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乙联赛有几个冲甲名额
在升、降级方面,本年度中甲联赛名次列前两名的俱乐部队,获得次年中超联赛的候补资格,本年中甲联赛名次列最后一名的俱乐部队降级,降级后将参加次年中乙联赛,本年中甲联赛名次列倒数第二名、倒数第三名的俱乐部队,将分别与本年度中乙联赛第三名、第四名进行附加赛,胜者如通过中甲准入检查,将参加下年度中甲联赛,负者将参加下年度中乙联赛。
以往中甲联赛采取的升2降2,但2017赛季中甲扩军,中甲在维持升2的基础上,只有1个铁定的降级名额,倒数2、3名和中乙3、4名要进行附加赛,决出2个中甲名额,这是与以往最大的不同。
附加赛以主、客场淘汰赛方式进行。中甲倒数第二名对中乙第三名,中甲倒数第二名先主场后客场;中甲倒数第三名对中乙第四名,中甲倒数第三名先客场后主场。如果两支球队在两场比赛后的进球数相同,客场进球较多的球队为获胜方;如用客场进球方法仍未能分出胜负,则进行30分钟的加时赛,加时赛进球多的队获胜,如加时赛如双方都没进球或进球相等(加时赛不计客场进球),则以互射球点球的办法决定胜负。
中乙联赛有2个冲甲名额。
1、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
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是由国内足球俱乐部参加的全国第三级别的足球联赛,简称“中乙联赛”(以下使用简称)。英文全称为:CHINESE FOOTBALL ASSOCIATIONDIVISION TWO LEAGUE,英文简称为 C2L。其前身是1956年举办的全国足球乙级队联赛(简称乙级联赛),2004年改组为中国足球协会乙级联赛。
中乙联赛开始于2004年,作为全国第三级别的足球职业联赛,实行升降级制度,总决赛前两名升入中国足球甲级联赛,最后两名和全国业余足球联赛(俗称丙级联赛)总决赛五、六名参加升级附加赛,胜者参加次年中乙联赛。
2、赛制
乙级联赛创建之初(有间断)采用预赛阶段和决赛阶段的两个阶段,预赛分成若干赛区(前期称组)但出线球队数目不定,决赛阶段又分成分组赛和决赛,均采用循环赛赛会制。1965年乙级联赛停办,1978年乙级联赛恢复后采用分阶段的赛会制双循环比赛,仅1983年实行单循环比赛,1984年乙级联赛开始(包括作为次级联赛和三级联赛的时候)采用预赛阶段和决赛阶段两个阶段的比赛,除1992年分为两个小组外都分成四个赛区,分由四个城市举办赛会制的比赛,每个赛区出线球队数目不定,因此决赛阶段的球队数量也不定,决赛阶段采取赛会制,或实行淘汰赛或实行循环赛不定。
1994年职业化后乙级联赛采取预赛阶段和决赛阶段两个阶段的赛制。1995年改为预赛阶段、复赛阶段和决赛阶段三个阶段,预赛阶段即省市区的选拔赛,胜者进去大区复赛;复赛阶段初分五个赛区,1997年改为四个赛区,复赛实行主客场双循环的比赛,赛区前三名进入决赛阶段;决赛阶段采用赛会制,分成第一阶段小组赛和第二阶段淘汰赛(仅1995年是循环赛),小组赛分为三个小组,小组前两名和成绩最好的两个小组第三名出线进行每轮两场淘汰赛,而决赛一场定胜负(1995年时小组赛前两名出线进行循环赛),并一般不设三四名决赛。
1999年的乙级联赛分为两个阶段,取消了预赛阶段。第一阶段是分组赛,3个组分别进行主客场双循环的比赛,小组前四名共十二支球队进入决赛阶段。而决赛阶段赛制不变。而2000年开始再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区预赛,采用主客场双循环赛制前三名出线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是南北赛区的复赛,各六支球队出线,第一阶段交锋过的对手不再交锋第一阶段的成绩带入复赛,每个赛区各四支共八支球队进入第三阶段决赛阶段。第三阶段决赛阶段实行赛会制淘汰赛,依然除了决赛外都每轮实行两场的淘汰赛。
2004年改组中乙联赛后实行第一阶段南北赛区主客场双循环赛制和第二阶段总决赛实行淘汰赛赛会制。起初是南北两个赛区前四名出线进入总决赛。2007年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亚军也被允许参加总决赛的比赛,随之赛区冠军直接晋级半决赛,其他六支球队将和大学生足球联赛冠亚军球队通过淘汰赛争夺两张半决赛的资格。2010年由于参赛球队少因此在第一阶段分区赛中采取主客场四循环的赛制,总决赛阶段也不再允许大学生球队参加,且赛区冠军直接进入半决赛,赛区二三名则争夺进入半决赛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