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绅士要进行哪几个方面的教育?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提出要培养未来的绅士,应进行三方面的教育即德育、智育、体育。
1.体育
洛克所说的体育,实际上主要属于健康教育的范畴。《教育漫话》一书的开场白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他把一个人的工作幸福与身体健康直接联系起来,“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健康的身体。”洛克从惟物论出发,并结合他的医学知识科学地提出了儿童健康教育的一系列观点。如必须从幼年起对儿童进行严格的锻炼,要让儿童多进行户外活动,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有益于身体健康,糖、盐、佐料不宜太多,要多吃水果;酒料和烈性饮料不能喝,药物族脊誉要少用;衣着不要过紧过暖,尤其头部和脚部要清凉;要坚持每天用冷水洗脚等等。洛克在这方面提出的忠告虽略显琐碎,但颇具普遍意义。这些观点不仅有助于儿童身体健康的发展,而且还有助于对儿童智力和精神的研究。
2.德育
洛克认为对绅士来说德行是第一位的,所以德育也是绅士教育的核心。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都得不到幸福。”
德育的任务是培养绅士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等道德品质。
洛克所说的理智,也称理性,就是说绅士应以资产阶级的标准去判断事物或衡量人的行动。绅士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在理性的支配下处理一切事情。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养成儿童有羞耻心,重名誉和谦虚谨慎的心理,以防止喜好虚荣和焦燥的脾气。
洛克所说的礼仪主要是指礼貌、礼节和风度。他认为一个绅士一定要懂得上流社会的世故人情,懂得上流人士中流行的处世为人、待人接物的礼貌和风度。这是绅士所不可缺少的美德。礼貌和风度表现为:举止优雅,谈吐镇定自如,能按照各人的地位与身份保持敬重与距离。洛克野返认为礼仪对品德来说是一种装饰,使品德更加放出异彩。他做了这样的比喻:品德加上礼仪,犹如钻石经过琢磨,更能使人喜爱。一个青年绅士若具有礼仪这个美德,他的“门路就可以更宽,朋友就可以更多,在这世上的造诣就可以更高。”
绅士应具备的第三种品德是智慧。洛克所说的智慧是指绅士应具有的精明强干、富于远见卓识的管理事务的能力。与平常所理解的经过知识的学习,使人的认识、理解和判断等能力(总称智力)得到发展,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它主要是指处理各项事务的本能而言。洛克因此兆段提出,智慧这种美德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并与实践经验相结合而获得的。这是儿童不能轻易就获得的,但应鼓励他们养成诚实和真诚的品德,服从理性,经常反思自己所作作为的后果,从而努力达到智慧的境界。学生要达到这个境界,首先应该做一个“坦白、公正、聪敏的人”,特别要注意防止沾上狡猾,因为狡猾往往要模仿智慧,并企图代替智慧,这是需要认真注意揭露和清除的。
勇敢也可称为坚忍,这是绅士必备的美德,也是“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的品性”。一个绅士若能够坚忍而有勇气,当他遇到灾祸或危险时,便能镇静自如,面临恐怖不慑服,能基于名誉和责任勇往直前而不逃开。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洛克绅士道德品质的论述是从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出发,为实现绅士个人的幸福和利益而提出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资产阶级的求实精神。洛克把贯穿于人的一生的美德、智慧、教养放在教育的优先地位,而不把一般人认为是重要的“知识学习”摆在首位,正体现出其教育思想的特色。
在如何进行道德教育上,洛克提出了不少积极的、正确的意见。他认为,为了教育儿童,首先应该了解儿童。父母和老师一定要悉心研究儿童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性格和好恶。“这是因为孩子有心思学时,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如果他不想学或是被强制去学,那就会事倍功半,痛苦不堪。”
他特别重视榜样和示范在德育中的作用。因为“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能够温和地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所以父母和教师“应以身作则,使儿童去做他所希望做的事情”。同时父母也应谨慎地为孩子选择好的教师和朋友,让孩子经常与有学问、有知识的客人接触、交往。
因为儿童是“有理性的动物”,所以洛克认定“说理是对待儿童的真正办法”,因为说理是提高儿童道德认识的手段。老师在对儿童进行说理时,首先应该“以适合儿童的能力与理解力为限”,要力求简单明了;其次态度要温和、镇定,要使儿童感到你的要求是合理的、有益的。
洛克指出,说理的目的在于使儿童了解各种道德规则的意义,以便执行起来更加自觉。但要养成熟练的行为习惯,则要靠实践,要进行反复的练习。当儿童形成良好习惯后,就要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成为他们的心理财产。
洛克也很注重奖励和惩罚,并就此进行了细致和全面的论述。谈到奖励,他认为,做父母的人不应该“用儿童心爱的事物去奖励儿童,去讨取儿童的欢心”。例如,用苹果和糖果去使儿童念书,这种做法是不好的。至于孩子念了书,就用漂亮的衣服、钱币去酬劳他,则更不好了。这样做等于教导他们爱奢侈、贪婪,因而是牺牲了儿童的“德行”。洛克认为最好的奖励办法是对儿童的称誉和当众表扬。“儿童对于称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人看得起,尤其是被父母及自己所依赖的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所以父母看到子女的行为好,便加以赞扬,看见子女行为不好,便换上一副冷酷或不理会的脸色,同时周围其他人也采取同样的态度,就会取得比鞭挞或威吓更好的效果。当众表扬、称赞孩子的好行为,经大家一番传播,“则奖励的意义就更大,它会使孩子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会更小心地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但草率地当众宣布孩子的过失则会使“孩子无地自容,孩子会失望,会无所谓,那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洛克主张尽量不用惩罚,尤其不能采用体罚,但是他认为对于犯有“顽梗”或“反抗”过失的儿童,必须予以鞭挞,而且要打就得打个彻底,“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这就造成了洛克在惩罚问题上的自相矛盾。
3.智育
在绅士的各种教育中,洛克把学问放在最后,并且把它看成是德行的一种辅助手段。他说:“对绅士来说,‘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他应该居于第二位,只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洛克所说的学问、智育的内容,也不仅限于学习文化知识,同时还包括获得各种技能技艺。洛克认为,前者是主要的,而后者也是不可缺少的。
在学习内容上,洛克一反中世纪以来的传统,强调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和“处世经商的本领”,并以这个思想为指导,提出一个广泛的学习科目:阅读、书法(写字)、图画、速记、外语、作文(写作)、神学、地理、算术、天文、几何、历史、伦理学、法律、逻辑、修辞学、自然哲学等等。但是他并不要求学生对各门学科“钻得太深”,只要求他们“尝试一下”,给他们“启示一条门径”,到将来如果他还有时间或者对某门学科有兴趣、有需要时,会有用功的问路。他肯定说:“世界上有高深学识的,在任何科学方面享有大名声的人,没有一个是在教师的管束之下得来的。”
在获得其他技能技艺方面,洛克建议每位绅士子弟都应至少学会一门体力劳动,最好是二至三门,如木工、农业、园艺等。万一这位绅士时运艰难,掌握这种技能本身会益处无穷,它还能强身,并且有益于克服死啃书本的毛病。洛克本人便是一个精明的园艺师。
洛克认为教学的任务,首先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清晰地、有逻辑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判断和概括的能力。他特别强调的是,应该让儿童“增进心的活动与能力,而不是扩大心的所有物。”因此他竭力反对当时文法学校流行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主张把教学当作游戏和娱乐去追求。教学中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愉快感;不能用严酷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恐怖心理,而要设法保持一种“安闲澄静”的气氛。他强调说:“不能在一个战粟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字一样”。
洛克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与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影响远远超过了他的时代和国界,成为许多教育家思想的出发点。18世纪惟物主义者爱尔维修和以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类智力平等说和教育万能论思想,就是从洛克的惟物主义感觉论中引申出来的。他所宣传的功利主义思想,深深地、长期地影响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洛克强调教育中应重视个人因素、父母的重要作用,以及应该把孩子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人的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教育理论影响也很大。他的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在18世纪,英文本出版了20多版,后被翻译为法文本、荷兰文本、德文本、意大利文本和瑞典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