各种老鼠、野兔、小鸟、鱼、蛙、蜥蜴、昆虫等,也食用一些野果。
当它们猛扑向猎物时,毛发浓密的长尾巴能帮助它们保持平衡,尾尖的白毛可以迷惑敌人,扰乱敌人的视线。
扩展资料
种群现状:2018年轿子雪山保护区再次发现赤狐身影
继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去年首次拍摄到赤狐影像后,记者2018年10月9日从市林业局获悉,云南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科研所整理筛查野外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再次惊喜地发现了三个不同日期内被拍摄到的赤狐活体影像。
经过几个月的拍摄,科研所工作人员在整理筛查野外红外相机监测数据时,发现于2018年4月17日18时07分58秒在四方井地带样线范围内布设的红外相机再次清晰记录到了赤狐的活体影像。2018年3月21日和4月2日也在同一地点拍摄到了赤狐的活体影像。
保护区第一次拍摄到赤狐的影像是2017年3月20日15点31分,在四方井区域内拍摄到。“时隔一年多的时间在该保护区内再次监测到赤狐,说明保护区保护成效显著,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链,我们推测赤狐种群数量有上升趋势。”
该负责人表示。赤狐是食肉目犬科动物,体长50~90厘米,体重5~10千克,最大的超过15公斤,行动敏捷,喜欢单独活动,主要在夜晚捕食,主要以旱獭及鼠类为食。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狐狸
2015-12-03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生活习性
狐狸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带,居住于树洞或土穴中,傍晚出外觅食,到天亮才回家。它们灵活的耳朵能对声音进行准确定位、嗅觉灵敏,修长的腿能够快速奔跑,最高时速可达50km,所以能捕食各种老鼠、野兔、小鸟、鱼、蛙、蜥蜴、昆虫和蠕虫等,也食用一些野果。当它们猛扑向猎物时,毛发浓密的长尾巴能帮助它们保持平衡,尾尖的白毛可以迷惑敌人,扰乱敌人的视线。因为它主要吃鼠,偶尔才袭击家禽,所以是一种益多害少的动物。故事中的狐狸形象, 绝不能和狐狸的行为等同起来。
狐狸有一个奇怪的行为:一只狐狸跳进鸡舍,把12只小鸡全部咬死,最后仅叼走一只。狐狸还常常在暴风雨之夜,闯入黑头鸥的栖息地,把数十只鸟全部杀死,竟一只不吃,一只不带,空“手”而归。这种行为叫做“杀过”。其成因可能是出于本能,也可能是受到某种刺激而引起的,或者是两种原因兼而有之。狐狸摄影图__野生动物_生物
狐狸平时单独生活,生殖时才结小群。每年2月--5月产仔,一般每胎3只--6只。幼崽5个月大后可以独立生活。它的警惕性很高,如果谁发现了它窝里的小狐,它会在当天晚上“搬家”,以防不测。 狐狸狐狸属食肉目犬科,狐、狸是两种动物,耳背黑色或黑褐色,尾尖白色。尾基部有一小孔,狐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鼠类、鱼、蛙、蚌、虾、蟹、蚯蚓、鸟类及其卵、昆虫以及健康动物的尸体为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以配食饲料为主,在重要饲养阶段,补饲一些动物肉杂碎如肠、胃、头、骨等作为饲料,即可基本满足狐的需要。狐狸分布很广,我国几乎各省区都产。狐狸皮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裘皮原料。
一般所说的狐狸,又叫红狐、赤狐和草狐。它尖嘴大耳,长身短腿,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全身棕红色,耳背黑色,尾尖白色,尾巴基部有个小孔,能放出一种刺鼻的臭气。
动物学家发现,狐狸的主要食物是昆虫、野兔和老鼠等,而这些小动物几乎都是危害庄稼的坏家伙,狐狸吃了它们,等于是帮了农民的大忙。所以说,狐狸应该属于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同时它们被视为稻荷神的使者。
狐狸栖息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带,居树洞或土穴中,傍晚外出觅食,天明始归,杂食虫类、两栖类、爬行类、小型鸟兽和野果等。生殖期结成小群,其他时期单独生活。
各个种类的狐狸遍布于北美、欧洲、亚洲、包括极地地区。同时也分布于非洲各部。在狐狸被引进澳大利亚用于控制兔子数量之前,澳大利亚没有狐狸。
母狐一般在每年2-5月发情并交配,怀孕期大约为51-52天,每胎可能产6-8个宝宝。刚出生时全身黑灰色,唯有鼻尖为粉红色。它们刚出生时什么也看不见,要依靠母亲的保护和喂养。1个月后,慢慢能站立,眼睛变大,长出浅棕色的毛。2个月后,狐狸的外形基本呈现出来,站立、奔跑依旧困难,毛色已经完全长齐。成年后,长出胡须,耳部变尖,腿部修长,已能奔跑、捕食。
但生性多疑,行止谨慎。
狐狸抗寒能力强,不耐炎热,喜欢在干燥、清洁的环境生活。
一年繁殖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