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整理一下初中所有的物理和数学的公式

举报
贵族90
2012-07-07 · TA获得超过1991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4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5万
展开全部
就给楼主
物理提分最快的100句话吧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功能:
  1.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①有力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8.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9.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0.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2.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热学: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强知识: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
  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 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电学: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36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 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磁场知识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慢慢看,用心记住吧
留下一片林322
2012-07-07 · TA获得超过178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5.9万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1.8亿
展开全部
一、 初中物理公式汇总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s/t

3、物体的物重与质量的关系:G=mg (g=9.8N/kg)

4、密度的定义式

求物质的密度:ρ=m/V
求物质的质量:m=ρV
求物质的体积:V=m/ρ

4、压强的计算。
定义式:p=F/S(物质处于任何状态下都能适用)
液体压强:p=ρgh(h为深度)
求压力:F=pS
求受力面积:S=F/p

5、浮力的计算
称量法:F浮=G—F
公式法:F浮=G排=ρ排V排g
漂浮法:F浮=G物(V排<V物)
悬浮法:F浮=G物(V排=V物)

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7、功的定义式:W=Fs

8、功率定义式:P=W/t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情况来说:P=Fv (F为动力)

9、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对于提升物体来说:
W有用=Gh(h为高度)
W总=Fs

10、斜面公式:FL=Gh

11、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热放热情况
Q吸=cmΔt (Δt=t-t0)
Q放=cmΔt (Δt=t0-t)
1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Q放=qm

13、热平衡方程:Q吸=Q放

14、热机效率:η=W有用/ Q放 ( Q放=qm)

15、电流定义式:I=Q/t ( Q为电量,单位是库仑 )

16、欧姆定律:I=U/R
变形求电压:U=IR
变形求电阻:R=U/I

17、串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串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R=R1+R2

18、并联电路的特点:(以两纯电阻式用电器并联为例)
电压的关系:U=U1=U2
电流的关系:I=I1+I2
电阻的关系:1/R=1/R1+1/R2

19、电功的计算:W=UIt

20、电功率的定义式:P=W/t
常用公式:P=UI

21、焦耳定律:Q放=I2Rt

对于纯电阻电路而言:Q放=I2Rt =U2t/R=UIt=Pt=UQ=W

数学:
一、轴对称
1、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反之,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相等。反之,到这条线段两段端点距离相等的在这条线段的中垂线。
3、(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也称“三线合一”),它们所在的直线都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4、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5、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6、(1)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2)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勾股定理
1、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那么a2+b2=c2。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1)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a,b,c,称为勾股数。
三、无理数
1、 (1)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反之,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2)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3、 每个数都只有一个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4、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之,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四、概率
1、 人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 (1)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
(2)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
(3)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P(A)在0和1之间。
五、平面直角坐标系
1、 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x轴或纵轴,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2、 两个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做第一象限,其他三个部分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 整理公式:
(1):P(a,b)关于x轴对称点(2):P(a,b)关于y轴对称点(3):P(﹣a,﹣b)关于原点对称(4):P(a,0)在x轴上的点(5):P(0,b)在y轴上的点(6):P(a,b)到x轴的距离为|b|(7):P(a,b)到y轴的距离为|a|(8)P(a,b)到原点的距离√a2+b2
(所有a或b均为任意数)
4、 整理公式(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形):
(1):压缩:横(纵)坐标÷?(2):伸长:横(纵)坐标×?(3):平移:横(纵)+/-?(4):轴对称:横(纵)×(﹣1)
六、一次函数
1、 给定其中某一个变量(自变量)的值,相应地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因变量)的值
2、 函数定义:一般地,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3、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b为任意实数)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特别地,当b=0是,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也是一次函数)表示成y=kx+b
4、 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是经过原点(0,0)(1,k)的一条直线。
5、 在一次函数y=kx+b中:
(1):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6、 两条直线在特殊环境下所必要的条件:
(1):相交:k1≠k2(2):交与y轴同一点:b1=b2(3):关于y轴对称k1+k2=0,b1=b2(4):平行:k1=k2,b2≠b2(5):关于x轴对称:k,b都互为相反数
7、根据k,b的大小判断直线位置:
(1):b>0,k>0时,直线经过1、2、3象限(2):b>0,k<0,直线经过1、2、4象限(3):b<0,k>0,直线经过1、3、4象限(4):b<0,k<0,直线经过2、3、4象限
总的来说k>0时,直线经过1、3象限,k<0时,直线经过2、4象限。k的绝对值越大,图像越陡答案补充七、二元一次方程组
1、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项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 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4、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1):代入消元法:将其中一个方程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入另一个方程,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
(2):加减消元法:通过两式相加(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抢首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举报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