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丝”的乐器一共有哪些?
1、琵琶
琵琶,是弹拨乐器首座, 拨弦类弦鸣乐器。木制,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
2、扬琴
扬琴,又称洋琴、打琴、铜丝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击弦乐器。扬琴是中国民族乐队中必不可少的乐器。扬琴是中国常用的一种击弦乐器,与钢琴同宗,音色具有鲜明的特点,音量宏大, 刚柔并济;慢奏时,音色如叮咚的山泉,快奏时音色又如潺潺流水。
3、筝
筝,又称古筝、秦筝,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中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古筝音域宽广,音色清亮,表现力丰富,一直深受大众喜爱。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后增至十三弦、十五弦、十六弦及二十一弦。
4、古琴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自古“琴”为其特指,19世纪20年代起为了与钢琴区别而改称古琴。初为5弦,汉朝起定制为7弦,且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
5、瑟
瑟,中国传统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25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丝:包括琴、瑟、筑、筝等。
1、琴,又称瑶琴、玉琴,俗称古琴,一种七弦无品的古老的拨弦乐器。琴,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代表着古老神秘的东方思想。
2、瑟,中国传统弹弦乐器,共有二十五根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古瑟形制大体相同,瑟体多用整木斫成,瑟面稍隆起,体中空,体下嵌底板。瑟面首端有一长岳山,尾端有三个短岳山。尾端装有四个系弦的枘。首尾岳山外侧各有相对应的弦孔。
3、筑是中国古代汉族击弦乐器,形似琴,有13弦,弦下有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时广为流传。
4、筝,又称古筝、秦筝,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中国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筝的拨奏在民间广大地区的流传中,融合地方民间音乐,形成有不同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深深的植根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被俗称为“古筝”。
扩展资料:
1、乐器八音:我国古代八种制造乐器的材料,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按制造材料:分为金(钟、镈、铙)、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
2、古琴的影响:
“琴”是许多乐器的名称,比如月琴、扬琴、小提琴等。但在中国古代只有一种乐器叫“琴”,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古琴”。
在古代文献和诗词中,古琴被称作七弦琴、瑶琴、玉琴或宝琴。古琴,产生于3000多年前,是人类唯一最古的活着的成熟乐器,是中华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
因为它在古代音乐中居于最高地位,所以人们把它看作是圣贤、长者、师尊思想和精神的体现,认为是伏羲所制(也有说是黄帝所制)。
如同孔子所说的“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商周时期的《周礼》曾要求“士无故不撤琴瑟”,明确指出每个基层以上官员每天都要弹琴或者听琴,这是智慧、修养、地位、身份的应有之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音
“丝”包括琴、瑟、筑、筝等;
琴、瑟、筝、筑,都是中国的古典乐器。它们同为我国古代的弦乐器,这四者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有时因为相似程度较高,而时常被人弄混淆。
这四者中,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筝,即古筝。很多人都以为“琴棋书画”中的“琴”就是我们现在的古筝,其实不然。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年历史。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 ;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筝史称秦筝,因为筝最早流传于秦地。关于筝的命名,有多种说法,《集韵》持“分瑟为筝”之说:“秦俗薄恶,父子有争瑟者,人各其半,当时名为筝”。当然除了父子争瑟的说法而外,还有兄弟争瑟,以及姊妹争瑟的说法。有说乃是有瑟分劈而来,有说乃是因发音铮铮而得名。现称古筝。
筑是我国古击弦乐器的代表。先已失传。形似琴,大体形似筝, 有十三条弦,弦下边有柱颈细而肩圆。演奏时, 以左手握持,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
瑟是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拓展资料
中国古代十大乐器一般是指琵琶、二胡、编钟、箫、笛、瑟、琴、埙、笙和鼓这十种民族乐器。
中国古典乐器一般按"八音"分类。"八音"就是我国最早按乐器的制造材料来对乐器进行分类的方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宫》,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八类,按照"八音",可将中国古代十大乐器如下分类:
"金"类:钟
"土"类:埙(xun)
"革"类:鼓
"丝"类:琴、瑟、二胡、琵琶等
"匏"类:笙
"竹"类:箫、笛等
埙在古代是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埙起源于汉族先民的劳动生产活动有关,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社会进步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埙经历了漫长阶段,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
编钟是中国古代汉族大型打击乐器,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它用青铜铸成,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中国古典乐器一般按“八音”分类。“八音”就是我国最早按乐器的制造材料来对乐器进行分类的方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宫》,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ao)、竹”八类:
“金”类包括钟、铃、鎛(bo)、镛、铙(nao)、笙钟、颂钟等;
“石”类包括玉磬(qing)、、笙磬、颂磬、鸣球等;
“土”类包括埙(xun)、缶(fou)等;
“革”类包括县(xuan)鼓、鼗(tao)、应鼓、搏(bo)拊(fu)等;
“丝”包括琴、瑟、筑、筝等;
“木”类包括圄(yu)、柷(chu)等;
“匏”类包括竽、笙、簧等;
“竹”类包括箫、龠(yue)、笛、篪(chi)等。
这“八音”中的乐器,在后世被称为“华夏旧乐”或“华夏旧器”,意思是指纯正的汉人的共同体乐器,主要是为了与外来的乐器有所区别。
在西汉的丝绸之路开通之后,中国大陆是出现了大量的“胡夷之乐”,如琵琶类、箜篌类、筚篥、羯鼓、羌笛等等,因为这些乐器也能够按照“八音”分类法进行分类,而未重新发明新的分类法。
在唐代时的“骠国”(今缅甸)进贡了大量“骠乐器”,这些乐器用周制“八音”无法分类,故此,在仍然继续使用“八音”的名称之下,做了一些变化。据《新唐书?南蛮?骠传》中记载,唐代“八音”将周制“八音”的“石”、“土”、“木”三类改为“贝”、“牙”、“角”,所以唐制“八音”为“金、贝、丝、竹、匏、革、牙、角”:
“金”类包括铃钹、铁板;
“贝”类包括螺贝;
“丝”类包括大匏琴、独弦匏琴、小匏琴、鼍(tuo)首筝、凤首箜篌、龙首琵琶、云头箜篌;
“竹”类包括横笛、两端笛;
“匏”类包括大匏笙、小匏笙;
“革”类包括三面鼓、小鼓;
“牙”类包括牙笙;
“角”类包括三角笙、两角笙。
八音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丝乐器:琵琶、扬琴、筝、古琴.瑟 ...
现代的还出来别的一些也是属于丝制造类的乐器