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华罗庚认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自主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学,获得书本知识,发展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通过自学进行探索、研究。教师则通过给自学提纲,提供一定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问题的线索,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强。可以让学生在自学中学会学习,撑握学习方法,体验成功的快感。让学生主动参与,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而做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提升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意义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也就是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创造、去感悟,从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习兴趣。教学是一种师生、生生多向交流的过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形成新知”阶段,教师要对主要错误或独特见解进行评讲,对学生探索出的成果进行归纳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和反思,对探索出的成果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幂的运算这部分内容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把同底数幂相乘与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相乘与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乘与同底数幂相除,这几个幂的性质相互混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改变上课时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运用乘方的知识,弄明白同底数幂相乘相除、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运用乘方的意义探索、推导这几个性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自己归纳总结出规律,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从以往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要有目标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能够使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在具体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出下列目标:
(1)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清晰、具体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从认识自我开始,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长、爱好、学习优势与劣势,表现真实的自我,静心反思在向目标冲击过程中的得失,并不断修正计划,修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习惯,修正价值观,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2)由他律向自律方向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导探索、自主学习,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模本”和“示范”,是学生完成自学的体验和准备。而学生在教师启示下进行探索、学会自学、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了成功与挫折的体验。这为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正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与归宿。
(3)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技术、生产、生活等某一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探究,拓宽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初步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引导自学。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合谐统一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教师必改过去重“教”轻“学”的弊病。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首先由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然后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并寻找提纲答案。自学中可让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同时教师积极巡回指导,因材施教,帮助差生,使他们不掉队。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充分调动起来,讨论问题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教师点拨。 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确实起到点睛之效。教师主要点拨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点拨教材中的重点、关键;点拨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三)变式训练。 变式就是创新。变式训练应抓住思维训练这条主线,恰当的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多问、多思、多用、辨错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独创性。训练包括巩固所学的基础训练,提高学生能力的训练。特别重视对课本例题,习题的“改装”或引申,并注意训练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或让学生自己编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导演),学生是探索着(演员)。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变式情境的精心设计,指导和评价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对变式问题的探索,对范式的理解和概括中。其好处在于: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变能力。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收敛思维能力。提高综合解题能力。③有利于遏制“题海战术”开拓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实现“以少胜多”。④改变了“示变 --- 模仿 --- 练习”这种常规教学模式,把目标教学、思维训练和解题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归纳提高。 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结构上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学习数学也不能违背数学本身所具的这种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近,让学生搞懂每堂课所学的基本内容,又要做到及时归纳总结。每堂课中都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知识,需注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技能及从中提炼出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特殊意义,而且还有益于学生进一步获得、保持、应用知识。
总之,自主学习法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且从单纯的灌输知识技能,转向着重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与创新。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应付考试而做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如何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提升初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的意义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指出:“学生要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的方式来学数学。”也就是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创造、去感悟,从而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习兴趣。教学是一种师生、生生多向交流的过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形成新知”阶段,教师要对主要错误或独特见解进行评讲,对学生探索出的成果进行归纳评价,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得出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能力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不断总结和反思,对探索出的成果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幂的运算这部分内容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把同底数幂相乘与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相乘与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相乘与同底数幂相除,这几个幂的性质相互混淆。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改变上课时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运用乘方的知识,弄明白同底数幂相乘相除、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运用乘方的意义探索、推导这几个性质。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自己归纳总结出规律,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从以往的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要有目标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能够使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在具体的自主学习过程中,应当提出下列目标:
(1)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清晰、具体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从认识自我开始,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长、爱好、学习优势与劣势,表现真实的自我,静心反思在向目标冲击过程中的得失,并不断修正计划,修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习惯,修正价值观,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2)由他律向自律方向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导探索、自主学习,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的“模本”和“示范”,是学生完成自学的体验和准备。而学生在教师启示下进行探索、学会自学、掌握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获得了成功与挫折的体验。这为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正是教学的最终目标与归宿。
(3)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技术、生产、生活等某一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探究,拓宽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初步形成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在初中数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具体做法
(一)引导自学。 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合谐统一的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教师必改过去重“教”轻“学”的弊病。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首先由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然后出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并寻找提纲答案。自学中可让学生讨论疑难问题。同时教师积极巡回指导,因材施教,帮助差生,使他们不掉队。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充分调动起来,讨论问题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
(二)教师点拨。 在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点拨作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确实起到点睛之效。教师主要点拨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点拨教材中的重点、关键;点拨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三)变式训练。 变式就是创新。变式训练应抓住思维训练这条主线,恰当的变更问题情境或改变思维角度,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多问、多思、多用、辨错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独创性。训练包括巩固所学的基础训练,提高学生能力的训练。特别重视对课本例题,习题的“改装”或引申,并注意训练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或让学生自己编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导演),学生是探索着(演员)。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变式情境的精心设计,指导和评价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对变式问题的探索,对范式的理解和概括中。其好处在于: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变能力。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收敛思维能力。提高综合解题能力。③有利于遏制“题海战术”开拓学生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实现“以少胜多”。④改变了“示变 --- 模仿 --- 练习”这种常规教学模式,把目标教学、思维训练和解题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归纳提高。 数学学科所具有的结构上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学习数学也不能违背数学本身所具的这种特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做到循序渐近,让学生搞懂每堂课所学的基本内容,又要做到及时归纳总结。每堂课中都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知识,需注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技能及从中提炼出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有特殊意义,而且还有益于学生进一步获得、保持、应用知识。
总之,自主学习法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而且从单纯的灌输知识技能,转向着重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适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最佳的学习情境,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与创新。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