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_民间文学的特征与发展

 我来答
夏至adbuae3ea
2023-02-07 · TA获得超过759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7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7万
展开全部
  摘 要: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人类文明史,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民间文学渐渐产生并发展,时至今日,我国的民间文学资源亦相当的丰富。民间文学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社会,反映着民间社会情感与审美情趣,在我国文学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民间文学的特征与发展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民间文学;特征;发展
  [中图分类号]: I20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6-0-01
  民间文学的传承区域是民间,其本体内容也是折射或直接表现民间生存与民间情感,民间在此既是人的文化代称,也是生产生活方式的物的复合体。
  一、民间文学的主要特征
  1、口头性。口头性是民间文学的最主要特征。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民间文学都主要借助于口头语言进行创作和传承,这主要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正应为如此,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学作品失传,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2、群体性。民间文学艺术是典型的集体智慧创造的结晶。民间文学源于民间,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工作、生活中共同创造并发展起来的,凝聚了群体的创新心血。这种群体性,不仅仅包括空间上的集体性,也包括时间上的集体性,因为即使在最开始是由某个人创造的,但在其不断地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则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民间艺术家的心血和智慧。
  3、题材和体裁的丰富多样性。随着民间文学的产生与发展,题材和体裁也逐渐丰富多样。如果按题材分,可分为军事、爱情、神鬼、生活、爱国等种类,几乎包括了常见的文学作品所有的题材,可见其涉及面之广。如果按体裁分,民间文学可分为故事、传说、童话、寓言、笑话、歌谣等多种类别,体现了民间文学发展的多样性。
  4、变异性。上文已述,民间文学具有口头性的特征,也正是这个特征,使民间文学没有一个固定的底本,在流传过程中,通过不同作者的不同讲述,甚至同一作者的每次讲述都会略有不同,导致同一故事在不同的环境下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体现出其“变异性”特征。
  二、民间文学的发展
  1、民间文学的新样式
  随现代社会的发展与现代视听传播工具的发达,会使民间文学的发展形成质的飞跃。(1)影视文学。电视机、幻影机、传声器的应用等,产生了影视文学这一新的文学样式,这种文学样式应属民间文学之范畴。影视导演将生活中(民间的)传说、故事等加工提炼,拍成电影电视剧,也使其得以广泛流传,成为民间文学的一种新形式:首先,它具有民间文学创作的口头性。电影中的人物对话、抒情方式都十分口语化,而且泛生活化,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也融入了自己的体会、理解,用最不做作的表现形式,最直接明快的表达方法来面对观众;其次,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许多电影、电视剧都是加工文学作品,或历史故事,不同的导演会使同一主题内容风格情趣遇异。(2)通俗歌曲。随着传播工具的发达,通俗歌曲出现,风行一时,与美声音乐分庭抗礼,这是民歌的一种新发展,也是民间文学新的发展方式。可以说,通俗歌曲是民歌的一种延伸,是另一种新的形式。通俗歌曲的主要特点是通俗,歌词浅显而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形式自由,长短、快慢不拘一格,唱人们心中之想唱,抒发人们心中之喜怒哀乐。(3)网络文学和手机文学作品。随着计算机和手机的大量使用,产生了大量的网络文学和手机文学,在这些作品中,其中一部分是将社会中已经流传着的民间文学作品转化为文字形式在网上或以手机短信的形式流传着,因此可以说,计算机和手机的广泛使用,一定程度上为民间文学的创作和流传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途径。(4)新故事。新故事的兴盛使民间文学的传统表现方式得以发扬光大。新故事本身与民间文学在作品的故事性、表达的叙述性和载体的口语性上有其共同性,同时,新故事借鉴了民间文学的某些表现形式,使故事形式新颖丰富,具有一种新的艺术情趣和审美价值。新故事的这种形式,也使民间文学出现了更多的传载形式和表现方法。
  2、加强对我国民间文学的保护措施
  许多国家或地区的版权法并不保护民间文学或者并不对民间文学赋予特别的保护。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文学保护措施中存在着保护的不均质性、功利性和非活态性等问题。但应该注意到,民间文学本身的复杂性决定了它需要保护,而且对它的保护需要依赖综合的手段,既需要法律的调整,也需要政策扶持。参考国际保护民间文学的先进立法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现实需要,我国应尽快制定一部专门的保护民间文学的法律,借此消除我们用现有知识产权法保护民间文学时所遇到的大部分异议,这样就可以把民间文学问题从著作权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也可以更加自由地以独立的方式处理民间文学问题。
  3、加强学校民间文学课程建设
  首先,民间文学应该紧跟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进入学校教育体系尤其是高校。其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调整优化教学目标,提高民间文学课程地位,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和调查各种民间文学和民俗活动,锻炼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进而探索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民间文学的本质与特征,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使民间文学课程呈现其独具的文化意义。
  综上所述,民间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文本,作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并没因社会的进步、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而衰亡。相反,民间文学已经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中,也融入社会中,百姓依然是民间文学创作的主体,更大胆、更直接地表述自己的意见。总之,当代民间文学正随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领域,有力地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立生.在民间文学的发展变化中来认识民间文学[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2]、 韩雷.被遮蔽的民间文学批评——对民间文艺学六十年的反思[J].文学评论.2011(1)
  [3] 杨树喆.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与中华民间文学的总体风格[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
  [4]、 高有鹏.论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发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