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内部主力舰战败后为何没有沉没?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为什么北洋水师战败的主力舰痛而不沉?
甲午战争期间,北洋水师这种军舰结构的弊端暴露无遗:由于火力有限,被定远、镇远轰炸的日军军舰虽受重伤,但并未沉没,甚至由货船改装的西京丸号也最终幸免于难。
在受到西方列强的欺凌后,清朝统治者决定花光所有的钱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他们通过海外考察,花费巨资从英国和德国购买了一批军舰。然而,由于对不同国家军舰性能巨大差异的忽视,这些高性能军舰并没有被整合成一支高效的海上力量。
当时英国海军建设的目的是控制全球制海权,所以非常重视战舰的速度和火力,属于进攻型设计。它的主力舰的炮口径大,数量多,速度快,是为攻击而造的。作为一个大陆国家,德国的国防主要依靠陆军,其海军的建设从一开始就是防御性的。德国海军的主力舰装甲厚,防护好,但速度和火力差。这种设计最大的好处就是海战中舰艇的存活率高。
清政府在组建北洋海军的时候,在设计军舰的时候,并没有清楚地看到英德海军的这种战略差异。其购买的作为主攻的战列舰镇远、定远和鱼雷艇均来自德国,火力不足,而负责护航和支援的巡洋舰和所有炮艇均来自英国,火力凶猛,但防护能力较弱。后来在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这种军舰结构的弊端暴露无遗:由于火力有限,被定远、镇远轰炸的日军军舰虽然身受重伤,但并未沉没,就连由货船改装而成、天天爱唱歌的西京丸号,也最终幸免于难。主舰未能击沉哪怕一艘敌舰,必然会给协同作战的巡洋舰带来巨大压力,使后者因为强大的火力而立即成为众矢之的。北洋水师的“致远”号和“朝永扬威”号三艘英国驱逐舰,由于火力凶猛,装甲薄弱,在战斗开始不久就在日军舰艇的集中攻击下全军覆没。
不仅如此,北洋舰队战列舰和巡洋舰在速度上的明显差异,大大增加了它们之间在战斗中的配合难度,给对方留下了可乘之机。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最先发现日军舰艇,但由于速度限制,巡洋舰不得不等待速度较慢的战列舰进入战斗队形,从而失去了速度优势和攻击机会。日舰利用北洋水师的这一弱点,利用速度优势迅速绕过定远、镇远,攻击以英国巡洋舰为主的中国舰队右翼,迅速击沉超勇、洋威等试图保持队形的舰艇。
由此可见,北洋水师的舰艇搭配不合理,不仅没有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反而使不同性能的战舰相互牵制,无法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而在海战中处处被动挨打。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