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在野外生存
比任何技巧都重要的是你处在求生环境下的态度,保持良好的心态,镇定判断。
首先,你要记住「生存三法则」:
-人最长可以3分钟不呼吸
-人在体温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围情况下,最长可以坚持3小时头脑清醒
-人最长可以3天不喝水
-人在有水的情况下,最长可以3周不进食
「生存三法则」告诉我们:在求生环境下,最先要找到可以避寒或者阴凉处,以防失温或者中暑;其次,要快速解决补充水分的方法;再其次,是找到「食物」。
受困于复杂的荒野环境中你会面临诸多挑战,切记不要慌张。
怎么在野外生存方法如下:
一:水的净化
一般把水放在桶、缸和盆中。然后将压碎的明矾装入加矾筒(用竹筒一根,在筒底竹节处钻20-30个小孔,打通中间竹节)内;或用纱布包好,绑在木棍上,放入水中,按一定的方向搅动,先快后慢,搅3—5分钟,让絮状物沉淀,水即澄清。
二:宿营地的选择
宿营地的选择有几个最重要的原则,一是安全,二是方便,第三才是考虑舒适性。理想的宿营地应背风、向阳,而且附近有可得用的充足水源。
三:宿营
帐篷内要保持清洁干燥、空气流通。不要将鞋穿时帐篷,以保持帐篷内干净和避免帐篷底层磨损。湿衣物不要带进内帐,可用细绳系于帐篷两端晾持湿衣物,白天离开帐篷时若天气睛好,最好将睡袋摊开让太阳晒一晒。
四:野营装备的保养
睡垫、睡袋、登山包和帐篷等野营装备如保养得当,可以连续使用多年。首先是在使用中要防火、防止锐物的划、刮。万一被划破须及时缝补,背包的缝补要选用较粗的针线,最好是专门缝补沙发的针具和尼龙线。
五:防雨
雨衣要放在方便拿取的地方,如背包的侧袋、顶袋或主袋的顶部。天气潮湿或遇雨,背包应罩上防水罩,包内的物品也要分别用塑料袋封装好,易受潮并会影响到其功能的物品如火柴、胶片、药物等和易折、易碎的东西最好用硬壳保鲜盒装好并密封。
六:中暑的防治
西藏高原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如在阳光下剧烈运动或在湿热无风的山林中活动量较大,身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靠流汗散发出去的话,人就会中暑。
七:水泡的防治
长时间的徒步行走或登山很容易在脚上磨出水泡,所以出门时最好穿与脚磨合惯了的轻便鞋,着棉袜且可在容易磨出水泡的地方事先贴一块"创可贴"。
八:雪盲
冰雪地及水面会反射很强的太阳光,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将双眼直接暴露在这种环境中数小时,即可造成雪盲。记住,不要热敷,高温会加剧疼痛。
九:冻伤及其处理
寒冷天气里,身体的组织末梢(手、脚、耳、鼻等处)由于散热较快而血液循环又不畅,容易发生冻伤。
十:怎样对付蚂蟥
蚂蟥分旱地蚂蟥和水蚂蟥。蚂蟥并不可伯,发现有蚂蟥叮上时,可用手沾上唾液把它拍下来或用烟头烫,切记不可用手扯。伤口用创口贴贴上即可。
十一:山地行进
如果不是高山,沿着山脊前行,开阔的视野有利于你把握方向、选择路线和宿营地,但要时刻注意所携带的水的消耗,以便及时安排下山补充水,毕竟在山脊上发现水源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十二:丛林跋涉
在人不常至的丛林中跋涉,有时很难找到一条现成的道路,有的只是丛生的灌木和四处蔓延的藤类植物,你只能靠你手中的匕首或砍刀(这在登山等野外活动中是必备工具)辟出一条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