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菜市场没人卖狗肉?
应该说,绝大多数的菜市场上没人叫卖狗肉的(当然,也是有例外的),这难道真的是如俗话所说的“狗肉不上席”抑或是狗肉的营养价值、肉质或者是鲜美程度不足?其实,吃与不吃,这根本不是狗肉本身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人类情感、历史沿袭以及地方民俗等许许多多的因素造成的。
一,人类情感
狗,亦称“犬”,学名“家犬”。与马、牛、羊、猪、鸡并称“六畜”。狗是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驯养时间在4万年前~1.5万年前一直发展进化至今。
狗如今已经是人类饲养率最高的宠物,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许多主人在与宠物狗之间建立了远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家庭气氛,甚至将狗视为自己家庭的成员之一;
狗的寿命约十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与人朝夕相处并相依为命,足见狗在人的心里存在有着怎样的情感因素。
狗还是“忠诚”的代名词,这种传奇的事情或故事非常多;狗还是人类工作绝佳的助手,比如牧羊、打猎等,这些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狗在天长日久之间。
可能正是由于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的这个原因吧,人们将吃狗肉更多的归咎于人类的“情感”接受问题,不是吗,人怎么能够将自己的“朋友”杀而食之呢?于是,吃狗肉便成为一种上不了台面的事情。
二,历史沿袭
狗肉不上席”并非因为其档次、肉质或者是营养价值不如其他肉类造成的。不吃狗肉是有其历史溯源的。
传说中狗初是专做祭祀朝拜等大场面使用的。
东汉年间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许慎所著的我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说文》对此有确切记载和解释,“献”字说:“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古人视狗为祭祀的头等供品。在商周时代,狗肉是周天子专用的食品,一般人顶多吃些用狗肉做的“犬羹”。后来,俗语有“狗肉上不了大席面”,那是在南北朝后,游牧民族以狗为猎具和牧放的守护者,所以忌食狗肉。
另外,佛学典籍上有把狗视为不洁之物,这也是不上席原因之一吧。
三,地方民俗
中国和世界上很多地方一样,对吃狗肉存在某些禁忌,尤其是西方多数国家,吃狗肉被普遍视为一种缺乏文明的野蛮人行径,有些国家甚至对吃狗肉行为特别制定了法律或法规加以明文禁止。
当然,事物都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中国包括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则仍然把吃狗肉不视为特别的禁忌,并认为谴责别人吃狗肉的习惯是一种文化饮食的霸权主义行为加以谴责。
比如在中国的广东、湖南及湖北等地方便有吃狗肉的传统,将精心烹调的狗肉视之为“舌尖”上的美味佳肴,在广西的一些地方,甚至每年都举办有专门吃狗肉的节日。
世界上,比如东北亚的韩国,至今比较盛行吃狗肉;东南亚的东帝汶,狗肉则被视为一种精美而珍贵的食品;而在非洲的加纳,狗肉更是被作为一道日常菜肴。
四,狗肉的营养价值
狗肉的营养价值很高,有药用食补的好处。
狗肉,又叫“香肉”或“地羊”,有至尊肾宝美誉,口感细嫩,肉质密,饱满。
狗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蛋白质质量极佳,尤以球蛋白比例大,对增强机体抗病力和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显作用。
食用狗肉可不但会增强人的体魄,提高消化能力,还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性功能的特殊效用。
狗肉还可用于老年人的虚弱症,如尿溺不尽、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冬天常吃,可使老年人增强抗寒能力。在中医上讲,狗肉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对于肾阳虚,患阳萎和早泄的病人有疗效。
五,总结
你说的市场上真的没有出售狗肉的市场其实并不正确,即便在大上海,比如近武宁路、大渡河路口的那个农贸批发市场以及近曹安路、江桥的贸批发市场里不是也不时传来狗肉出售的吆喝声吗。因此:世事无绝对,唯求自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