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读了这些成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
我首先想到的是赛龙舟的画面。
随着一声枪响,龙舟犹如离弦的箭一样地飞向远方,两岸的呐喊声、加油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精彩的比赛令人目不暇接。鼓手坐在龙头,一边打鼓一边吹哨,运动员们个个顽强拼搏,力争上游。龙舟身后留下了一道道波纹,原本平静的`水面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运动员们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但他们没有丝毫分神,依然拼命地向前划,真是“蛟龙劈波斩浪,勇士竞逐龙王”啊!我专注地看着,几乎跟龙舟融为一体了,我真想上场助他们一臂之力,感受赛龙舟的“速度与激情”。
冲线了!运动员们似乎忘记了整个世界,完全沉浸在龙舟大赛之中,他们个个像饥饿的狼一样向终点线冲去,运动员们太酷了!
扩展资料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他在流放了的情况下,写下忧国忧民的《离骚》和《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了楚国京都,屈原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在湖南汨罗市,竞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庙,将龙头供在祠中神翁祭拜,披红布于龙头上,再安龙头于船上竞渡,既拜龙神,又纪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祭屈原之俗在《隋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唐刘禹锡《竞渡曲》自注:“竞渡始于武陵,及今举楫而相和之,其音咸呼云:‘何在’,斯沼屈之义。”
我首先想到的是赛龙舟时船员努力划船的情境。
忽然,一声锣响,只见一条“青龙”,一条“黄龙”,排列在河上,每条龙舟上各有16名勇士,穿着黄色和绿色的兵卒服,外套救生衣,标船在前,趸船在后。
上午十一时整,鼓声大作,鞭炮齐鸣,划船的水手奋力挥桨,两条龙像离弦的箭,朝标船方向,逆水而上,呐喊声、加油助威声响彻上空。“端午节,马潭去,又看船来又看戏。”反映了巴河儿女对美好、和谐、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扩展资料
《清嘉录》中记吴地(江苏一带)竞渡,是源于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另外还有广西的纪念马援、福州的纪念阎王王审知等仪式。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读了这些成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答案:赛龙舟、元宵节、庙会、结婚等画面。
1、人声鼎沸
【拼音】: rén shēng dǐng fèi
【解释】: 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举例造句】: 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拼音代码】: rsdf
【近义词】: 人欢马叫、震耳欲聋
【反义词】: 万籁俱寂、鸦雀无声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人声嘈杂
【英文】: a hubbub of voices
2、锣鼓喧天
【拼音】: luó gǔ xuān tiān
【解释】: 喧:声音大。锣鼓震天响。原指作战时敲锣击鼓指挥进退。后多形容喜庆、欢乐的景象。
【出处】: 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早来到北邙前面,猛听的锣鼓喧天,那军不到三千,拥出个将一员,雄纠纠威风武艺显。”
【举例造句】: 周庸祐一一回发,赏封五块银子,各人称谢。少时,锣鼓喧天,笙箫彻耳。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二十二回
【拼音代码】: lgxt
【近义词】: 敲锣打鼓、吹吹打打
【反义词】: 哑然失声、万籁俱寂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喜庆气氛
【英文】: a deafening sound of beating the gongs and drums
3、震耳欲聋
【拼音】: zhèn ěr yù lóng
【解释】: 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举例造句】: 这个消息对我们来说是震耳欲聋。
【拼音代码】: zeyl
【近义词】: 振聋发聩
【反义词】: 万籁无声、万籁俱寂
【用法】: 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声音很大
【英文】: deafe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