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使古猿朝着人类方向演变?而不是停止或者向其他种属演化
人类为什么会起源?是什么导致猿类其中的一支朝着人类的方向发展演变?而不是就此停止?根据研究,人类起源受到两大因素影响:外因和内因。
根据相关研究,人类起源的外界原因是 环境、气候变化 。
大约在 新生代第三纪的后半期 ,由于 新构造运动, 形成了许多高大山脉,使地球上的环境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热带森林面积急剧缩小,出现了大面积的林间空地。粗戚核
在这种剧烈变化的环境背景下,一些原本生活在森林里的树栖猿群,不得不下到地面上觅食。
这种新的生存环境迫使它们时常手脚分离而直立行走。 一旦直立行走成为固定的行为姿势,就完成了从猿到人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第一步。 直立行走甚至被视为划分入人和猿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是因为人体结构的基本特征大都与直立行走的行动方式相联系,也就是说岩掘是随着直立行走的形成而产生的。
直立行走 ,这不仅是一种重大的生物学上的改变,而且也是一种重大的适应改变,所有两足行走的猿类都可以说是“人”。
直立行走的另一面是 前肢功能的根本性转化,双手得以彻底解放。 进而,长期使用石块、木棒等天然工具的生存活动使得上肢和双手更加灵活,这就进一步诱发了 手、脑 等一系列体征变化。
而一旦开始 有意识地制造工具,就标志着从体质到智力的质变和飞跃性发展。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显然,环境气候变化是诱发人类起源的直接外因,而猿类祖先所具有的适应能动性是其向人类方向演化的内外原因。
但这还不能好地解释猿类祖先是如何向人类、而非其他方向演化的,这也是许多现生灵长类与人类并存的主要原因。恩格斯于1876年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比较系统地解释了古猿是如何转变成人的问题,明确指出———
也就是说, 劳动,尤具其创造性的劳动,既是猿类祖先适应环境变迁的具体方式,也是从猿到人转变的关键环节。 此外,这一观点也可以从 人类体质发展不平衡进化方式 上得到进一步的验证和解释。
人类学研究表明, 人类的体质进化存在某种不平衡性,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直立人阶段的人类,一般具有与现代人非常接近的肢骨,头骨结构却比较原始,保留有较多的猿类祖先特征。这种现象早在19世纪末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注意,但没有形成普遍的认识。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借鉴生物学的“镶嵌进化”理论,来以解释人类体质的不平衡现象。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的极大差异,首先发生适应的是行动器官。
同样,人 类的起源与进化也是一个不平衡的过程 。人体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体系,身体各部分是相互配合、相互适应的。在人类体质进化过程中,身体各部分器官一方面是同时进行面,而又相互影响、相互透的,另一方面,因劳动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不同,从而导致了 不同器官的进化速度快不一。
手是劳动器官,手与上肢在劳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因而最早向现代人的方向演化, 演化速度也最快。手脚分化导致直立行走,下肢也成为重要而相对独立的行动器官,进化速度也比较快。大脑与头骨则是随着手脚分化、直立行走而逐渐演化的,所以头骨形态的演化速度最慢。人类体仔差质进化的这种不平衡性,进一步证实了恩格斯关于 “劳动创造了人类” 的论断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