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败给苏联是战略错误还是战术错误?
答案是:没有失误
实际上,在苏德战争乃至整个二战期间,德国在战略上没有犯过明显的错误,甚至有许多战略比苏联的战略更具前瞻性。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情况呢?我们应该知道,希特勒接管德国后,德国很快在短时间内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影,建立了一大批士气高昂、装备精良的军队。闪电战的理论更为高超。
然而,如此精锐的德国军队仍然被他们所鄙视的斯拉夫人民打败。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只有两个字:国力。
苏联作为世界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没有依靠过。在西方世界明争暗斗的紧张差距中,苏联开始了蓬勃的工业化进程,最终于1937年成为欧洲第一和第二大工业强国。
1932年希特勒上台后,德国迅速扭转颓势,将德国从经济危机的泥潭中拉出来,在短时间内再次成为西欧强国。然而,希特勒的发展模式与苏联大不相同。与庞氏资本积累计划类似,虽然它使德国迅速崛起,但注定难以为继。一旦资金链断裂,德国的经济奇迹将立即崩溃。
因此,二战前的德国更像是希特勒吹出的气球。他必须面对的是一个像苏联那样的坚固球。
这就注定了德国在旷日持久的苏德战争中先于苏联倒下。
在绝对的权力差距面前,其他所谓的战略成败无关紧要。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全面进攻苏联,拉开了苏德战争的序幕。
对德国来说,战争的发展似乎比预期的要顺利。短短4个月,苏军溃败千里,全军损失300多万人,其中包括在基辅战役中被俘的66万余名苏军士兵。莫斯科战争前夕,苏联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口被占领,领土损失超过150万平方公里。
但德国的闪电战注定无法持续。
因为苏联有太多的土地和人口。闪电战的适用范围倾向于中小国家,特别是没有深度的小国。然而,像苏联这样一个庞然大物根本不可能被消灭。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战争进入激烈的拉锯战,形势将越来越不利于德国。
更重要的是,包括希特勒在内的德国高官对苏联,尤其是斯大林模式的恐怖势力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
根据苏德战争前的德国情报,苏联正规军不超过180个师,但实际情况是,苏德战争开始后,苏联有360多个重组师。而且,随着斯大林模式空前的动员能力,苏联军队的数量不断增加。
希特勒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苏德战争前夕,希特勒把消灭苏联军队作为主要目标,基辅战役的胜利就是最好的证明。
基辅的胜利使德国失去了战胜苏联的最后一次机会,即彻底占领莫斯科。
从今天来看,莫斯科背后似乎有1万多公里的恐怖活动深度,但西伯利亚和远东到乌拉尔山脉至今仍十分荒凉,根本不能作为苏联的战略纵深。
因为苏联实行城市包围农村的战略,这意味着没有城市的地
方就没有希望。辽阔的西伯利亚和远东,虽然幅员辽阔,但一直以来都很少有城市。
因此,斯大林在红场阅兵式上宣称“俄罗斯国土辽阔,但我们没有出路,因为我们身后是莫斯科”,这不是耸人听闻的,而是当时苏联最可怕的情况。
当希特勒擦去嘴上的鲜血来到莫斯科城时,虽然苏联正处于亡国灭种的最关键时刻,但德国失去了赢得苏德战争的最后希望。
综上所述,德国在苏德战争中最大的错误是成为苏联的对手;成为苏联对手后,德国最大的战略错误是没有赢得莫斯科。
1941年的第一场雪比平常早。但寒冷并不是Mosc失败的罪魁祸首因为苏军也要面对冰雪。真正让德国打败苏联的是连绵不断的秋雨,这不仅使闪电战完全无用,而且为苏联赢得了准备莫斯科战争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