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在上课三个典型事件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教书时,主讲“诗经”“楚辞”“古代神话”“唐诗”等课程。郑临川回忆闻一多讲唐诗的场景,“上课前,先生长衫布履,手提一只褪了色的旧布袋,目光炯炯地走进教堂,端了一张空着的木椅坐下来,然后把布袋挂在椅背.上,从容掏出那只似乎是自己用竹根雕制成的小烟斗,装上烟丝,静静地抽着休息”,“上课铃一响,就立刻收拾好烟斗,从口袋里抽出讲稿,温文地打开,开始了妙语如珠的课堂教学。那美髯飘拂的丰姿,恰似一座神采奕奕的绝妙的诗人艺术塑像,特别是讲到得意处而掀髯大笑的时候,那光景更动人了”,“讲课时,不是照念讲稿,而是像进入了角色的演员,通过熟练生动的台词,把剧中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语言是那么精炼、形象而又富于诗意”,“他讲时代背景像讲自己切的生活经历;讲诗人活动像讲熟识朋友的趣轶事;分析作品又像变成了诗人的化身在叙
这篇作品的创作过程”。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02-19
闻一多先生在上课三个典型事件
闻一多在西南联大教书时,主讲“诗经”“楚辞”“古代神话”“唐诗”等课程。郑临川回忆闻一多讲唐诗的场景,“上课前,先生长衫布履,手提一只褪了色的旧布袋,目光炯炯地走进教堂,端了一张空着的木椅坐下来,然后把布袋挂在椅背.上,从容掏出那只似乎是自己用竹根雕制成的小烟斗,装上烟丝,静静地抽着休息”,“上课铃一响,就立刻收拾好烟斗,从口袋里抽出讲稿,温文地打开,开始了妙语如珠的课堂教学。那美髯飘拂的丰姿,恰似一座神采奕奕的绝妙的诗人艺术塑像,特别是讲到得意处而掀髯大笑的时候,那光景更动人了”,“讲课时,不是照念讲稿,而是像进入了角色的演员,通过熟练生动的台词,把剧中人物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语言是那么精炼、形象而又富于诗意”,“他讲时代背景像讲自己切的生活经历;讲诗人活动像讲熟识朋友的趣轶事;分析作品又像变成了诗人的化身在叙这篇作品的创作过程”。
1925年11月2日国立艺术专门学校成立,闻一多参与筹备,并担任美术史课老师,这应该是闻一多教书生涯的开始。后来成为作家的安娥在1946年9月2号出版的《月刊》第2卷第2 期写有《哭忆闻一多师》,“那天 上美术史课的.时候,-位年轻的教授穿着长褂子,挟着几本书来了。他一声没有响,坐下来就讲他的书。似乎不是所想象的唯美诗人闻一多,他健康,浓眉,密发,锐亮的眼睛,高鼻子,微黑带赤的面色,讲书的时候,不管学生,声音低而沉静”,“上了很多课以后,他似乎也不认得学生,而学生更不注意他”。单从安娥的回忆来看,当时刚从美国留学回国的年仅27岁的闻一多,不声不响地上课,并未引起学生太多的关注,当然他自己好像也没有走近学生的心思。但这种情况并非一成不变的。
三个典型事件不是两个
闻一多1943年11月开始在中法大学兼课,讲授中国文学史。徐知勉回忆,闻一多“住在郊区司家营文科所,每逢上课他得起早乘车到西站,然后绕着沿城马路过来,但从来没有缺过-次课”。住处离.上课地方远,但闻一多不怕折腾,依然风雨兼程,从不缺席。虽然是兼课,但他专门写有讲授提纲,“今存先生手稿中,有在该校讲课时的讲授提纲,题签上写着‘中国文学史稿'六个字”。有人批评闻一多“讲课太过戏剧化,如演文明戏”,在笔者看来,这哪是缺点,分明是闻一多讲课的特色所在。闻一多天生是诗人、爱国志士、民主战士,他要的是热情、是力量、是火一样的生命,这种气质使他即使在课堂上也 表现得淋漓尽致。- 沟绝望的死水,断不是不的所在,吐故纳新、汪洋恣肆的大海方显无限生机。闻一多无愧为最出色的课堂舞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