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统里是怎么教人相亲相爱的
1个回答
关注
展开全部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1-23
中国古代传统里是怎么教人相亲相爱的
在先秦时期(夏商周),并没有礼教一说;古人更重视繁衍,所以对男女之间接触的社会风气是很开放包容的。这一时期的著作《诗经》中就有大量描写男女情爱的诗歌,开篇“关雎”中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描述。那个时期不禁女子出门,所以山间路上河边一但有看对了眼的,一言不合就开始唱歌。女子们也非常大胆,开腔就是“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唱着唱着就在一起了。那个时期并不太讲究门第之类的其它客观条件,政府施行的“国野制”鼓励国人和尚未纳入国人体系的野人快恋爱快生娃,加强族群同化。除了鼓励国民自由恋爱之外,每年的二月份(农历)政府还会举办相亲大会,所有年满30的男性和年满20的女性都会被强制要求参加。自由恋爱时间已经给了,你们既然还没找到心仪对象,那没关系现在把你们凑一起慢慢找总能找到吧。会上只要互相看对眼就可以玩丢水果游戏,然后政府认可回家结婚。到了秦汉时期国家进入大一统时代,封建秩序的确立带来的是森严的等级制度,人的一切行为规范都受到约束,先秦时期那种开放的社会风气逐渐消失。并且在这一时期政府不再举办相亲大会,这种怀柔手段来促进繁衍。由于接触面的减少,普通家庭的年轻男女可以接触到的适婚对象变少,等级制度的深入人心让知根知底的亲戚婚姻变得流行起来,表亲结婚渐渐成为潮流,并且这种风气一直持续到明国时期。表亲之间指腹为婚是大家在电视剧里常见的桥段,在现代人看来非常的不健康,可对当时的古人来说这是最稳妥最保险的婚姻方式。南宋诗人陆游和他表妹唐婉的一段表亲婚姻更留下《钗头凤-红酥手》这一千古名篇。只是任何时代的规矩束缚都是不能阻止年轻人自由恋爱的渴望的,所以除了这类门当户对父母认可的婚恋之外,就出现了私奔的情景;汉代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就是一对典型的私奔青年,司马相如才华横溢在路过邛崃县时,偶然间和卓文君相遇,一首《凤求凰》就拐跑了她;虽然后来事实证明司马相如只是个渣男,后来发达后又在外面包二奶;但这个事件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文艺男女青年还是比较渴望自由恋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