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985院校吗?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211大学,但不是985大学。据统计,全国共有115所211院校,39所985院校。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建于1952年10月,坐落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新中国自己创办的第一批航空高等院校之一。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学校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2012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民航局签署协议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江苏省共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该校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是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中俄交通大学联盟成员。
办学规模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共建有明故宫、将军路和天目湖3个校区,开设了18个学院,开办了62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和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3526人,其中专任教师2199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1590人,博士生导师641人,院士、外籍院士及“钱伟长讲座教授”院士27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全国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入选国家和省部级各类人才计划600余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47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3个。
科研平台
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建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防科技工业技术研究应用中心,6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71个部省级科研平台。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7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国防特色学科10个,8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3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
“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航空飞行器设计制造与飞行安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工程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9个):飞行器设计、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导航制导与控制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7个):力学、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3个):材料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物理学
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8个):马克思主义理论、数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工商管理
教学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飞行器设计与工程、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信息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交通运输。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经济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创业教育实验区 。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力学、电工电子。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航空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科研成果
学校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近1718项,其中国家奖82项,为共和国贡献了若干个第一,包括中国第一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核试验取样机、第一架高原无人驾驶机、第一架无人驾驶直升机、第一架微型飞行器等,自主研制的“天巡一号”微小卫星成功发射。在基础研究领域,学校取得了“直升机广义涡流理论”、“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飞机制造协调准确度与容差分配理论”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成果。在国防科技领域,学校参与了中国几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的预研、技术攻关、试验研究,有多项技术在“嫦娥三号”等航天工程中得到了成功应用,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