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技巧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是指导帮助,而不是伤害。有效的沟通方式是改善教育教学生活、增进师生关系的关键。适当的沟通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学习。下面我整理了教师和学生的有效沟通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1、就事论事。在和学生沟通时,要就事论事,不要去翻旧帐。更不能不针对个人的个性与品格,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伤害,导致学生与你对立。
2、寻求合作。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给学生机会去体验独立,自治权越多,敌意越少,越自立就越不会怨恨别人。和学生交流避免命令可以减少反抗。如果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要放弃与学生争辩,因为辩论只会带来反辩,特别在课堂上学生发生轻微不当行为的时候,改变上课气氛比设法改变学生的想法,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合作。
3、用心接纳。师生之间相互接纳与了解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向学生提出要求,使用批评与非批评的语言效果不一样。非批评的语言不涉及情绪并且减少冲突,而批评的语言引发怨气、制造紧张。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期待,用“我”字开头;回答学生的问题或请求,则用“你”字开头比较好。
4、在愤怒时不能用侮辱的语言。在现实中班级人数多,自然需求就多,有时造成教师愤怒是不可避免的。学生经常惹你生气,教师可以宣泄怒气但不可以侮辱人,不抨击学生的品行。老师生气时,学生会特别注意听老师讲话。
5、不给学生贴标签。贴标签就是一种伤害,贴标签的形式有:以成绩、以相貌、以家庭、以财富、以表现等贴标签。处置学生问题时要尽量避免评断和预测,评断的结果可能会使学生形成真的毛病。学生通常照着老师的消极性语言成长,变成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6、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学生,这样学生容易接纳你,也有益于问题的解决。教师不剧烈的反应,对学生具有长远的影响力,能使学生懂得尊重、自治、自我负责,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
7、简明扼要。教师要像剧作家一样引人入胜,学生会对喋喋不休的老师关起心门。教师解决眼前的问题时,应避免长篇大论究将来的责任和过去的经历,没有必要钻牛角尖。老师如果忽略学生的情绪而采取罗嗦复杂的解释,学习就难以进行,甚至终止。
8、不要讽刺。尖酸刻薄的教师尤其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师生沟通不容许使用有害的语言。老师的工作是帮助,不是伤害。学生出现困难时,迅速的安慰,讽刺帮助不了他们。
9、纠正指导。学生没有不犯错误的,当他们犯错误时需要的是指导,不是苛责。有效的纠正能够指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问题的实质,便于学生改正。适当的沟通可以改善教育,适当的沟通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沟通要真诚,而不能造作。虚情假意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让学生感到反感。总之,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应当注意:激发学习、鼓励自治、支持自尊、树立自信、消除焦虑、去除恐惧、减少挫折、平息愤怒、化解冲突。
一、学会聆听学生
以前,当学生犯错误时,我总是习惯于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认为自己的“经验之谈”是“拯救”孩子的灵丹妙药。事实上,这种“训话”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潜伏下来,成为师生之间的一道情感障碍。正如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所说:“当你滔滔不绝而孩子沉默不语或点头称是时,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这只不过是孩子想尽快逃脱你的喋喋不休的一种手段罢了。”这个道理是我在与班上的一名小男孩由“对抗”到“对话”的关系转变中领悟出来的。要想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老师首先要学会聆听,只有积极聆听孩子的诉说,老师才能捕捉到他的需要与愿望,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走进孩子的内心,采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小男孩一开始就给我留下了“顽劣”的印象。开学第一周,他就接连出现早自习打闹,上课讲话、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现象。 我开始一次次地找他谈话,给他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可是面对我的询问和说教,小男孩总是强词夺理,极力为自己狡辩。他的牴触情绪使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应该寻找一把真正能打开他心锁的钥匙。他为什么总为自己辩解?为什么不听劝解?为什么屡教不改?于是,我想到了和他关系紧密的人——家人,同学。我便尝试与他家人和关系好的同学交流沟通,了解他的情况,通过和他父亲及同学的谈话,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这孩子父母离异,对后娘极为不满,个性很强,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我行我素,懒散,缺少合作的意识,这就是导致他在很多时候表现出令人不快的言谈举止的原因,所以,他为了维护自尊,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他总是极力申辩,不肯承认错误,防范意识强,总是以进攻别人的方式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因此,我觉得现在需要的不是喋喋不休地对他教导,而应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基础上的倾听,听一听他的理由和委屈,听一听他的愿望和要求,于是,我决定试一试。当他犯错误时,我不再采取批评他的态度,而是找一个能使人心平气和的环境和他谈话,每次我都是倾听者,他是讲述者。在倾听的过程中,我偶尔作一些简洁具体的回应,以帮助他去清楚了解他的感受和经历,如: “哦,原来是这样”,“看来,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在这件事上,也不能全怪你”这样中立而表示理解的话。他的眼睛告诉我,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慢慢地,我们的谈话中出现了这样的语言:“老师,我尽快把作业补好。”,“老师,我错了。”,“老师,下次我不会了。”……我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惊喜,依然温和地看着他。每次谈话结束后,我都会拍一下他的肩膀说:“我相信你会做得很棒。”他逐渐学会了管理、合作和反思自己。我的积极倾听使他懂得了如何管理好自己,如何与他人合作,等道理,并让他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身体力行,这样,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修正着自己,并在不断进步中得到快乐。
二、学会无声的沟通
以前,我对“沟通”二字的理解是不全面的,认为老师只有和学生谈话才叫沟通。事实告诉我,无声的语言同样可以发挥沟通的效能,而且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便捷、快速、有效,这是师生沟通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气色,甚至是作业本上老师写出的评语和符号,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这些无声的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在无声的沟通中建立。比如,在交往中,正确使用老师的目光,善于利用自己的眼睛洞察和控制学生的心理,促成师生间的心理相容、相通。在课堂上,学会调整你的目光,照顾到班上每个同学,对专心听讲的学生,用热情的目光,表示满意的心情:对精力不集中,搞小动作或窃窃私语的学生,老师就用冷漠的目光注视几秒钟,待双方目光接触后再离开,这样既起到了告诫作用,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然,这就是师生之间最佳的无声而有效的沟通。另外,在师生交往中,教师注意运用手势语言的幅度、次数、力度等技巧,也能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
三、学会笑对学生
人们常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发自内心并渗透感情的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人际沟通中的“增效剂”。因此,不管怎样的学生,也不管他怎样的生气,只要老师你张嘴对他微笑,他就会感到你没有恶意,就会放下戒备心,听你说话,就会渐渐打开心扉和你交谈,就会渐渐的接受你的观点,去反思,去自省,进而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记得我班有一位大个子男生,性格十分倔强,喜欢我行我素,从来就是吃软不吃硬的那种,我刚一开始不了解他的情况,一旦发现他有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就马上板着脸批评、指责他,而这位男生不但不接受,还会马上站起来跟我狡辩,结果弄得我不知所措,草草收场,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后来我对自己的做法进行了反思。一次,在课堂上他又在掉头与后面的同学讲话,此时我并没有马上制止他,而是微笑着对他说,“某某同学,有事下课再说,好吗?此时,他马上回过头来,并停止了讲话。课后,我找到了那个学生,又微笑着对他说:“老师现在想了解一下你刚才上课想说什么,不知你愿不愿意告诉老师?”他愣了一下,当他看到我的笑脸时,脸上一脸愧色低着头说:“老师,是我不想听课,找同学闲聊。”“噢,是这样。你觉得这样做好吗?”。他脸一红说:“老师,我知道我错了。我向您保证,以后绝不再犯了。”“你能认识错误,而且以后不再犯了,这很好,老师相信你。”我拍着他的肩膀再次微笑着对他说。“好,你现在可以回课室了。”果然,这一招很管用,在以后的课堂里,很少见他有违反纪律的情况出现。而且,他每次见到我,也总是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想,如果我不是微笑着与他沟通,很难有这样的叫人开心的结果。
1、就事论事。在和学生沟通时,要就事论事,不要去翻旧帐。更不能不针对个人的个性与品格,否则,会给学生造成伤害,导致学生与你对立。
2、寻求合作。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要给学生机会去体验独立,自治权越多,敌意越少,越自立就越不会怨恨别人。和学生交流避免命令可以减少反抗。如果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要放弃与学生争辩,因为辩论只会带来反辩,特别在课堂上学生发生轻微不当行为的时候,改变上课气氛比设法改变学生的想法,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合作。
3、用心接纳。师生之间相互接纳与了解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向学生提出要求,使用批评与非批评的语言效果不一样。非批评的语言不涉及情绪并且减少冲突,而批评的语言引发怨气、制造紧张。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说出自己的感受与期待,用“我”字开头;回答学生的问题或请求,则用“你”字开头比较好。
4、在愤怒时不能用侮辱的语言。在现实中班级人数多,自然需求就多,有时造成教师愤怒是不可避免的。学生经常惹你生气,教师可以宣泄怒气但不可以侮辱人,不抨击学生的品行。老师生气时,学生会特别注意听老师讲话。
5、不给学生贴标签。贴标签就是一种伤害,贴标签的形式有:以成绩、以相貌、以家庭、以财富、以表现等贴标签。处置学生问题时要尽量避免评断和预测,评断的结果可能会使学生形成真的毛病。学生通常照着老师的消极性语言成长,变成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6、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带有敌意的盘问学生,这样学生容易接纳你,也有益于问题的解决。教师不剧烈的反应,对学生具有长远的影响力,能使学生懂得尊重、自治、自我负责,这样会有更好的效果。
7、简明扼要。教师要像剧作家一样引人入胜,学生会对喋喋不休的老师关起心门。教师解决眼前的问题时,应避免长篇大论究将来的责任和过去的经历,没有必要钻牛角尖。老师如果忽略学生的情绪而采取罗嗦复杂的解释,学习就难以进行,甚至终止。
8、不要讽刺。尖酸刻薄的教师尤其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师生沟通不容许使用有害的语言。老师的工作是帮助,不是伤害。学生出现困难时,迅速的安慰,讽刺帮助不了他们。
9、纠正指导。学生没有不犯错误的,当他们犯错误时需要的是指导,不是苛责。有效的纠正能够指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问题的实质,便于学生改正。适当的沟通可以改善教育,适当的沟通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沟通要真诚,而不能造作。虚情假意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反而让学生感到反感。总之,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应当注意:激发学习、鼓励自治、支持自尊、树立自信、消除焦虑、去除恐惧、减少挫折、平息愤怒、化解冲突。
一、学会聆听学生
以前,当学生犯错误时,我总是习惯于采用批评教育的方法,认为自己的“经验之谈”是“拯救”孩子的灵丹妙药。事实上,这种“训话”往往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潜伏下来,成为师生之间的一道情感障碍。正如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所说:“当你滔滔不绝而孩子沉默不语或点头称是时,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这只不过是孩子想尽快逃脱你的喋喋不休的一种手段罢了。”这个道理是我在与班上的一名小男孩由“对抗”到“对话”的关系转变中领悟出来的。要想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老师首先要学会聆听,只有积极聆听孩子的诉说,老师才能捕捉到他的需要与愿望,准确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走进孩子的内心,采用孩子愿意接受的方式、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个小男孩一开始就给我留下了“顽劣”的印象。开学第一周,他就接连出现早自习打闹,上课讲话、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现象。 我开始一次次地找他谈话,给他讲为人处世的道理,可是面对我的询问和说教,小男孩总是强词夺理,极力为自己狡辩。他的牴触情绪使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应该寻找一把真正能打开他心锁的钥匙。他为什么总为自己辩解?为什么不听劝解?为什么屡教不改?于是,我想到了和他关系紧密的人——家人,同学。我便尝试与他家人和关系好的同学交流沟通,了解他的情况,通过和他父亲及同学的谈话,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这孩子父母离异,对后娘极为不满,个性很强,喜欢表现自己,喜欢我行我素,懒散,缺少合作的意识,这就是导致他在很多时候表现出令人不快的言谈举止的原因,所以,他为了维护自尊,面对别人的批评、指责,他总是极力申辩,不肯承认错误,防范意识强,总是以进攻别人的方式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因此,我觉得现在需要的不是喋喋不休地对他教导,而应是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基础上的倾听,听一听他的理由和委屈,听一听他的愿望和要求,于是,我决定试一试。当他犯错误时,我不再采取批评他的态度,而是找一个能使人心平气和的环境和他谈话,每次我都是倾听者,他是讲述者。在倾听的过程中,我偶尔作一些简洁具体的回应,以帮助他去清楚了解他的感受和经历,如: “哦,原来是这样”,“看来,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在这件事上,也不能全怪你”这样中立而表示理解的话。他的眼睛告诉我,得到老师的理解、信任和尊重是多么快乐的事情。慢慢地,我们的谈话中出现了这样的语言:“老师,我尽快把作业补好。”,“老师,我错了。”,“老师,下次我不会了。”……我极力掩饰着自己的惊喜,依然温和地看着他。每次谈话结束后,我都会拍一下他的肩膀说:“我相信你会做得很棒。”他逐渐学会了管理、合作和反思自己。我的积极倾听使他懂得了如何管理好自己,如何与他人合作,等道理,并让他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身体力行,这样,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修正着自己,并在不断进步中得到快乐。
二、学会无声的沟通
以前,我对“沟通”二字的理解是不全面的,认为老师只有和学生谈话才叫沟通。事实告诉我,无声的语言同样可以发挥沟通的效能,而且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便捷、快速、有效,这是师生沟通中不可缺少的方式。对学生而言,老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说话的语气声调,面部的表情气色,甚至是作业本上老师写出的评语和符号,都在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这些无声的语言对学生会产生积极的暗示作用,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理解和信任,从而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和行为。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以在无声的沟通中建立。比如,在交往中,正确使用老师的目光,善于利用自己的眼睛洞察和控制学生的心理,促成师生间的心理相容、相通。在课堂上,学会调整你的目光,照顾到班上每个同学,对专心听讲的学生,用热情的目光,表示满意的心情:对精力不集中,搞小动作或窃窃私语的学生,老师就用冷漠的目光注视几秒钟,待双方目光接触后再离开,这样既起到了告诫作用,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然,这就是师生之间最佳的无声而有效的沟通。另外,在师生交往中,教师注意运用手势语言的幅度、次数、力度等技巧,也能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
三、学会笑对学生
人们常说,“相逢一笑泯恩仇”,发自内心并渗透感情的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人际沟通中的“增效剂”。因此,不管怎样的学生,也不管他怎样的生气,只要老师你张嘴对他微笑,他就会感到你没有恶意,就会放下戒备心,听你说话,就会渐渐打开心扉和你交谈,就会渐渐的接受你的观点,去反思,去自省,进而去改正自己的错误。记得我班有一位大个子男生,性格十分倔强,喜欢我行我素,从来就是吃软不吃硬的那种,我刚一开始不了解他的情况,一旦发现他有违反课堂纪律的情况,就马上板着脸批评、指责他,而这位男生不但不接受,还会马上站起来跟我狡辩,结果弄得我不知所措,草草收场,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后来我对自己的做法进行了反思。一次,在课堂上他又在掉头与后面的同学讲话,此时我并没有马上制止他,而是微笑着对他说,“某某同学,有事下课再说,好吗?此时,他马上回过头来,并停止了讲话。课后,我找到了那个学生,又微笑着对他说:“老师现在想了解一下你刚才上课想说什么,不知你愿不愿意告诉老师?”他愣了一下,当他看到我的笑脸时,脸上一脸愧色低着头说:“老师,是我不想听课,找同学闲聊。”“噢,是这样。你觉得这样做好吗?”。他脸一红说:“老师,我知道我错了。我向您保证,以后绝不再犯了。”“你能认识错误,而且以后不再犯了,这很好,老师相信你。”我拍着他的肩膀再次微笑着对他说。“好,你现在可以回课室了。”果然,这一招很管用,在以后的课堂里,很少见他有违反纪律的情况出现。而且,他每次见到我,也总是微笑着跟我打招呼。我想,如果我不是微笑着与他沟通,很难有这样的叫人开心的结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