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见下。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切好的开始。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
1、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利用15至20分钟的时间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预习时,把不懂的、不理解的记录下来,提出问题;课后复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把一天来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并记录实践操作的体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的印象,加深理解,记忆。
2、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那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学生常常提出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对那些爱质疑的学生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开始。
3、养成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
4、养成认真细致的作业习惯。
5、养成讨论,理解,存疑,拓展的习惯。
1、培养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前,利用15至20分钟的时间对将要学习的新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预习时,把不懂的、不理解的记录下来,提出问题;课后复习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把一天来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并记录实践操作的体会,在头脑中形成完整,清晰的印象,加深理解,记忆。
2、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那些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的学生常常提出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对那些爱质疑的学生给予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开始。
3、养成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
4、养成认真细致的作业习惯。
5、养成讨论,理解,存疑,拓展的习惯。
展开全部
应培养小学生哪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1、预习的习惯
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2、课前准备的习惯
课前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课本、写字笔、学具盒、计算器,最好还要备有铅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并且把这些常用的用具装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来。课前还要调整好上课的状态,数学老师要善于通过课前的情景导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3、勇于举手发言的习惯
举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常见的行为,目的是希望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反馈的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举手还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创造展示自我们的机会,调动上课的积极性。举手能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老师应鼓励全班同学积极举手,通过举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举手大有学问,应该提倡正确的举手姿势,举手时身体要坐正,右手放在身体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体的左前方,眼睛看着老师。当然老师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觉得手没有白举,自然就想多举手了。
4、能用完整的话发言的习惯
发言是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汇报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眼睛要充分与同学们接触。老师应为每个学生充分提供发言的机会,数学课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话,要有逻辑性,能用自己的话对概念、性质等进行有效的表述。声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问题更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听明白,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给人的感觉也是很自信的。
5、勤于动手的习惯
勤于动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题目时,想到了,也说对了,但动手做起来就错了,最初这些学生总能给人一个感觉就是“聪明”,其实这些学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导,让其形成动手的习惯,最终会成为不会听、不会看、不会读,只会瞎说的能力低下的人。这样的学生在我们们身边还真不少见,究其原因,就是不肯动手,用许多家长的话说就是“懒”、“拖拉”。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计算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和严密性,在数学学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容易不等于简单”,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动手训练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周密性和严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强。
6、反思的习惯
小学生粗心马虎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点有关,与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习惯有关,与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有密切的联系,不但是小学生有粗心马虎的现象,大人也有。要解决学生“粗心”的问题,有效的方法除了加强针对性训练之外,养成反思的习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常常听到学生考完试后这样说,“唉,很多题我们都会做的,由于粗心大意就做错了!”其实粗心大意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自我们安慰的一个借口,成为学习进步的烟幕弹,它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数学学科尤其如此。一般情况下,学生表现粗心的地方,大都是问题当中要求细密的地方,有意识地让学生对那些细密之处和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有利于引起对细微之处的注意。经常反思的人,一定更加细心,思维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考虑问题一定更加周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会渐渐丰富。如果对反思的结果作一些书面的记录总结,特别是对那些“粗心过的地方”作适当的记录总结,反思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7、质疑的习惯
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喜欢问问题,而越大就越不喜欢提问题了呢?其实好奇、好问是每个小孩的天性,这种天性在后天的教育中或者被抹杀,或者会变成一种质疑的习惯。质疑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人,善于发现问题。从素质教育角度来说,让学生提出问题固然有困难,于是取而代之的直接告诉学生去做什么,或直接将他们带到问题的终点,这虽然使学生获得了任务,但却使学生从小就丧失了问题解决和推理的能力,并最终使他们丧失了数学能力。教学上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应当给与学生恰当的评价,要给与鼓励,肯定正确的一面,绝不能“一棍子打死”。
8、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
注意力集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是对外部事物的有效的关注,是一种良好的感知状态,注视者两眼炯炯有神,精神抖擞。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用眼睛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应当注视着老师的眼睛和动作,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应该看着黑板,当某同学在发言或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应当看着该同学的眼睛和所做的动作。课堂上与注视相反的情况有发呆、走神、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等,这些人两眼黯然无神,委靡不振,不能经受一点点干扰,身边稍有动静便思想分散。数学课与数字、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定理紧密相连,有的是计算和推理,规则性比较强,因此数学课堂要加强直观教学,加强情感交流,营造生动活泼的主题鲜明的课堂气氛。
9、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阅读例题和习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学生发生了错误,引导学生从课本的概念中去找根子,从而领悟到认真看书的必要性,对课本感兴趣,逐步愿意并喜欢阅读课本,教师在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供学生自学的思考提纲,帮助他们自己学习,自主探索。可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本本,指导他们做记录和摘录整理所学知识,便于他们随时阅读。如对各种法则,定律,概念,公式,进率等基础知识的整理摘录,使他们养成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10、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
要科学安排学习、劳动、娱乐、锻炼、交往等活动。要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包括每天的阶段性安排、每周的较大活动安排、考试复习和双休日、寒暑假的专题安排等。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
11、协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要学会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研讨,使自己在叙述、解释、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调整看法,实现对知识的科学建构。
12、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13、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不迁就、不谅解,不拖延时间。
1、预习的习惯
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2、课前准备的习惯
课前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课本、写字笔、学具盒、计算器,最好还要备有铅笔、草稿本、作业本、练习册,并且把这些常用的用具装在一个专用文件夹里面,以便每次能迅速的拿出来。课前还要调整好上课的状态,数学老师要善于通过课前的情景导入,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迅速进入数学思维状态。
3、勇于举手发言的习惯
举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常见的行为,目的是希望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反馈的手段之一,对于学生来说,举手还有另外的作用,提醒自己注意,创造展示自我们的机会,调动上课的积极性。举手能体现学生的精神面貌,老师应鼓励全班同学积极举手,通过举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举手大有学问,应该提倡正确的举手姿势,举手时身体要坐正,右手放在身体的右前方,或者左手放在身体的左前方,眼睛看着老师。当然老师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学生觉得手没有白举,自然就想多举手了。
4、能用完整的话发言的习惯
发言是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汇报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要对着同学们,说给同学们听,眼睛要充分与同学们接触。老师应为每个学生充分提供发言的机会,数学课要求学生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说话,要有逻辑性,能用自己的话对概念、性质等进行有效的表述。声音洪亮而且完整的回答问题更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听明白,能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给人的感觉也是很自信的。
5、勤于动手的习惯
勤于动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习惯,常常见到有些学生在做一些容易的题目时,想到了,也说对了,但动手做起来就错了,最初这些学生总能给人一个感觉就是“聪明”,其实这些学生眼高手低,是非常浮躁的,如果不加以引导,让其形成动手的习惯,最终会成为不会听、不会看、不会读,只会瞎说的能力低下的人。这样的学生在我们们身边还真不少见,究其原因,就是不肯动手,用许多家长的话说就是“懒”、“拖拉”。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计算具有很强的周密性,解决数学问题具有很强的程序性和严密性,在数学学习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容易不等于简单”,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动手训练和操作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周密性和严密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加强。
6、反思的习惯
小学生粗心马虎是很普遍的现象,但也是很正常的,粗心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点有关,与学生的阅历和生活习惯有关,与个人的学习能力也有密切的联系,不但是小学生有粗心马虎的现象,大人也有。要解决学生“粗心”的问题,有效的方法除了加强针对性训练之外,养成反思的习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粗心的毛病。常常听到学生考完试后这样说,“唉,很多题我们都会做的,由于粗心大意就做错了!”其实粗心大意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自我们安慰的一个借口,成为学习进步的烟幕弹,它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数学学科尤其如此。一般情况下,学生表现粗心的地方,大都是问题当中要求细密的地方,有意识地让学生对那些细密之处和容易出错的问题进行反思,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有利于引起对细微之处的注意。经常反思的人,一定更加细心,思维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考虑问题一定更加周密,解决问题的经验也会渐渐丰富。如果对反思的结果作一些书面的记录总结,特别是对那些“粗心过的地方”作适当的记录总结,反思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7、质疑的习惯
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喜欢问问题,而越大就越不喜欢提问题了呢?其实好奇、好问是每个小孩的天性,这种天性在后天的教育中或者被抹杀,或者会变成一种质疑的习惯。质疑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创新的基础,善于质疑的人,善于发现问题。从素质教育角度来说,让学生提出问题固然有困难,于是取而代之的直接告诉学生去做什么,或直接将他们带到问题的终点,这虽然使学生获得了任务,但却使学生从小就丧失了问题解决和推理的能力,并最终使他们丧失了数学能力。教学上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求同存异,鼓励学生多提问,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教师应当给与学生恰当的评价,要给与鼓励,肯定正确的一面,绝不能“一棍子打死”。
8、集中精力听课的习惯
注意力集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是对外部事物的有效的关注,是一种良好的感知状态,注视者两眼炯炯有神,精神抖擞。老师在讲课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用眼睛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应当注视着老师的眼睛和动作,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应该看着黑板,当某同学在发言或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应当看着该同学的眼睛和所做的动作。课堂上与注视相反的情况有发呆、走神、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等,这些人两眼黯然无神,委靡不振,不能经受一点点干扰,身边稍有动静便思想分散。数学课与数字、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定理紧密相连,有的是计算和推理,规则性比较强,因此数学课堂要加强直观教学,加强情感交流,营造生动活泼的主题鲜明的课堂气氛。
9、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阅读例题和习题时,注意引导学生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学生发生了错误,引导学生从课本的概念中去找根子,从而领悟到认真看书的必要性,对课本感兴趣,逐步愿意并喜欢阅读课本,教师在知识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供学生自学的思考提纲,帮助他们自己学习,自主探索。可以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小本本,指导他们做记录和摘录整理所学知识,便于他们随时阅读。如对各种法则,定律,概念,公式,进率等基础知识的整理摘录,使他们养成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10、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
要科学安排学习、劳动、娱乐、锻炼、交往等活动。要制定活动计划,安排活动时间:包括每天的阶段性安排、每周的较大活动安排、考试复习和双休日、寒暑假的专题安排等。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
11、协作研讨的学习习惯
要学会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通过协作研讨,使自己在叙述、解释、验证事实、解决矛盾等方面调整看法,实现对知识的科学建构。
12、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13、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不迁就、不谅解,不拖延时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