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贵族制,天皇制与幕府政治,说明日本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总体来看,日本的政治演进趋势同中国一样都是由分裂趋向统一,由分权趋向集权。虽然过程中会有反复波动,但总体上的趋势是不变的。当然相对于中国而言,其发展也有特殊之处。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日本所特有的历史产物---------------武士阶级
下面就这几种制度的历史成因和武士阶级的产生做简要分析
【贵族政治】-----------------在早期古坟时代,作为统治者的贵族与作为被统治者的民众截然分开,不仅其居住地点相异,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贵族们居住在周围有濠沟的建筑群中,除生活住宅外,还有祭祀、政务、仓库等场所,而普通民众住宅简陋,周围没有濠沟,只有栅栏,建筑群内有复数竖穴屋及平房、高架仓库、畜舍等,具有复数家庭的大家族组成一个村落。大和政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大王为中心的畿内地区贵族的联合体,进入五世纪以后,形成了王位由大王家族人员继承的惯例,而且为有效管理其统治地区,逐步建立了以“氏姓制度”、“部民制”、“县主国造制”为特征的政治体制。氏为有血缘关系的同族集团,与大和政权关系密切的氏族集团分为以地名为姓氏的家族和以服务王室的职业名为姓氏的家族,前者有葛城、平群、巨势、苏我、吉备、出云等氏族,后者有大伴、物部、土师、中臣、膳等氏族。氏族首领被称为“氏上”,通过大王对“氏上”的授姓制度,完善了大和政权统治体系,并巩固了大王的支配地位。
【天皇政治】--------------进入六世纪以后,在高句丽和新罗的强大攻势下,朝鲜半岛上百济王国统治的区域日益缩小,作为百济同盟的大和政权由于频繁参与朝鲜半岛战事加重了国内各阶层的负担,另外王室为扩大自己的直辖地而不断侵占地方贵族的领地,因而引起地方贵族的反抗。在经历了贵族势力内部激烈斗争之后,掌控中央势力的外戚苏我氏拥立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天皇——推古天皇,并将其外孙厩户皇子作为摄政,即圣德太子。在圣德太子的支持下,中央模仿隋朝推行了一系列加强王权的改革措施。在603年制定冠位十二阶。在604年制定《十七条宪法》。提倡并重视佛教。经过后来的大化改新对这一集权改革的巩固,到了奈良时代,日本的天皇政治已达到巅峰。
【摄关政治】--------------作为武家政治的前提,摄关政治是不得不提的。到了平安时代,日本人口剧增,土地开垦殆尽,阶级矛盾加剧。贵族势力凭借财力和武力开始肆无忌惮兼并土地。天皇为了制衡大贵族的权利,扶植弱小贵族藤原氏。结果藤原借此登上政治舞台并通过与皇室联姻来操纵立嗣。由于掌控中央政治权利的人物多为天皇外戚或大贵族,所以政治趋于腐败。天皇对于国家命运已经无力操纵。大量庄园的出现也就催生了一批以武力谋生效忠庄园主的雇佣兵---------武士。随着时间进程,这一职业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政治势力,并改变日本的历史。
【武家政治】--------------(这一段很乱)进入10世纪后,这些职业军人以地方贵族为中心,逐渐形成较大的武士集团,其中以关东地区的桓武平氏和畿内地区的清和源氏势力最强。桓武天皇的曾孙高望王赐姓平氏,并派往关东地区担任官职。高望王任期届满后未回京都,其八个儿子分别担任关东地区各国的官职,势力不断扩大,各养私兵,家族内部也经常发生冲突。935年,孙辈的平将门杀其叔父国香,并联合反抗国司的地方贵族藤原玄明在939年发动叛乱。平将门攻城掠地,占领关东大部分地区,并自称“新皇”。京都朝廷任命藤原忠文为征东大将军,率兵前往镇压,但尚未到达其地,平将门已经被国香之子平贞盛所灭;几乎与此同时,伊予国司藤原纯友在四国发动叛乱,甚至攻占了北九州的大宰府。朝廷再次任命藤原忠文为征西大将军,率兵前往镇压,亦是尚未到达之际,清和天皇之孙源经基已将藤原纯友打败。被称为“承平·天庆之乱”的两次叛乱使朝廷和中央贵族认识到地方武士的实力,纷纷将其作为保护自己的“侍”。例如源经基的儿子源满仲以摄津为根据地,向摄关家提供警卫服务,满仲的两个儿子——赖光、赖信在摄关家族的关照下,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平将门叛乱之后,平氏一族仍然占据关东地区,而且原上总国司平忠常在1028年发动叛乱,朝廷任命源赖信为甲裴国司,同时征讨平忠常。后者因源赖信武名不战而降,源氏家族由此开始进入关东。1051年,陆奥地区势力强大的贵族安倍氏与国司发生纠纷,赖信之子赖义、之孙义家率关东地区武士经过九年苦战,才将安倍氏镇压下去。1083年,陆奥地区大贵族清原氏发生族内纠纷,源义家经过三年苦战将其平息。被称为“前九年之战”及“后三年之战”的两次战事,加强了源氏家族与关东武士团的主从关系,巩固了源氏家族作为最大武士团首领的地位。因此,关东地区的庄园领主纷纷求其保护,并成为源氏的家人。源氏武士集团在11世纪末期成为支配日本全国的武装力量,源氏家族首领也以“天下第一武勇之士”出入朝廷。在此背景下,地方各国的行政事务官员逐渐由武士担任,武家社会的色彩已初见端倪。
【镰仓幕府】-------------源赖朝最终代表源氏集团消灭了平氏集团。经过一系列的对武家制度的改革,源氏最终确立了自己在全国武士阶级的领导地位。1192年源赖朝从二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正式成立幕府。镰仓幕府通过任命守护或地头的方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统治机构,形成了与京都朝廷并立的双重政权结构,天皇朝廷的权力也因此受到严重削弱。尽管朝廷对其进行了抵抗,最初地头的设置也仅限于平氏家族或与平氏家族关系密切者被没收的领地,但随着幕府的权力越来越大,地头遂遍及全国所有土地,与守护一道成为幕府统治的重要支柱。虽然镰仓幕府具有压倒性的军事力量,但其统治的合法性仍需借助天皇的精神权威,例如将军职位的继承须得到天皇的任命,即使在统治体制方面亦没有完全取代律令体制,因而京都政权得以保存下来。
【室町幕府】---------------源赖朝死后由于继承人与当权者的纷争引发了“承久之乱”,加上元朝对日本的入侵未果。最后国家被分成了南北两大政治集团,史称“南北王朝”。武士阶级在建武改革遭到天皇打压,于是武士首领足利尊氏通过战争将建武天皇废除并另立新皇。从此开始了室町幕府的时代。与镰仓幕府的遭遇相似,后期的将军在处理诸侯继承人的问题上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导致诸侯国相互征讨,最终祸及其身,京都在战乱中化为灰烬,幕府遭受重创,这就是“应仁之乱”。之后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各路诸侯都想趁天下大乱之时扩张势力。最终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努力下,日本终于趋于统一。
【江户幕府】----------------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开始筹划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而此时头脑清醒的德川家康则请求留守日本。于是在丰臣及众武将野心勃勃而去又抱头鼠窜而归时,德川已经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丰臣一死,德川立刻将对手一一消灭。于是,日本最后一个也是最辉煌的一个幕府时代来临了。德川家康建立了幕藩体制,大大削弱了地方势力。同时要求将朱子学作为主流思想,以规范等级。此时的日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繁荣稳定,生产力得到恢复,文化艺术长足发展,国土面积达到最大。当然,同当时的清王朝一样,在历经几代有为统治者的治理之后,社会矛盾开始激化。武士阶级由于西方势力的入侵也逐渐消亡。虽然明治天皇的改革使武士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武家政治赖以生存的封建庄园土壤已经不复存在了。
下面就这几种制度的历史成因和武士阶级的产生做简要分析
【贵族政治】-----------------在早期古坟时代,作为统治者的贵族与作为被统治者的民众截然分开,不仅其居住地点相异,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贵族们居住在周围有濠沟的建筑群中,除生活住宅外,还有祭祀、政务、仓库等场所,而普通民众住宅简陋,周围没有濠沟,只有栅栏,建筑群内有复数竖穴屋及平房、高架仓库、畜舍等,具有复数家庭的大家族组成一个村落。大和政权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大王为中心的畿内地区贵族的联合体,进入五世纪以后,形成了王位由大王家族人员继承的惯例,而且为有效管理其统治地区,逐步建立了以“氏姓制度”、“部民制”、“县主国造制”为特征的政治体制。氏为有血缘关系的同族集团,与大和政权关系密切的氏族集团分为以地名为姓氏的家族和以服务王室的职业名为姓氏的家族,前者有葛城、平群、巨势、苏我、吉备、出云等氏族,后者有大伴、物部、土师、中臣、膳等氏族。氏族首领被称为“氏上”,通过大王对“氏上”的授姓制度,完善了大和政权统治体系,并巩固了大王的支配地位。
【天皇政治】--------------进入六世纪以后,在高句丽和新罗的强大攻势下,朝鲜半岛上百济王国统治的区域日益缩小,作为百济同盟的大和政权由于频繁参与朝鲜半岛战事加重了国内各阶层的负担,另外王室为扩大自己的直辖地而不断侵占地方贵族的领地,因而引起地方贵族的反抗。在经历了贵族势力内部激烈斗争之后,掌控中央势力的外戚苏我氏拥立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性天皇——推古天皇,并将其外孙厩户皇子作为摄政,即圣德太子。在圣德太子的支持下,中央模仿隋朝推行了一系列加强王权的改革措施。在603年制定冠位十二阶。在604年制定《十七条宪法》。提倡并重视佛教。经过后来的大化改新对这一集权改革的巩固,到了奈良时代,日本的天皇政治已达到巅峰。
【摄关政治】--------------作为武家政治的前提,摄关政治是不得不提的。到了平安时代,日本人口剧增,土地开垦殆尽,阶级矛盾加剧。贵族势力凭借财力和武力开始肆无忌惮兼并土地。天皇为了制衡大贵族的权利,扶植弱小贵族藤原氏。结果藤原借此登上政治舞台并通过与皇室联姻来操纵立嗣。由于掌控中央政治权利的人物多为天皇外戚或大贵族,所以政治趋于腐败。天皇对于国家命运已经无力操纵。大量庄园的出现也就催生了一批以武力谋生效忠庄园主的雇佣兵---------武士。随着时间进程,这一职业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政治势力,并改变日本的历史。
【武家政治】--------------(这一段很乱)进入10世纪后,这些职业军人以地方贵族为中心,逐渐形成较大的武士集团,其中以关东地区的桓武平氏和畿内地区的清和源氏势力最强。桓武天皇的曾孙高望王赐姓平氏,并派往关东地区担任官职。高望王任期届满后未回京都,其八个儿子分别担任关东地区各国的官职,势力不断扩大,各养私兵,家族内部也经常发生冲突。935年,孙辈的平将门杀其叔父国香,并联合反抗国司的地方贵族藤原玄明在939年发动叛乱。平将门攻城掠地,占领关东大部分地区,并自称“新皇”。京都朝廷任命藤原忠文为征东大将军,率兵前往镇压,但尚未到达其地,平将门已经被国香之子平贞盛所灭;几乎与此同时,伊予国司藤原纯友在四国发动叛乱,甚至攻占了北九州的大宰府。朝廷再次任命藤原忠文为征西大将军,率兵前往镇压,亦是尚未到达之际,清和天皇之孙源经基已将藤原纯友打败。被称为“承平·天庆之乱”的两次叛乱使朝廷和中央贵族认识到地方武士的实力,纷纷将其作为保护自己的“侍”。例如源经基的儿子源满仲以摄津为根据地,向摄关家提供警卫服务,满仲的两个儿子——赖光、赖信在摄关家族的关照下,政治地位迅速上升。平将门叛乱之后,平氏一族仍然占据关东地区,而且原上总国司平忠常在1028年发动叛乱,朝廷任命源赖信为甲裴国司,同时征讨平忠常。后者因源赖信武名不战而降,源氏家族由此开始进入关东。1051年,陆奥地区势力强大的贵族安倍氏与国司发生纠纷,赖信之子赖义、之孙义家率关东地区武士经过九年苦战,才将安倍氏镇压下去。1083年,陆奥地区大贵族清原氏发生族内纠纷,源义家经过三年苦战将其平息。被称为“前九年之战”及“后三年之战”的两次战事,加强了源氏家族与关东武士团的主从关系,巩固了源氏家族作为最大武士团首领的地位。因此,关东地区的庄园领主纷纷求其保护,并成为源氏的家人。源氏武士集团在11世纪末期成为支配日本全国的武装力量,源氏家族首领也以“天下第一武勇之士”出入朝廷。在此背景下,地方各国的行政事务官员逐渐由武士担任,武家社会的色彩已初见端倪。
【镰仓幕府】-------------源赖朝最终代表源氏集团消灭了平氏集团。经过一系列的对武家制度的改革,源氏最终确立了自己在全国武士阶级的领导地位。1192年源赖朝从二条上皇处得到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正式成立幕府。镰仓幕府通过任命守护或地头的方式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统治机构,形成了与京都朝廷并立的双重政权结构,天皇朝廷的权力也因此受到严重削弱。尽管朝廷对其进行了抵抗,最初地头的设置也仅限于平氏家族或与平氏家族关系密切者被没收的领地,但随着幕府的权力越来越大,地头遂遍及全国所有土地,与守护一道成为幕府统治的重要支柱。虽然镰仓幕府具有压倒性的军事力量,但其统治的合法性仍需借助天皇的精神权威,例如将军职位的继承须得到天皇的任命,即使在统治体制方面亦没有完全取代律令体制,因而京都政权得以保存下来。
【室町幕府】---------------源赖朝死后由于继承人与当权者的纷争引发了“承久之乱”,加上元朝对日本的入侵未果。最后国家被分成了南北两大政治集团,史称“南北王朝”。武士阶级在建武改革遭到天皇打压,于是武士首领足利尊氏通过战争将建武天皇废除并另立新皇。从此开始了室町幕府的时代。与镰仓幕府的遭遇相似,后期的将军在处理诸侯继承人的问题上做出了错误的决定,导致诸侯国相互征讨,最终祸及其身,京都在战乱中化为灰烬,幕府遭受重创,这就是“应仁之乱”。之后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各路诸侯都想趁天下大乱之时扩张势力。最终在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努力下,日本终于趋于统一。
【江户幕府】----------------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开始筹划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而此时头脑清醒的德川家康则请求留守日本。于是在丰臣及众武将野心勃勃而去又抱头鼠窜而归时,德川已经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丰臣一死,德川立刻将对手一一消灭。于是,日本最后一个也是最辉煌的一个幕府时代来临了。德川家康建立了幕藩体制,大大削弱了地方势力。同时要求将朱子学作为主流思想,以规范等级。此时的日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繁荣稳定,生产力得到恢复,文化艺术长足发展,国土面积达到最大。当然,同当时的清王朝一样,在历经几代有为统治者的治理之后,社会矛盾开始激化。武士阶级由于西方势力的入侵也逐渐消亡。虽然明治天皇的改革使武士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武家政治赖以生存的封建庄园土壤已经不复存在了。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