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解脱是一种获得?

 我来答
易书科技
2019-04-08 · 致力于图书出版、影视IP
易书科技
易书科技是一家以内容制作、内容创意、内容运营为核心的多领域融合型发展的企业。本着内容精品化及跨界融合发展的理念,致力于出版(纸质、数字、音频、课程等载体)、影视IP、二维动画、视频等业务。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放下心中的纠结才能得到真正的获得,做大事的人更要明白有所得必有所失的道理。

当一个人在竞争激烈或者勾心斗角的领域生活久了,心就会变老。而这种老态会使人自然而然地失去轻松感和幸福感。

一个真正精明的人应该了解“急流勇退”的意义。刘墉就是这样一个人。

嘉庆九年(1804年),是大清朝比较风调雨顺的一年。

上年七月,额勒登保会同德楞泰、勒保第二次联衔驰报“剿捕余匪会竣,三省地方肃清”。至此,历时近九年、波及数省、花费上亿万两银子,几乎耗尽大清国元气的川楚陕白莲教大起义终于被扑灭了。但因多有反复,嘉庆皇帝表现得相当冷静,只令德楞泰一人“凯旋”还京,而令额勒登保暂留川省经理善后事宜。但嘉庆眼见大功即将告成,心中也自然高兴,于十一月决定在次年二月三日举行临幸翰林院之典,命刘墉等大臣用唐张说《东壁图书府》五律分韵赋诗以为庆贺。

嘉庆九年四月,刘墉的侄子、江苏学政刘环之奏报江苏士习情形。嘉庆阅后非常高兴,批示道:“江南不患无才,但有才无行之辈,不可姑容。去稂莠正为培植嘉禾,非凌辱斯文也。勉之。”此举几乎和刘墉当年作江苏学政时的行为如出一辙,正像受到老皇帝乾隆的赞赏一样,刘环之关注地方政情的行为也受到嘉庆的赏识。

七月,嘉庆以刘墉母亲(非嫡母)本年九十生辰,就养江苏学政刘环之的官衙内,特派刘墉带赏赐物品前往祝寿。刘家本是官宦名门,门生故吏遍天下,而今又有当朝皇帝亲自参预其中,更使刘太夫人的祝寿活动成了牵动朝野的事情。尽管刘墉一再表示拒绝接受礼金礼品,但送幅寿联是无论如何不能推辞的。因此早在刘墉出京前,在京官员所送寿联就已多得不能再多。

其中保存下来的著名的有刘统勋的门生、协办大学士朱硅请吴山尊代作的寿联:夫作宰相,予作宰相,伫见文孙咸宰相,古今一品太夫人,能有几个?天许长生,帝许长生,更闻多士祝长生,富贵百年日寿考,请增十龄。

据《楹联丛话》卷九中记载:这一年,刘家的小门生阮元也作了一幅寿联:帝祝期颐,卿士祝期颐,合三朝之门下,亦共祝期颐,海内九旬真寿母;夫为宰相,哲嗣为宰相,总百官之文孙,又将为宰相,江南八座太夫人。

据说,刘墉出京时,随行家人李延新特地做了一件喀拉马褂。刘墉见后大怒,斥骂说:“嘿!你本牧牛儿出身,随我在任,冬裘夏葛,已经逾越名分,还要穿此马褂吗?”李延新被迫收起不穿。而刘墉自己穿着沾满墨迹的衣服和经工匠修补的一双破官靴上路了。一路上不见一客。到济南后,各地方官请求拜望,而刘墉均以有病相推辞。当时老家诸城县令恰好因公事在济南,请求刘墉接见,刘墉即刻延人。谈话中,刘墉首先表达了对县令治理诸城的谢意,并说自己久居京城,远离家乡,族人中或有倚藉声势为非作歹者,请县令务必禀公严惩,勿因自己的关系而偏袒。县令辞别时,刘墉特地表示说:“无以为赠,欲书字一幅尽秀才人情,因明天早上就要上路,来不及写,等到南方后再相寄吧。”

到江苏,祝寿礼毕,刘墉让家人演戏招待祝寿的客人。忽一日,刘墉和随行家人早早起来,从侧门出走返京,既没有告诉当地官员,也没有告诉侄子刘环之。等到刘环之追到江边,刘墉对他说:“祝寿活动已经结束。虽是奉皇上命令而来,究竟还是我们家的私事,怎么能久留此地?”

刘环之又以天气不好相挽留,刘墉大笑说:“你是读书人,见过江内淹死过几个宰相?”说完,令刘环之赶快回衙致谢客人,并嘱咐说:“我家世受国恩,今皇恩又隆大如此。我老啦,无以图报,你居官应当刻刻勿忘。”“我来时匆忙,没来得及告假省墓,心里甚感歉然。你回朝当尽职,更须时时修治先人祠墓。”

是年九月,刘墉返京继续上朝做事。至十二月二十四日,全年的政务活动都告结束,平定白莲教起义的“纪念”活动也于九月初最后结束,大小官吏都开始准备欢度嘉庆即位以来第一个相对“祥和”的春节,而刘墉则走完了他在清代政治中的第五十三个春秋,在家中平静地离去。

对于刘墉的死,嘉庆帝深表惋惜。谕令中称:“前任大学士刘统勋翊赞先朝,嘉猷茂著。伊子刘墉克承家世,清介持躬。易历中外,游陟纶扉。年逾八旬,精神矍铄。兹闻溘逝,深为轸惜!加恩晋赠太子太保,人礼贤良祠。

即派庆郡王永带领侍卫十员,前往奠,赏给《陀罗经》一册,银一千两。并命墉侄之来京经理丧事。”寻赐祭葬,予谥文清。

嘉庆十年春天,刘墉的灵棺被护送归葬于白家庄父亲刘统勋的墓旁。据说当时归葬仪式相当隆重,赐祭物品甚多。“将抵里门,每物一人,捧盘悬谕,赐牌夹道而驰。”内有红绒结顶冠,原为皇帝常服冠,即亲王亦须皇帝恩准始可戴用,可见其恩赐之隆。在家祭过程中,还曾有一耳目手脚皆有残疾,所谓“明良”者哭祭刘墉,故有“忽有明良一废人,盘香祭幛哭忠臣”之句。

然而,本属寿终正寝的刘墉之死,在时人笔下却很有传奇色彩。

据曾为刘墉及门弟子的英和记载:早在英和认识刘墉之初,刘墉就告诉英和说:“你以后为我作传,应当写上这样几句:刘某以贵公子成名翰林,书名满天下,而自问则只是小有成就而已,年龄已八十五岁,还不知道何日死去”。

至嘉庆九年腊月二十二日,刘墉年整八十五,在南书房坐值,刚好英和在懋勤殿作书写字,刘墉于是把英和叫到身边,以两事相托。一是给他讲述自雍正至乾隆初年南书房掌故,二是重申为他作传的请求,并告诉英和说:

“我昨天已请求瑛梦禅为我刻一方印记,叫洞门童子,以当息壤,现在时间已经非常紧迫,岂可拖延呢?”说完又坐回原处,纵论多时,随后站起来说:

“我去了,请毋留恋。”至当月二十四日,也就是说话的第三天,早晨起来吃饭还好好的,没有什么异常现象,至未中间端坐而逝。

据此,刘墉早已知道自己年八十五而死,而且大致时刻也是清楚的,所以英和感叹说:“像先生这样,难道不是一个对自己从何而来,归自何处明明白白的人吗?”

另据清人笔记《榆巢杂识》卷下《无疾而终》条况:“刘文清年八十五去世,去世的当天清晨,还到内阁办事,与陈春溆副宪争论《论语》不休。

大学士王杰年八十一去世,去世前一目还进宫中面见皇上,去世时毫无疾病,端坐而逝。”无疾而终,寿终正寝,功德圆满,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也是人生最圆满的终结。

所谓“佛教中所说的善于解脱的人”,也就是英和所称的“对自己从何而来,归自何处明明白白的人”。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